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菜根谭一日一悟
47248500000019

第19章 修身养性篇(10)

于是,画家终于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他从此再也没有盲目地去听从任何人的赞赏或是批评,相反只是按照自己的风格,继续投入到接下来的绘画创作中,并由此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能够心无旁骛地相信自己,敢于不受干扰地坚持自己。这种自信的人生态度,不仅是故事中的那位画家能够最终获得成功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是我们的成长和成熟的一个重要条件。

当然,我们还必须清楚一个事实,那就是仅仅具备了一份足够的自信,还不足以让成功变成真正的现实。因为在这样的一个基础上,还需要我们能够在日益紧张忙碌的现实生活中掌握一种自我调节的基本能力。在这件事情上,英国著名出版家诺慈可里夫就以他的宝贵经验,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最具有参考意义和借鉴价值的成功范例。

作为一代出版家的诺慈可里夫,不仅在自己的事业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而且还是以一种令人难以置信的从容与轻松,来完成那些在其他人看来极难应付的繁重工作的。至于他的成功秘诀说来也很简单,那就是他自己只做应该做的事情,而绝对不会去为那些不该浪费精力的事情殚精竭虑。其他的一些具体工作,则交给那些能够胜任它们的人去做。

心静自然天地宽。这就是诺慈可里夫用他的成功经历,诠释给我们的一个最为简单的道理。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就应该学会在自信自立的基础上,再去运用自我调节的能力来达到一种“静心观物”的人生境界,至于一个成功的未来,自然也就指日可待了。

以我转物,了无挂心

【菜根语录】

无风月花柳不成造化,无情欲嗜好不成心体。只以我转物①,不以物役我②,则嗜欲莫非天机,尘情即是理境矣。

【菜根注释】

①以我转物:以自我为中心来操纵所有的事物。

②以物役我:以物质为中心,而使人本身成为物质的奴隶。

【菜根新读】

没有了清风、明月、花草和树木,也就无法构成所谓的大自然,没有了情感、欲望、追求和嗜好,也就没有了人类的本性。只要以自我为中心来操纵万物,而不是以物质为中心来奴役自己,那么一切的嗜好和欲望都会成为自然的本性,而一切的世俗情欲也就都会成为顺理成章的理想境界了。

【菜根解味】

打碎生命中的所有枷锁

法国启蒙哲学家卢梭曾经告诫世人:“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中。”在这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人物看来,每一个人从他出生的那一天起,就要不可避免地受到外界事物和自我身心的双重束缚,其中尤以人类自身难以消除的种种欲望最为可怕。这些欲望的不断涌现,就像是在我们的生命中铐上了一把又一把的坚固枷锁,不仅让我们时时受制处处受限,更有可能彻底失去生命中最为珍贵的那一份自由。

尽管欲望本身有着如此可怕的巨大危害,可我们还是承认任何人都无法完全抛开欲望而存在的这个现实,更不能否认欲望确实具有着促进人类自身完善以及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巨大力量。因为如果没有了欲望的存在,那么人类的生命本身也就失去了继续存在下去的充分理由,更不可能发展到今天的这种程度了。事实上,欲望本身的确就像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在带给这个世界幸福与满足的同时,又会以它永无止境的巨大力量夺走我们的自由,直到让越来越多的人最终沦为它的奴隶。

对于欲望的这些特性,古今中外的无数先贤和智者早已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对后人发出了告诫和警示,也始终都在强调着一种“以我转物”的观点。这也就是要求人们应当不断提高自身的精神修养,不但不能成为物欲的奴隶,反而应该是以自己的坚定意志来控制物欲上的贪求与妄念,从而达到使其服务于自己的最终目的。一代文豪托尔斯泰曾在他的作品中讲述过这样一个令人深省的故事:

一个人向庄园主索要一块土地。庄园主在答应了他的要求后,又让他在清晨时分就开始跑向远方,而且每跑上一段路程就插个旗杆作为标记。这样一来,只要他能够在太阳落山前返回,那么所有插上旗杆的地方就全部都是他的土地了。于是,这个贪心的人从一大清早起,就开始拼命地向远方跑去,直到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还是不肯满足。虽然他在天黑前赶了回来,可是却因为劳累过度而最终死去。在这个人的葬礼上,连牧师也不无感慨地说:“一个人到底需要多少土地呢?这么大就可以了。”

这个故事确实值得我们一再地回味和思考。而牧师最后说出的那句话,不仅是在诘问故事中的那个人,同时也是对所有像他一样不知满足的人发出的一种质疑。虽然我们都承认一个事实,那就是与其空洞地去谈如何控制欲望的问题,还不如客观、现实地直面人与欲望之间的关系,同时再去尽量合情合理地实现它。但是我们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欲望本身所具有的特性,那就是它的永无止境和永不满足。也正是如此,与其在欲望的束缚与捆绑中成为它的奴隶,还不如尽可能地去控制和支配这些欲望,从而让自己最终成为欲望的主人。

打碎生命中的所有枷锁,就是要求我们能够尽量摆脱欲望的羁绊,直到最终实现控制和主宰欲望的目的。当我们学会了以一种简朴淡泊的人生志趣和从容不迫的生活态度,去面对周围一切事物的时候,自然也就能让我们的心灵获得更大的自由,让我们的生命获得更多的快乐了。而这样的一种人生状态,才是所谓自由的全部真谛。与如此美好的结局相比,那些为了满足一时的欲望需求,却不得不去承受欲望苦果的种种遭遇,就真是一种“丢了西瓜捡芝麻”的愚蠢做法了。

减动增静,自我主宰

【菜根语录】

人生减省一分便超脱了一分。如交游减便免纷扰,言语减便寡愆尤①,思虑减则精神不耗,聪明减则混沌可完,彼不求日减而求日增者,真桎梏此生哉!

【菜根注释】

①愆尤:愆是错误,尤是抱怨。

【菜根新读】

人生如果能够减少一分麻烦,就可以多一分超脱世俗的快乐。比如减少应酬就可以免除很多的纠纷和困扰,减少言谈就可以避免很多的错误和抱怨,减少思考和忧虑就可以免除精神的消耗,减少自以为是的聪明就可以保留纯真的本性。假如不是追求如何减少这些不必要的麻烦,反而是追求如何增加这方面的付出,那就等于是用枷锁束缚自己的生命啊!

【菜根解味】

打败自己,而不是被自己打败

同样是在追求成功的人生道路上奋斗求索,为什么有些人会遭遇失败,而有些人却会获得成功呢?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非常简单,除去一些确实存在的外在因素不论,只是由于前一种人往往是被自己打败,而后一种人却常常能够打败自己罢了。

《庄子》一书中就曾经讲述过一则关于“混沌”的寓言故事。其中的大意是说有一个名叫混沌的人,本来既没有眼睛也没有耳朵,后来是在神灵的帮助下才最终打通了耳目。按理说,混沌本来是应该喜欢这个五光十色的花花世界的,谁知他在有了耳目之后却很快就出人意料地死掉了。而庄子写下这则寓言的真正用意,也正是为了告诫世人:虽然人生在世确实需要得到物质追求上的必要满足,但是拥有了耳目见闻之后,就很容易产生很多的私心杂念,进而也容易导致自己丧失了纯真的本性。因此一定要学会适可而止和删繁就简,千万不要让私心杂念成为阻碍自己求取成功的最大敌人。这也就是常言中所说的“聪明反被聪明误”以及“小心撑得万年船”了。虽然这则寓言本身有着极为夸张的虚构成分,但是从修身养性以及为人处世的角度来看,其中的寓意却显然适用于古今中外的任何时代或任何一个人。

美国著名影视明星凯丝·戴莱的成功经历,就极为充分地印证了这一道理:凯丝·戴莱有着一副天生的好嗓子,可是因为自己的大嘴和一副极为明显的龅牙,成名之前的她不仅一直缺乏足够的信心,甚至还在第一次登上舞台的时候闹出了很多的笑话。直到一位好心的观众劝告她说,观众只是想看到一种真实大方的表演,而没有哪个人会关心明星长了一副什么样的牙齿后,凯丝·戴莱才开始在此后每次登台演出的过程中渐渐发挥出了自己的真实水平,从而最终成为了一代明星。

人人都渴望着能像凯丝·戴莱那样得到自己生命中的成功,可是这种成功的最终实现除了需要不懈地努力和执著的追求外,同时还不能缺少了我们敢于正视自己、战胜自己的一份信心。因为成功的全部含义,并不在于他人给出了怎样的评价,相反只是在于我们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究竟付出了怎样的努力以及取得了怎样的成绩。而这样的一个过程,不仅可以衡量出一个人所具有的智慧和能力,同时也可以考验出这个人是否具备了战胜自己的勇气和毅力。

人生最大的挑战,其实就来源于我们自己。因为任何来自外在世界中的敌人,都可以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去一一战胜。可如果这个敌人就是自己的话,那么我们又该凭借什么来取得这场战斗的胜利呢?也许一切正像某位作家所说的那样吧:“自己能说服自己,这是一种理智的胜利;自己能感动自己,这是一种心灵的升华;自己能征服自己,这是一种人生的成熟。而如果一个人能够说服、感动和征服自己,那么他就具备了征服一切挫折、痛苦和不幸的能力。”

既然生命中最大的敌人就是我们自己。那么如何才能利用自己有限的精力,去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情,从而实现打败这个敌人、而不是被这个敌人打败的最终目的,自然也就成了我们最该去仔细思索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