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两性关系男人为什么不满足,女人为什么不开心
47178400000023

第23章 男人要的是崇拜,女人要的是宠爱(2)

就算这个答案很美妙,但是,一个女人想要得到一个男人的心,那么,男人付出多少心思女人才算得到?有个度吗?有个准吗?没有。

男人的心是什么?对于男人来说,他能让他的女人过上衣食无忧的日子,那就是他的心意。如何衣食无忧?归根结底还是需要“钱”。

可是,女人嫁给男人,难道就只是为了钱吗?当然不是。钱再多,能买再多的东西,但是,可以买到物质上的充裕,能买到精神上的愉悦吗?

或许对于女人来说,她最想从男人那儿得到什么,连她自己都没有确切的答案。

陈玲的老公是个“野生动物”,一天到晚都奔波在外———早上,陈玲还没醒,老公就跑出去了;三更半夜,老公回来了,一回来就上床睡觉,呼呼大睡,雷打不醒,炮轰不起。陈玲和老公,认真说起来就像两个人合租在同一个单元房里,除了房租是老公支付外,别的事情都是各忙各的。用陈玲的话来说,老公就是“天外来客”,说来就来,说走就走,神龙见首不见尾。

这样的日子大概持续了两年多,而陈玲也逐渐习惯了这个“天外来客”老公。虽说是习惯了,陈玲还是会趁着老公在家的时候,唠叨上几句:“哪有你这样的人,一天到晚不着家。什么时候,哪怕你能在家呆上一小时,和我说说话,那真是阿弥陀佛了!”

也许是老公良心发现,或者灵魂回转,竟开始在家停留的时间长一些了,有时候会一周两天完全呆在家中,有时候是三天。这对陈玲来说,简直没有比这更叫她开心的事了。

人的欲望从来都是无止境的。陈玲又觉得不满足了,她和老公说:“我每天都给你做你最喜欢吃的,想吃什么我就给你做什么,以后你就天天回家陪我一起吃饭吧。”老公笑了:“我尽量吧。”

有一天晚上,陈玲做好饭之后,等男人回家,一直等到九点钟,还不见人影。打电话,要么是无人接听,要么是拨打的用户正忙。陈玲别提有多生气了。

夜里十一点,老公终于回来了。很快,楼上楼下的邻居都听见,陈玲家传来摔东西的声音,乒乒乓乓,响个没完没了,听起来像是整个家都被摔光了。

人啊,要知足常乐才好。

最初,陈玲的老公是个“天外来客”,来去无定,那个时候陈玲就不痛苦吗?当然痛苦,哪个女人愿意独守空房呢?但是那时,也从未见陈玲和老公争吵。当老公渐渐努力回家,一起吃饭,一起说话,一起聊天,反而矛盾加深了,两个人摔摔打打。

当男人连一个小时都不肯给她的时候,她希望男人能挤出一点时间陪陪她;当男人给了她一个小时后,她又想要一天,然后是要求每天回家吃饭;所有的要求都得到满足了,仅仅是某一天回家晚了,两个人就开火了。

人的欲望从来都是无止境的。不知足,不会有快乐。

问题是,陈玲到底想从她老公那儿得到什么呢?

是心吗?这个“心”又该如何定义?是专一,还是无时无刻的宠爱?

其实女人也不知道自己要什么

或许,女人想要的只是“心”,而这颗“心”要能满足女人对男人的所有幻想以及对爱的所有幻想。

所有的幻想,包括男人给的财富,包括男人的守护,专一,温情,等等等等。用一个词来说,那就是“宠爱”,全方位的宠爱。

男人对女人有无宠爱之意,女人天生就具有观察和体会的本领,且与时俱进,从不满足,给了一滴水,还想着要一整个海洋;就算给了整个海洋,却又开始琢磨天天风和日丽,太阳的光辉在海面上闪耀。

谁知道女人到底要什么呢?女人自己也拿捏不住,因为她的心时时都在变化。就说宠爱吧,怎样才算得是最好的宠爱呢?给很多钱?有房,有车,有所有富裕生活应有的事物?还是说,要全天候陪伴呵护?

这些应该都不是“宠爱”的内核。“宠爱”的内核应该是,男人要善于揣摩女人的心思,并根据女人的心思,男人献上自己的心意。

比如说,女人想要从男人那儿,得到父亲一样的宠爱,那么,这厚重的爱,男人要给;女人想得到兄长一样的亲情,男人要给;女人渴望情人般的浪漫甜蜜,男人也要满足……可是,男人究竟不是神仙啊,总有一样是男人无法实现或满足的,到了那个时候,女人就怒、怨、失望了。

男人怎么能够满足女人呢?因为女人也从不清楚自己到底要什么,这厢得到满足后,那厢又会生出哪些新的渴望,这些连女人自己都不知道。

不能怪女人,怪也要怪人性。人的欲望从来都是无止境的。比如当官,做了村长,想做镇长,然后是县长,再后来是市长……未有满足之时。

更重要的一点是,男人和女人根本就是来自两个星球的人,他们可能会有交汇,但更多的还是不能交汇的区域。两个星球,两个世界,两种思维方式,男人怎能揣摩得透女人的心思?

看看书店里,书架上那么多的“爱情教科书”或者“相爱宝典”,男人和女人就被那么多的煽情或滥情的故事教育着、影响着。他们都以为自己看懂了男人的心思也看穿了女人的心计,其实没有,每一本“爱情教科书”所要传达的爱情定义都是不一样的,看得越多,人越迷糊。到最后,或许所有的人都成了那个去邯郸学步的寿陵人,没学好邯郸人的步子,反而自己连路都不会走了,只能爬着向前。

人们从来都不知道爱情的真面目,也从来没有谁真的知道男人或女人的心思,当看到这个真相,还有比这更叫人灰心的事吗?

4.男人是长不大的,女人是不肯长大的

从上一个家到下一个家,从上一个妈到下一个妈著名作家刘墉有一天看米兰?昆德拉的小说《不朽》,书中有这么一句话:“女人的一生,就是从上一个家到下一个家。”刘墉一下子就笑了,他想起一个朋友的话:“男人的一生,就是从上一个妈到下一个妈。”

米兰?昆德拉和刘墉的那位朋友,都是高人,切中男女要害,一针见血。

的确,女人的一生就是从上一个家到下一个家,出生是娘家,结婚到婆家。男人呢?男人的一生就是从上一个妈到下一个妈,出生是妈妈照顾,结婚了由妻子像妈妈那样无微不至地照顾着,难怪新婚的妻子叫做“新娘”!

女人从一个家到另一个家,其实她从不肯长大,只想着一直都做家里的“公主”,结婚前做爸妈的“公主”,结婚后做丈夫的“公主”。但是,女人不得不长大,因为结婚后她所面对的男人,是长到老都长不大的男人。

男人一辈子都是长不大的孩子,结婚前要父母照顾,结婚后娶个温柔贤惠的妻子,里里外外都要妻子照顾。妻子稍微照顾不周,男人就会发脾气,说妻子这也不温柔那也不贤惠,一点都不是做“贤妻良母”的料。

这就是世间男人和女人的本性了。

男人都是长不大的孩子

坦白地说,男人其实一点儿都不如社会所定论的那样成熟、勇敢,很多男人,甚至包括那些很成功的男人,都有着其幼稚、脆弱的一面,看起来像个孩子。我有个已婚女性朋友这样说:“所有的男人都是孩子。只要你了解了这一点,你便了解男人的一切。”

隔壁李太太刚刚给儿子办完婚事,她说了这样一句感慨良深的话:“结婚是什么?是一位老女人把他的儿子交给一个小女人去管理。”隔壁老李在旁边听着,只是笑。

可不是嘛,男人不管承认或不承认,其实他们都将婚姻当做恋母情结的继续,在婚姻生活中,也常常会有意无意地把妻子与母亲做比较。想必很多人都听到过,男人这样抱怨他的妻子:“她比我妈差远了!”

男人结婚后,把挣来的钱交给妻子,剩下的,家中的一切他就不管了,甚至出差的行李包都要妻子为他准备妥当。衣服脏了,须得妻子多次催促才不情不愿地换下来,这一点,和他小时候总被母亲催促着换衣服如出一辙。还有,男人都不爱主动去洗澡或洗脚,总得要妻子用尽种种方法“威逼利诱”才肯磨磨唧唧地去洗澡或洗脚。

对于许多男人来说,最让他感到幸福的不是自己去拥抱妻子,而是自己躺在妻子的怀里,让妻子像抚慰儿子一样温柔地将他抚摸。

怪不得男人的择偶条件第一个就是“温柔贤惠”,其次是“会干家务”。这哪里是在找相亲相爱的妻子呢,分明是在找一个女人,继续他母亲的奉献精神嘛,找到了这样的女人,男人就可以仍不变更自己原来的儿子角色。因此,也就不难理解,妻子为何总是唠唠叨叨不停了,因为她在不自觉地充当着男人的母亲的角色,而男人自由自在地充当着儿子的角色。男人一辈子都在抱怨女人爱唠叨,年少时候嫌母亲爱唠叨,成年结婚后又开始嫌妻子爱唠叨。

尽管许多男人总是自诩“很成熟”,其实他们一点儿都不成熟。男人都是长不大的孩子,对妻子的依赖丝毫不亚于对母亲的依赖,然后,他们又像孩子一样企图得到绝对的自由。也就是说,男人依赖妻子,却又不甘束缚。他们既渴望享受妻子无微不至地照顾,希望妻子一辈子都不弃他们而去,又期盼着能够摆脱妻子的束缚或监视。他们把自己当做超级儿童,又希望妻子能像宽容的母亲一样对他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像放羊一样随他们四处游荡。

男人最想要这样的妻子:宽容大度,无私奉献,又能让他感觉到舒服自在。这标准,其实就是一个母亲的标准啊。男人无论在外面贪玩多长时间,总希望一回到家就能看见妻子在等着他,为他端来香喷喷的热饭;如果回家一旦发现妻子不在家,难免就会感到不安和失落。

都说女人结婚是为了找个男人依赖,事实情况却是,女人成了男人的依赖。

可是,男人又总爱炫耀自己的成熟老练。其实,所谓的成熟老练不过是假面具。他们按社会所赋予他们的角色形象那样要求自己,有责任心,有自制力,取舍有度,健壮进取,果断沉稳,临危不惧,等等等等。说到底,这不过是角色扮演,就像在戏台上,穿上了龙袍就演皇上,穿上了道服就演道士,演着演着就真的入戏了,认为自己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所以,不难听见“成熟能干”的男人到处吹牛:“那次我们领导给我安排工作,我心里不爽,不愿意去做,两句话就把他顶回去了。后来,他再不敢对我指手画脚了。”或者说:“我和官居某职的谁谁谁关系最铁了,只要我说一句话,他肯定管事儿。以后谁要是用得着的地方,给我打声招呼,我让他给你们办,绝对没问题!”他们侃着侃着就自我感觉良好起来了,侃着侃着就伟大了起来,完完全全忘记了自己还在地上站着。

但是,一旦他们真的遇到了解不开的难题,到了艰难的处境,他们就脆弱了,需要依赖于妻子的安慰、劝解,才能重新鼓足勇气。

这样的男人,能称得上“成熟”吗?他们不过就是个长不大的孩子,顺风顺水的时候洋洋得意,遇到了绊脚石就借酒浇愁,小孩子也是这样,受到了表扬就骄傲,受到了打击就难过。

男人长不大,或许只是因为,他们婚前婚后从一个女人那里到另一个女人那里,一直都在女人的怀抱里。

女人都是不肯长大的公主

女人呢?女人不想长大,也不肯长大。

若是去KTV唱歌,大多女子都喜欢点唱著名女子歌唱组合S.H.E的《不想长大》:“我不想、不想长大,长大后世界就没有童话;我不想、不想长大,我宁愿永远又笨又傻……”

因为女人不想长大,所以粉色永远都是她们的最爱,公主裙也是她们的最爱,芭比娃娃,各种可爱的玩具或布偶,都是她们的最爱。

还有一些女子,她们老大不小了,却还是喜欢用奶瓶喝水,说话喜欢用“娃娃声”发嗲卖萌;拍照片的时候,爱吐舌头,爱瞪大双眼;她们还喜欢过六一儿童节,到了那天,男友或丈夫必须得送一个可爱的礼物给这个“大儿童”;《樱桃小丸子》、《千与千寻》、《蜡笔小新》,这些动画剧,她们是最狂热的痴迷者,她们爱史努比,爱阿童木,还爱米奇,她们认为迪斯尼乐园就是为她们而开,而“春田花花幼稚园”则是她们的母校,因为她们认为麦兜是自己的同学。

不长大多好啊,可以一直都做“公主”,就像小时候那样,被父母捧在掌心,千般万般宠溺。后来,有了男友或丈夫,她们仍然要做“公主”,喜爱鲜花,喜欢巧克力,更喜欢男人用甜言蜜语将她们包围。说再多的甜蜜言语,她们都不嫌多,恨不得每时每刻都活在情话的甜蜜里。

因为不想长大,也不愿承认已经长大这个事实,所以她们要求男人宠爱,要时时刻刻都感受到被宠爱。男人累了困了,不想说话,只想睡觉,她们就失魂落魄了,认为男人一定是不爱了,要不怎么就不陪着说说甜蜜话呢,要不怎么都很久没有亲吻了呢,连拥抱都没有,只知道一回家就睡觉。

其实女人也并非真的爱唠叨,她们只是想通过说话这个方式,来感受男人的宠爱。男人可以话不多,但是一定要会倾听,如果话也不说,又不会聆听,女人就生气了,想不开,红颜大怒,追问不休到底是为什么。

可是,女人又必须得长大,因为她们面对的是长不大的男人。一个是不肯长大,一个是压根就长不大,这样的两类人,一起生活,怎么会不闹腾?所以,男女相爱容易相处很难。

除了相互包容,男人和女人之间哪里还有更好的相处方式呢?

最好的婚姻生活,那些人们眼中的模范夫妻,并非是他们的爱情比世间其他男女的爱情更纯粹,只是因为他们都懂得成全对方:男人要孩子一样撒野的时候,女人就像母亲一样包容他;女人要撒娇的时候,男人就父亲一样陪她疯陪她闹,一直和颜悦色保持微笑。

5.女人谁没有点儿小虚荣

别太累,其实你没有那么多观众

倘若仔细地想一想,就会发现,虽然女人和男人有着这样那样的差别,但是,人性的本质或弱点,无论男人还是女人,都有。有许多东西或品性,不过是换了个称呼而已,就像男人和女人同样是人,但一个叫“男人”一个叫“女人”。

就说好面子这回事吧,好面子在男人那儿就叫“好面子”,到了女人那里却是“爱慕虚荣”。

我记得小时候曾在某本笑话书上读到这样一则笑话:两个女人在炫耀,高个子女人说:“我家可大了,我们每天吃饭时从客厅到餐厅得划船过去。”矮个子女人说:“我家更大,我去洗手间得开飞机去。”高个子又说了:“我家的墙壁都是金砖,每天得由专业人士清洁。”矮个子回击道:“你还要清洁呀,我家的金砖脏了就扔掉,整个城市的金铺每天都为我们家打造金砖。”

小时候看到这个笑话,觉得好笑,看不起吹牛不打草稿的人,但也仅仅当个笑话去看,不信身边有那样的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阅历丰富了,才豁然发现,其实在我的周围,处处存在着笑话中的人,这都源于人们的虚荣心。

虚荣心就是被扭曲了的自尊心,心理学上是这样解释的,并指出这是一种性格缺陷。

爱虚荣的人,喜欢盲目的攀比,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并得到别人的奉承。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不惜刻意制造出虚假形象,并用了夸张的语言来描绘,以使自己心中飘渺的幸福感在别人的眼中“真实”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