书城青春文学时尚女王:时尚大咖自爆圈内潜规则
47166300000029

第29章 封面:人生像牙缸,是杯具,也可能是洗具(1)

话说郝多多这一次闯下的大祸:错约封面模特的事。

郝多多约好模特没几天,《Q》的封面正式开拍了。她拖着半人高的道具箱,跟着马雨默和张楠等人,一早来到了摄影棚。

拍摄原是允许聘用临时助理的,但封面事关重大,马雨默嫌外聘人员使用起来不够得心应手,就让郝多多充当了助理的角色,打点后勤种种,图的是个省心。这郝多多也不计较多干活儿,尽心尽责不说,各方面都考虑得煞是周全,连充饥的早点都替大家准备好了。

这会儿模特还没有来,众人做好各种前期准备之后,便拆开“面包新语”的包装袋,一边吃着面包、水果,一边闲聊起来。

摄影师眼尖,他瞅见张楠把面包里的果酱剔出来,再偷偷划拉到垃圾篓里,便忍不住感慨说朱门酒肉臭,数落张楠“犯罪”。

这话本是玩笑,旁边一个叫周亚的编辑,身材微胖,素来和张楠的小蛮腰有仇,趁此机会半含讥讽道:“人家这叫爱护身材,免得衣服一天比一天瘦下去,穿都穿不上了,那才是真正的‘犯罪’。”

张楠岂是吃素的,听出话外有音,马上伶牙俐齿地回敬道:“那当然——就是这个道理。否则每天中午有人吃完大鱼大肉之后,跑到茶水间里抠嗓子,强迫自己呕吐是为什么?”

周亚脸“刷”的红了:“那也比为了保持体重不惜吞绦虫卵强吧?”前几天张楠在网上看到有绦虫卵减肥的方法后,遂向卖家半真半假地打听情况,询问绦虫在体内生长后会不会影响健康,不小心被周亚听见,这会儿派上用场了。

两人嘴唇往来,展开一场关于减肥大辩论,其实也不过就是五十步和一百步的关系,旁边的人忍不住都开始窃笑。

只有主编马雨默脸上没有笑纹,她低头啜着牛奶瓶口上的吸管,显得有些心事重重。

自从评刊会上,她一番借题发挥,众人少不得认真了些;再加上之后的趁热打铁,管理方面,总算是让马雨默松了口气。

但一晃她来摩那一段时间,刊物也消消停停出完了一期,改版的事却显得有些停滞。昨天社长还专程把她叫到办公室去,询问进度。

马雨默不敢隐瞒,遂汇报说已经出了一版方案,内部反响不错,但投放出去做市场调查时,效果却很不理想。她赔着笑说:“我原是琢磨着做了改进之后,再向您作汇报的。”

社长让她把改版内容具体说一下。

马雨默便一五一十地说道:“这个方案主要是在原刊基础上进行提升,因此以增加栏目为主,比如服装版开始结合读者的情感和生活状态来演绎服装,让它更生动、更具有人文气息;互动板块中的‘星座’改成了当下更流行的塔罗牌算命……除此之外,又特别添加了能带来便捷信息的《刊中刊》,比如如何在短时间内找到离自己最近的美丽地点等。”

社长听完也有些意外。这份改版方案在内容上整体提升和丰富了不少,算是一份很不错的改版计划。他沉吟一下,没有直接下结论,而是问马雨默:“读者有没有反映不喜欢的原因是什么?”

马雨默叹一口气:“问题就在这里。如果他们说得出来就好了——我们可以有个修改的方向。关键是他们七七八八一通回答,概括起来就只是觉得不吸引自己、没什么兴趣而已。”

她皱着眉头总结道:“这就是这个年龄群的特点,一切凭直觉选择。只是苦了我们这一帮子做杂志的人——难怪市面上叫座的都不是这个年龄群的杂志。”她觉得自己开始深刻体会到郑扬当初的痛苦了。

社长点点头。坐到他这个位置,负责的是最后的生杀大权,只需对改版方案说YES或NO就足够了。具体过程,不是他操心的事。他更关心的是时间进度问题。于是表示了一下自己对困难程度的理解和对马雨默的充分信任后,便问她:“新的改版方案什么时候可以出台?”

马雨默想了想:“一个半月吧?”她原来想说两个月的,可是眼看社长恨不得明天见分晓的表情,就把时间压缩了一下。

社长却不领这份情,摇一摇头:“难度越大,说明市场空缺度越高。我们不抓紧下手的话,其他公司就先出手了。”

从2000年起,奢侈品继续进入中国,当时没有一本能够满足精品广告需求的时尚杂志。《服·妆》在这种情况下起家,树立了鼻祖地位后,发行和广告量从此领先于同行几十倍不止,业绩好得夸张。

社长正是从中尝足了甜头,才对市场空缺分外敏感。他给出的期限是3周,并且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马雨默知道自己和郑扬终究是不同的。一来她没有郑扬的“老人”背景,再则她是社里专门花重金请来的,少不得承担的期望值要高出N倍。只好一边心想着过去几年里你怎么就不担心市场空缺呢,一边少不得要答应着退了出来。

3周为限,这会儿让马雨默愁眉不展的,正是这毫无头绪的改版计划。

她有一搭没一搭地听着手下抬杠,待“绦虫卵”钻进耳朵时,终于有些听不下去了,遂警告这群嗜美如命的孩子说:“这么糟蹋自己,小心成莱斯顿第二!”

莱斯顿是一名巴西模特,上个月刚因厌食症死亡,据说是长期不进食的缘故,去世时BMI(体质指数)只有13.4(正常的BMI是19~24)。马雨默原以为这对于大家多少是个敲打,没想到奶油照扔,嗓子照抠。

张楠岂止没有惧色,简直是不以为然:“莱斯顿命不好罢了,那么多骨感模特不是还在台上活蹦乱跳吗?所以——”

她坚持着忍痛但不割爱的决心,豪迈地总结说:“一个莱斯顿死了,还有千千万万个莱斯顿站起来!”

一番话说得马雨默又气又好笑。她问道:“这两个月里,已经有5名模特都命不好了(跟莱斯顿同原因死亡),你们就真的一点儿也不害怕?”

张楠眉毛一挑,一副“明摆着如此”的表情说:“害怕又能怎么样?现在流行呀。在时装周和杂志上出现的,不永远都是骨头架子吗?这是时尚提供给我们的审美标准,谁敢逆风而行呀?”

她还一板一眼地分析说:“唐朝为什么敢以肥为美呢,就是因为那个年代还没有时装周,也没有时尚杂志!”芙蓉姐姐都瘦了,你还好意思再胖吗?

郝多多马上感慨地说:“那还真不如回到唐朝呢。不用再把自己搞得这么辛苦了。”她说每次看时尚杂志,都觉得里边塑造的范本都是“完美女人”,又追不上,又不得不都气喘吁吁地跟在后头。

大家都给逗笑了,每个人对这话都深有体会,不过敢直不楞登讲出来的,恐怕也只有郝多多了。

马雨默则像是被笑声提醒了什么,她把脸慢慢地转向郝多多,眼神中显得若有所思。

这个时候,只听影棚的大铁门“吱呀”响了起来,模特一行赶到了。

郝多多连忙迎上去,眼见到来三个人:一男一女。唯独不见那个红透半边天的名模李晓璐。

郝多多心里先是咯噔了一下,她看看那男的30来岁,又是一口南方口音,估计便是电话里联系过的经纪人东尼。于是自我介绍之后,便问他李晓璐怎么没过来。

东尼扬起眉毛,诧异地看看郝多多,再指指一起来的女孩,说:“这可不就是李晓璐?”

敢情华尔公司有两个“李晓璐”,名字一模一样,名气却差得老远。好在其中一位公司长期称其英文名,便也很少搞混淆。凡是跟华尔合作久的客户都知道这回事,因此但凡找那位大红大紫的“李晓璐”便会说找“微微安”;点名找李晓璐的,便是找眼前这位名气平平的小模特儿。

郝多多这是头一次跟华尔公司打交道,哪里知道这回事,而对此一清二楚的张楠们,既然正好对她不满得很,当然不肯多事提醒。

东尼意识到工作出现了闪失,马上就在众人眼前,一板一眼地自我检讨起来,说是跟《Q》合作这么久了,从没出过岔子,要是早知道换了新人,就该多留个心眼,哪怕对新手小小地做个提醒,就不会出这种状况了。

这东尼油滑得很,一番检讨下来,错都推到了新人郝多多身上。偏偏听他说“微微安”今天在拍别的片子,就算重约,也肯定是赶不过来了。

众人纷纷把责怪的眼光投到了郝多多身上。混淆封面模特是了不得的大事,主编亲临不说,为封面请到的摄影师和发型师、化妆师都是国内一流的,也就意味着价格不菲。这一下杂志社自身内部联系出了错,费用和时间都得好好计较了。

在封面模特的选择上,杂志有个不二法则:年轻的比老的好,漂亮的比丑的好,成名比无名好,死人最好。依据这个准则,《Q》的封面模特向来非一线明星不合作的。张楠等忍不住偷眼看向马雨默,以为将会有一场飓风级发飙的降临。

好在众目睽睽之下,马雨默倒是显得出人意料的淡定,她甚至耐心地打量了一下错约来的小模特。

众人随着她的目光一起将“李晓璐”洗礼了一番,看出这也就是个三流模特的级别:既没有超模那种目空一切的架势,也缺乏那种千里挑一、又高又瘦的好身段,所具备的,不过是一种邻家女孩式的美罢了。

周亚忍不住伸手捣了捣张楠的腰,说道:“你看那脸形——难怪半红不火的。”

李晓璐的脸其实不难看,甚至还算得上小巧玲珑。但哪经得住这些在模特堆里打滚成精的“伯乐”的挑剔:大家一看就知道她没像多数模特一样,做过磨骨手术。因为离“上镜脸”的标准还差了一大截。

张楠没吭声,不过心里的想法跟周亚和在场的绝大多数人一样,都估计着这一次非得重拍不可。

果然马雨默将头转向东尼,问他“微微安”什么时候有空,又和他敲定了约其他拍照的时间。

摄影师眼见如此,便将三角架一把收拢起来,想让现场恢复原状,化妆师也同时合上了化妆箱的盖子,一脸的沮丧。

马雨默却又重新将头调转过来,问郝多多道:“给模特准备的衣服是几号的?”

多多回答:“XS码。”

马雨默把头扭向李晓璐,问她说:“你能穿XS码的衣服吗?”

李晓璐正感觉尴尬呢,这下颇有些惊喜:“一般穿S码,有时候XS码的也能勉强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