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礼仪文化
47531100000062

第62章 请期以择良时

“请期”是从古至今的婚姻礼仪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是人们希望结婚时一切顺利和结婚双方吉祥如意的心理的体现。

在古代的婚礼中,有一项虽历经千年却变化不大的礼节,那就是“请期”。

送完了聘礼,往往男方家庭就希望尽快将新娘娶回自家。于是,就通过占卜确定了结婚日期,之后派媒人携带着“雁”到女方家中,征求女方家庭的意见,这就是周礼中规定的“请期”。实际上,“请期”在当时只是表达对女家的尊重而已,其辞令是谦逊诚恳的。如男方的媒人说:我们是否挑个吉日,把婚事给办了?请问哪天最合适?当然,这是客套话,但不说却是失礼的。女家回答说:既然你们已经选中了吉日,还是请你们决定吧!媒人这才把婚期告诉女家。双方在商量中就把结婚的日子确定了。后来,人们发现,“请期”不仅是一种礼仪的需要,还是一种实际的需要。因为古代人往往笃信“坐床喜”,希望新娘在新婚之夜就能怀孕,这就要避开女子的“例假日”。这就需要通过“请”的方式来征求意见。

“请期”在民间有“挑日子”、“送白头”或“提日”等不同的叫法,但千百年来的变化并不多。宋代时“请期”与“纳征”合并了,这在当时不仅省却了一道程序,还省去了一些婚礼的花费。

古人之所以要“请期”,其根本目的还是要“择吉”。古人认为,婚姻关系的确立是天作之合,那么,结婚的日期与时辰也应该顺应天时才会有好结果。所以,先秦、秦汉时期就开始通过占卜的方法来选择“吉日良辰”。在季节上大多定在春秋季。对此《夏小正》有明确记载:“二月,冠子娶妇之时也。”夏历二月是嫁娶最常用的季节。同样,《诗经氓》则说:“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相爱的男女将迎娶的时间约定在了秋天。与春季相同,秋天也是阴阳交替的时光,阳往而阴来,暗合女子入住男家,所以秋天迎娶也是常例。《韩诗外传》就写道:“古者霜降逆女,冰伴杀止。士如归妻,迫冰未伴。”

不仅要选择季节,人们还要选择年、月、日,后来人们常常通过老黄历来择定。古人认为,冥冥宇宙中有神煞当值,神煞有吉神凶神之分,选择吉日吉时其实就是确认这个时间是哪一尊神煞在哪一个方位当值,然后做出趋吉避凶的安排。比如“岁德”是年神中的吉神,所理之地万福辐辏,自然是办婚事的好年头,倘若凶神“太岁”驾临,那就必须回避了。再如,人们以子、午、卯、酉为“当梁年”,忌“当梁年”结婚,认为“其年娶妇,舅姑不相见”。

看黄历决定婚期是大多数人的做法,然而,不同地域、时代,还是有不同的年月日忌讳。如北京的旧俗是“正不娶,腊不定”,如果确实要在这段时间娶亲的,那么一定要放在腊月二十五到除夕,此刻灶王爷己上天,诸凶煞都不出来捣乱了,嫁娶也就百无禁忌了。此外,有些地方还忌七月成婚,认为七月半是鬼节,阴气太盛,会伤及男子的寿命。还有一些婚期是需要配合男女的生辰八字来确定,如《行嫁月》歌:“正、七迎鸡兔,二、八虎与猴。三、九蛇共猪,四、十龙和狗。牛羊五、十一,鼠马六、十二。”其中的属相

为女方的属相。无论婚期根据什么而定,“请期”这一礼仪都表现了人们对婚礼的重视,以及对新婚之人未来的美好期待。

延伸阅读

五行择吉的来历

在古代,举行婚礼的日期要通过占卜来决定,占卜的方式有很多种,如果同一个人用多种方式同时占卜,就会出现相互矛盾的情况。在汉武帝身上就发生了这样一件事,并且因此确定了人们用五行来择吉。

据说,武帝想嫁女儿,就请来了占卜的人,问某日是否合适,五行家说:可;堪舆家说:不可;建除家说:不吉;丛辰家说:大凶;历家说:小凶;天文家说:小吉;太乙家说:大吉。各家辩讼不决,莫衷一是,于是汉武帝下令,从此以后,这类占卜,只以五行家为主。

其实在春秋季节迎嫁,就反映的是阴阳五行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