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青春文学时尚女王:时尚大咖自爆圈内潜规则
47166300000034

第34章 责任编辑:是馅饼还是陷阱(2)

龚喜回到家跟太太说起此事,问她:“你说这女孩不是心里少根筋就是特别自信,怎么就不担心自己被FIRE掉呢?”

结果太太笑眯眯说了:“你管她哪种情况呢,总之为你省却了不少麻烦不是?”

龚喜觉得太太说的有道理,可心里还是有点儿郁闷,他想要天下都是郝多多和马雨默这类省事的主儿,人事的功效几乎就看不到了。

龚喜摇着头对太太说道:“这郝多多还是年轻了些,有冲劲是好事。可阮微手下岂是好待的,她手下的门槛从来都是高淘汰低通过,试用期就更别说了:曾经有过四人试用四人离开的经历。”

郝多多来到《佳人》第一天,碰到的是选题会,如龚喜所料,马上就见识到了这位“女魔头”的“厉害”。

本来,选题会是个挑战脑细胞的会议,无论在哪家杂志社,它对于编辑来说,都如同赶考日、头脑PK战,既刺激又煎熬。而阮微为了求得完美,不仅在质量上挑剔,而且要求众人就每个栏目,都得准备5个以上选题(其中4个是用来作淘汰的)——这意味着工作量比别家杂志社大了5倍。

而这还只是“小巫”,更邪的在后头。

阮微对每一个选题都会问为什么?为什么要做?为什么这么做?为什么不这么做?一路问到底,如果有哪个选题胆敢没有做好充分准备的话,马上就会被打回原形。

而答出来了也未必说明就过关了——这仅仅是基础,通过率只有1/5。如果“为什么”答得不是特别出色的话,那么就等着推翻重来,再外加主编的一通冷嘲热讽吧——阮微在这方面可是毫不心慈手软的。

眼下她听到有编辑报出餐厅推荐的选题。被推荐的是个主题餐厅,叫“冰焰”。报题的编辑介绍说,其特色是整个餐厅里都是冰天雪地的、从环境到装饰,甚至连盛酒的杯子和装菜的碟子也是用冰做成的。

大家听得都有点儿意思。阮微则面无表情地问道:“为什么要做它?”

众人面面相觑,因为刚才的介绍相当于已经把原因讲出来了,大家都猜测难不成阮微哪根神经搭错了。

报题编辑不得不硬着头皮换了个角度说:“它的特点很明显,又刚开张不久,是北京第一家以‘冰’作为噱头的餐厅,读者都喜欢这样的新鲜感。”

多多在一旁听得直点头,心想这个选题准备得真细致。

阮微继续问:“读者都喜欢?你去过现场感受了吗?确定人很多?”

报题编辑的脸马上就红了,解释说:“还没有。因为现在只是报题,我是通过网上广告介绍了解到的。”

阮微没有就这回事发难,而是环顾了一圈,问众人道:“你们自己是读者的话,下个月在我们的杂志上看到这家餐厅推荐——谁想去,举一下手。”

大家于是各自默想了好一会儿,刚才还频频点头的一堆人,竟然没有一只手举起来。

阮微把头转向郝多多:“你为什么不去,刚才我看你把头点得最重了。”

多多很赦颜,实话实说道:“我是觉得太冷了,没什么欲望。”

阮微于是把头转向报题编辑:“明白了吧。你这个选题在季节感上整个犯了错。”

她没等编辑回答,继续往下说:“杂志不是做给自己孤芳自赏的,是要把读者的需要放到第一位。比如8月容易忧郁,我们在找选题时要考虑提振士气;燥动的6月,要注意在图片和文字风格上‘降温’;而如果——是不幸有重要的人死了,那么对应风格就应该是沉重和伤感!”

她冷冰冰地从提升士气一直说到“死人”,然后像揉废纸一样,随手就把刚才关于“冰焰”的选题团成一团,直接就给扔到桌下的垃圾篓去了。

报题编辑的头快低到桌子底下去不说,因为这样的情景常常上演,众人又多是阮微的老部下,眼下倒也司空见惯,只顾着听训,大气也不敢出。多多则觉得《穿PARDY的女魔头》走进了中国。

阮微意犹未尽,又继续说道:“作为一本月刊,时效性本来就先天不足,所以必须独具功力:别人没做过的,我们做全;别人做了的,我们做深、做刁。每个选题都应是teamwork!”

她说到这里,发现全桌子只有新人郝多多一个人在笔记本上记录,其他人全都瞪着眼睛作虚心状。阮微把话题停下了:“你们都等着下一次会议再犯相同错误吗?”

众人明白过来,才纷纷马上低头做记录。

由于要跟《Q》交接工作,多多是最晚报到的,她来到《佳人》,看见卞琳很是意外,接着又惊喜地看到了Eric。原来Eric以擅长搭配而受到阮微重视,因此也成了此番点将过来的一员。

同时从《服·妆》总部过来的还有原编辑部主任钟亦美,在这里担任同等职位。

钟亦美看见郝多多,习惯性地先是做了遍“全身式扫描”,当她确定多多这一身超不过500元时,立刻在心里打了个大叉。碍于自己小领导的身份,钟亦美不好表现得过于明显,于是跟多多不冷不热招了个招呼。

编辑部主任是管分工的,散了会之后,她随手拿起桌上的一叠读者来信,让郝多多改编成《读编往来》。

钟主任这段时间心里颇为不爽,主要来自对这次调动的意见,她在阮微手下压抑多年,这会儿好容易盼到阮微“挪动屁股”,钟亦美心想总该轮到自己顶替上位了吧。谁知社里的安排外调了其他主编接管《服·妆》,自己却跟着阮微来到了这该死的《佳人》。创刊期没完没了地加班,身为编辑部主任,忙得更是团团转。

偏偏钟亦美这头已经忙得不可开交,那头郝多多却一点儿也没有让她省心。

《读编往来》主要反映的是读者对于杂志的态度和看法,郝多多最初在广州做编辑时,从来没有机会接触过这类稿件,于是一会儿请教钟亦美日规则有哪些、要注意什么,一会儿又问有没有好的范本可以推荐,把主任烦得超级头大。

钟亦美对于郝多多诸多问题很是不耐烦,指着书架上的一堆其他刊物,告诉多多说:“每期都会有《读编往来》的。你自己翻翻,好好总结一下,这样进步比较快。”敷衍完毕,她马上把眼光收回了电脑上,心里暗暗得意于自己的聪明。

卞琳对于重新和郝多多“平起平坐”深感不爽,免不了到处伺机地给多多扎针眼儿。这下在一旁看到钟亦美对郝多多不待见,眼珠转转,马上在MSN上和主任嘀咕起来。

MSN代卞琳传递着强烈不满:“《读编往来》是最基本的功底了,连这都不懂,将来编辑部可有得忙碌了呢。”

钟亦美心照不宣地发回一个微笑的表情,可以理解为宽容,也可以理解为讥讽。

卞琳不由得煽风点火说:“也不知道这撞的是什么狗屎大运,就这样还进了《佳人》,穿得又跟出土文物似的,跟她一起出去采访,要丢死人的!”

为了表示自己的界线分明,卞琳在MSN上娇滴滴地和钟亦美套近乎:“主任,我可不要跟她一起出去采访啊,你行行好,以后安排工作时,好歹让我离现代文明近一点。”

卞琳前面的话说中了钟亦美的心事,之前说过,因为更换模特的事,钟亦美对郝多多就一直缺乏好感,而眼下这郝多多突然转运,钟亦美知道这是阮微点将的结果,这让她心里的感受很复杂。

作为和阮微关系最直接的下属,钟亦美自己这几年却没少挨阮微的剋,并且她知道自己升编辑部主任更多是由于资历深的缘故,可看不出阮微有什么偏爱。而阮微这几年手下炒的人来去不下50个,是出了名的“女魔头”,难得她倚重一个人,还是这个看起来傻乎乎的郝多多。

钟亦美没有直接回答卞琳的话,她不露声色地把MSN窗口关了,心里却升腾起了一阵怒火。

郝多多当流程编辑半年,在各个环节中周转衔接,做的尽是跟人打交道的工作,人际上的敏感度总算有了点上升,她看出钟亦美态度的敷衍,不过没往心里去。

多多于是自己高高兴兴地搬了一大叠其他刊物过来,然后开始找寻《读编往来》。翻着发出油墨香的铜版纸,多多心里充满了感慨,又觉得分外满足。

一旁的Eric则拍拍她的肩膀说:“乖孩子,从‘五毛党’做起呀?”

和卞琳、钟亦美的态度不同,Eric用一个大大的、颇有些女性意味的拥抱,对郝多多表达了热烈欢迎。随后他端过两杯咖啡,一杯递给多多,自己则捧着另一杯坐了下来。

郝多多一愣,她知道什么是“五毛党”,但不知道自己做的事情和“五毛党”有什么关系,于是辩解道:“我写的是《读编往来》,反映读者来信的!”

Eric看郝多多一副未经江湖的样子,不屑地一笑:“哪有真的‘读者来信’呀?全是编出来的王婆卖瓜的好话,就算偶尔有几句坏话冒出,也是为了充个门面,不痛不痒的。你要是真把读者来信反映上去,这个栏目估计就得撤掉了。”

多多对这番话将信将疑,翻了几本刊物以后,发现真像Eric所说的,《读编往来》整个就是一个歌功颂德的栏目,讲的话绕来绕去都是以杂志的好处为主。她再翻了翻手头的读者来信,发现反映的内容好坏参半,可见这个栏目的规则不然就是有选择性地收录,不然就索性自编成材。

多多心里有些不是滋味,连铜版纸的油墨香此刻也没有吸引力了。

这时候多多突然听见一阵“簇、簇”的声音,是Eric传过来的。

多多扭头一看,原来Eric用他穿着厚厚牛仔裤的两个膝盖互相摩擦,“簇”得很是带劲。而显然大家对这声音都已经麻木,置若罔闻地在这片棉布声中各自忙碌。

多多很是奇怪,忍不住问Eric道:“你干什么呢?”

Eric抬起一双略带妩媚的眼睛,很无辜地看着多多:“让牛仔裤变旧呀。EVISU的!”

原来Eric腿上这条看起来笨笨的裤子身价不凡,据说它是日本设计师山根英彦找来祖母级的有梭织机织成,又经过高达20次以上的反复浸染,才会呈现出现在这样无以伦比的深靛蓝色。

Eric用一种颇为自豪的口吻告诉多多说:“这可是花了近3000元,才把这条牛仔裤请回家的呢!”

Eric说此后的事情就是对它进行不懈摩擦,以给靛蓝再增添点沧桑色感——据说EVISU迷们都是这样做的。同道中人只要听到这“簇簇”声响,就会知道下半身闪着EVISU质朴之光的人在附近。

郝多多不由得用力看了一下眼前这条EVISU,为自己居然没看出这深靛蓝中的美轮美奂而很有些羞愧;同时让多多不安的是,她发现脑中闪过的第一个念头居然是关于价钱而不是品牌的——她着实觉得3000元花得冤枉了些。

多多好歹加入时尚圈一段时间,知道大牌之所以贵不在于成本,而是在于它是大牌,又知道时尚是要用金钱来支撑的这个道理。她赶快低下头翻书,一边心虚地怀疑自己会不会是小农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