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长短经一日一释
47327300000035

第35章 世易时移 追求创新

【经文】

夫事有趋同而势异者,非事诡也,时之变耳。何以明其然耶?昔秦末,陈涉起蕲,兵至陈。陈豪杰说涉曰:“将军披军执锐,帅士卒以诛暴秦,复立楚社稷,功德宜为王。”陈涉问陈馀、张耳两人,两人对曰:“将军瞋目张胆,出万死不顾一生之计,为天下除残贼。今始至陈而王之,示天下以私。愿将军无王,急引兵而进,遣人立六国后,自为树党。如此野无交兵,诛暴秦、据咸阳,以令诸侯,则帝业成矣。今独王陈,恐天下解也!”

及楚、汉时,郦食其为汉谋挠楚权,曰:“昔汤伐桀,封其后于杞。武王伐纣,封其后于宋。今秦失德弃义,侵伐诸侯社稷,灭亡六国之后,使无立锥之地。陛下诚能复立六国后,此其君臣百姓必皆戴陛下德,莫不向风慕义,愿为臣妾。德义以行,陛下南面称霸,楚必敛衽而朝。”汉王曰:“善。”张良曰“诚用客之谋,陛下事去矣。”汉王曰:“何哉?”良因发八难,其略曰:“昔者,汤伐桀,封其后于杞者,度能制桀之死命也。今陛下能制项籍之死命乎?其不可一也。武王入殷,表商容之闾,释箕子之囚,封比干之墓。今陛下能封圣人之墓,褒贤者之闾乎?其不可二也。发巨桥之粟,散鹿台之财,以赈贫民。今陛下能散府库以赐贫穷乎?其不可三也。殷事已毕,偃草为轩,倒载干戈,示天下不复用武。今陛下能偃武修文,不复用兵乎?其不可四也。放马华山之阳,示无所为。今陛下能放马不复用乎?其不可五也。休牛桃林之野,示天下不复输积。今陛下能乎?其不可六也。且天下游士,离亲戚、弃坟墓、去故旧、从陛下者,日夜望咫尺之地。今复六国,立韩、魏、燕、赵、齐、楚之后,余无复立者,天下游士各归事其主,从亲戚,反故旧,陛下与谁取天下乎?其不可七也。且楚唯无强,六国去者复挠而从之,陛下安得而臣之哉?其不可八也。诚用客之谋,则大事去矣。”时王方食,吐哺,骂郦生曰:“坚儒!几败我事!”趣令销印。此异形者也。

荀悦曰:“夫立策决胜之术,其要有三:一曰形,二曰势,三曰情。形者,言其大体得失之数也。势者,言其临时之势、进退之机也。情者,言其心志可否之实也。故策同事者,三术不同也。初,张耳说陈涉以复六国后,自为树党,郦生亦用此说汉王,所以说者事同,而得失异者,何哉?当陈涉之起也,天下皆欲亡秦,而楚、汉之分未有所定,今天下未必欲亡项也。且项羽力能率从六国,如秦之势,则不能矣。故立六国于陈涉所谓多己之党,而益秦弊也。且陈涉未能专天下之土也,所谓取非其有,以德于人,行虚惠而收实福也。立六国于汉王所谓割己之有,而以资敌,设虚名而受实祸也。此事同而异形者也。

【译文】

许多事情的趋向虽然很相似,但实际却迥然不同。这并不是事情本身奇特怪异,而是由于时势变化所造成的。用什么来说明这一原因呢?从前,秦朝末年陈胜发动蕲地(今安徽宿县)民众起义,队伍攻占了陈地。陈地的豪杰父老们建议陈胜说:“将军你披上坚固的铠甲,拿起锋利的武器,率领士卒讨伐无道的暴秦,重新恢复楚国的社稷,以将军你的功劳和德望应该成为帝王。”陈胜征求陈馀、张耳两人的意见,他们两人回答说:“将军你怒目张胆,义愤不平,挺身而出,多次历经生命危险却不为自己的生命安全考虑,替天下人清除残暴的君主。现在刚刚攻下陈地便要称王,这就向天下人显示出了自己追求富贵利益的私心。希望将军最好现在不要称王,迅速率兵前进,派人扶立齐、楚、燕、韩、赵、魏六国王室的后代,为自己树立朋党。如果能这样,就用不着在辽阔的原野上进行大规模的战斗,讨伐残暴的秦始皇,占据咸阳,来号令诸侯,那么你的帝王之业便能成就了。现在你要在陈地自立为王,恐怕天下人心便涣散了。”

等到楚、汉相争的时候,郦食其为汉王刘邦谋划如何削弱楚国的势力,说道:“从前商汤讨伐夏桀,推翻夏朝后,封夏桀的后代在杞地(今河南杞县)。周武王讨代殷纣,推翻商朝以后,封纣王的后代在宋地(今河南商丘县南)。现在秦始皇丧失仁德,侵夺了诸侯各国的社稷,残害六国诸侯的后代,使得他们没有立锥之地。陛下你如果真能重新扶立六国诸侯的后代,那么六国君臣以及百姓一定感激陛下的恩德,都会闻风仰慕,愿做大王的臣民。你的恩德与仁义一旦得到推行,陛下就可以称霸诸侯,项羽一定会恭恭敬敬地臣服了。”

张良知道这件事情后,对汉王说道:“如果真的采纳郦食其的计策,那么陛下的大事将会失败。”汉王说道:“什么道理呢?”张良因此提出八条不可以扶立六国后人为王的理由,他说道:“从前商汤讨伐夏桀,之所以把夏桀的后人封在杞地,是因为他预计能够治夏桀于死命。现在陛下能项籍于死命吗?这是不可以的第一条。武王攻伐殷纣,马上用特殊的标志把商容的里门标示出来,以示对贤者的尊敬;又把箕子从囚徒队里放出来,整修比干的坟墓。现在陛下你能够去整修圣人的坟墓,标出贤者的里门,到智者的门前去致敬吗?这是不可以的第二条。周武王把殷纣存积在巨桥仓的粮食,储积在鹿台库的钱货,赐给贫穷的百姓。现在陛下你能够把你府库里的粮食,钱财散给穷人吗?这是不可以的第三条。伐殷的战事业已结束,把战车改为普通官车,把兵器倒转,头朝下放置在仓库中,告示天下不再用兵动武去打仗了。现在陛下你能够放弃武装去从事文德教化,不再用兵发动战争吗?这是不可以的第四条。把战马放到华山的南坡下,告示天下人再不乘马打仗了。现在陛下你能够放马南山而再不打仗吗?这是不可以的第五条。把牛群放归林野,向民众表示不再运输军需、屯聚粮草了。现在陛下你能够做到这一点吗?这是不可以的第六条。况且天下的谋臣说客,别离亲人、离开祖坟、告别朋友故人来追随你的原因,不过早晚盼望获得一小块封地。现在如果恢复六国的旧秩序,立韩、魏、燕、赵、齐、楚六国的后代,那么天下四方来的谋士说客,一定会各自归回老家去侍奉他们自己的主人,跟他们的亲人团聚,返回他们的朋友故人那里。这样,还有谁来帮你取天下呢?这是不可以的第七条。况且楚国目前是无敌于天下的,你立的六国又被楚国削弱而去附庸楚国。只有使楚国的力量弱小时才可如此,否则,楚国强大,六国一定会附庸他。陛下你又如何能使楚国来臣服你呢?这是不可以的第八条。假如你真用了郦食其的计谋,那么你的大事就完了!”这时汉王正在进餐,听了张良的谈论,中止进食,把吃下去的食物吐了出来,大声骂郦食其:“臭儒生,几乎把我的大事都搞糟了!”即刻下达命令,把那些准备为复立六国的印信销毁,这正是形势与陈涉之时不同所导致的。

汉献帝时的荀悦说:“确定策略、决定胜负的要则有三,一是“形”,二是“势”,三是“情”。所谓“形”,是指大致对成功与失败、优势与劣势等现实情况所进行的衡量对比。所谓“势”,是指具体事件发生时对当事者前进还是后退时机的把握。所谓“情”,是指当事者内心的情态。因此尽管是策划同一类事情,必须考虑到这三个不同的要素。当时,张耳劝说陈胜重新复立六国的后代,为自己树立朋党。郦食其也采用这一主张游说汉王,是因为他认为二者是相类似的事情。可结局是前者可能成功,后者必定失败,这是为什么呢?当时,陈胜起事的时侯,天下人都渴望灭亡暴秦,而且楚、汉相争的局面还没有出现。现在,天下人不一定都想灭亡项羽,况且项羽的能力可以统领六国之众,使六国的诸侯都跟随听从于他,像秦朝那样的局势却不可能统领六国。所以扶立恢复六国的诸侯,对于陈胜来说,既增加自己的党援又加速了秦朝的失败。又何况陈胜当时还没有占据全天下的地盘,这正是用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来给别人施恩德,施舍空头的恩惠却获得真正的利益。对于汉王来说,如果也要这样做的话,这是所谓分割自己的所有去资助敌人,虽设置了虚名却受到真正的祸害呀。以上所说的是相类似的事情却具有不同的情况。

【智解】

时代在变迁,方法要改变

决策者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是建立在对敌我情况分析对比的基础之上的。郦食其简单地效仿商汤、周武王分封亡国之后的历史故事,劝说刘邦扶立六国之后,说明他没有认识到由于时代的不同造成具体情况的差异,因而他的错误结论被张良正确细致地分析结果所否定。汉初的时代已经和商周时期的社会状况大不相同,如果还照搬前人的执政方法,不按照新时期的新情况为决策的准绳,必然会遭到严重的失败。

时代总是向前不断地滚动式发展,新的问题和新的情况会不断涌现,“时移而事异,事异而备变”。时代的变迁要求人们跟紧世事发展的步伐,用新的思想装备自己的头脑,用新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新事物,在过去从未出现过的问题面前,大胆地运用新思维、新方法。那些在过去曾经创造过辉煌的思维方法,用到现代来很可能会成为“坏事”的根源。有些人动不动就“古代先贤怎样怎样”,或者“过去怎样怎样做的”,这种人抱定古人的经验和做法不放,看不到新的时代已经来临,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固守田园,盲目的崇古。古人的智慧是好的,但要辩证地吸收,要汲取其中的精髓,不顾情况的照搬古人曾经用过的方法,套用到眼前的事务中,就像小脚穿大鞋、大脚穿小鞋一样不合时宜。

举个战争的例子,曾经纵横欧洲的法国皇帝拿破仑在战争中,历来提倡主动出击,他信奉“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御”,其战略战术可归纳为“攻势作战”。在当时的欧洲这是一种全新的军事观点,事实证明在那个时代是十分有效的,法国陆军几乎踏遍了整个欧洲,三次击败反法同盟军,除了英国,几乎所有欧洲国家都被法国的强大军事力量所征服。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法国军队一直模仿着拿破仑的用兵“版本”,提出“攻击外不知其他”,直到一战开始,法军仍主张:“遇敌即须攻击”,然而当时具体情况已经发生变化,此时的世界已经不是骑兵发挥主力作用,靠体力和勇气就能取得胜利的时代了,此时的世界已经是机关枪称王的时代,大量的热兵器应用到战争中来,防守者依托阵地发扬火力明显地比运动中占优势,这使法国的“攻击万能论”在战争一开始就碰了钉子。满腔热血的法国官兵在一次次的冲锋中伤亡惨重。于是法军的作战思想又一下子转变为“防御万能”的军事方针。法军开始挖战壕、筑堡垒,开始了固守的阵地战,在对峙中同敌人进行消耗战,一直坚持到一战结束。

到了二战开始后,因循守旧的法军统帅部,还不能正视现代攻击战术的进步。20世纪30年代,机械化的浪潮席卷世界,军队已经大量使用飞机、坦克等现代化快速反应机械进行作战,战争的速度加快了,效率提高了;作战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比如出现了过去没有的坦克集团大战和大规模现代空战。德国就是注意到这种变化大量采用新的武器装备,并且相应地实施了前所未有的新战术——“闪电战”,在二战的初期几乎所向披靡。而法国军队还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马其顿防线上,愚蠢地想用坚固的阵地把德军拒于国门之外,结果德军并没有从防线正面发起攻击,而是绕过法军防线由比利时突入法国,仅仅两周时间便灭亡了法国。

可以看出,法军所犯的错误和郦食其一样,他们都是单纯以历史上的经验教训为依据,不能根据事物发展的规律对事物现状进行详细研究和分析。需要注意的是,在总结他们的教训时,我们并不是否认前人的经验,而是要防止不分时间、地点、敌情,我情,一味照搬、复制前人或前次的具体做法。对于前人的智慧和经验要辨证灵活地对待,要汲取其中活的灵魂,而不应该只学外在的框架和皮毛,我们现在还常常提到《孙子兵法》,无论是现代军事研究,还是企业经营管理,甚至于个人的为人处世都可以从中汲取出精妙的智慧与启迪来,就是因为《孙子兵法》中的许多内容抓住了事物的本质内核,所以具有历经千年仍然熠熠生辉的魅力,时代在改变而世事的本质都没有变化,变化了的是事物的外在形式。

现代战争大量地应用各种类型的飞机、导弹、潜艇,日益电子化、精确化和智能化,但如果我们探究一下战争的深层动机,会发现无论人们使用的是什么样的武器——是刀剑还是导弹,战争无非是为了自身的利益拼杀,挑起战争的一方都有占有欲和统治欲在背后作支撑,而被迫防卫的一方都是为了捍卫自身的生存权、财产权而奋起反击。也正因为如此,两千年前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战而屈人之兵”等等传承至今,仍然被奉为攻伐的宝典。

从中我们不难发现,那些取得成功的人往往都是站在时代最前沿的人,都是挺立在时代大潮的浪尖上的搏击者。他们的眼光永远盯着最新的科技成果,最新的行业变化,最新的理论研究。所以他们也能最快、最早地觉察到时代的变化,并且前瞻到未来的发展趋势,成功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了。看看比尔·盖茨的个人历史你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了。当盖茨还是个中学生的时候就迷上了计算机科技,当时的电脑硬件和软件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对于那时的世界来说是那么地高深莫测,而盖茨一直醉心于电子计算机研究,自己编写一些简单的程序来挣钱,渐渐为了行家高手,在他创业的时候能够一直掌握计算机发展的脉搏,始终走在世界计算机科技的前沿,所以才成就了微软如今神话般的业绩。有志者,当效比尔·盖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