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创先争优好书记
47545500000019

第19章 无悔的选择真诚的奉献

第19章 无悔的选择真诚的奉献——记玉门市老市区和平路社区党支部书记吴兰芳

〔组织点评〕

吴兰芳把“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愁”作为社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几十年如一日,被社区居民称为“爱心大姐”;她甘当居民群众的勤务兵,时刻把社区困难群众的吃穿冷暖、看病就医等生活琐事放在心上,以满腔热情践行着“社区无小事、件件总关情”的为民宗旨。

——玉门市老市区工委

〔个人感言〕

只要心中装着社区居民群众,宁可自己辛苦一点,踏踏实实为群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拉近与群众之间的距离。

在同事眼中,她是自立自强的女强人;在居民口中,她被亲切地称为“小巷总理”;在百姓心中,她是弱势群体的贴心人。她就是玉门市和平路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吴兰芳。

下岗职工吴兰芳

1999年,在国企改革的大潮中吴兰芳主动选择了下岗。在此之前,她是玉门石油管理局水电厂机关的一名计生干部,是单位的“先进工作者”、“三八红旗手”,曾多次被评为“优秀干部”、“优秀共产党员”。下岗时她对厂里领导这样说:“我丈夫是厂里的工程师,每月有4000元的工资,下岗了冻不着、饿不着,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有义务为厂里分忧解愁,主动下来既可以减轻厂里的压力,也可以增加另外一名工友在岗的希望,算是为企业和社会做点贡献吧!”下岗后的吴兰芳,成了和平路社区最活跃的居民。社区第一支中老年秧歌队成立了,她是辅导老师;社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成立了,她是“五老”小组中最年轻的成员;社区对吸毒人员进行帮教转化,她第一个报名开展结对帮教……2001年5月,社区居委会公开选拔干部,面对家人和朋友的不理解、不支持,她在答辩演讲中这样说:“社区工作虽然清贫繁忙,但关系着居民群众的冷暖,是一项辛苦几个人、温暖千万家的工作,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理应为党分忧,为群众做事,这样才无愧于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就这样,吴兰芳成了玉门市下岗职工担任社区干部的“第一人”,走上了和平路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的工作岗位,从此与这份平凡的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

“小巷总理”吴兰芳

在社区,她被亲切地称为“小巷总理”。不论是低保金发放,还是育龄妇女服务;不论是政策法律宣传,还是文化活动组织;不论是环境卫生整治,还是矛盾纠纷调处;不论是吸毒人员帮教,还是开展群防群治,她都义不容辞。她率先在社区中开展了“设岗定责”活动,使70%“摸棋子、看孩子、提篮子”的党员成为有岗有职、有责有为的党员。她利用油田生活基地搬迁的时机,动员即将迁出社区的党员将家里不用的家具、电器、锅碗瓢盆捐出来,在居委会建起了“爱心超市”,按需发放给那些家庭困难的居民,从此社区又多了一条困难群众救助渠道。在她的带领下,和平路社区服务工作走在了全市社区工作的前列,先后通过酒泉市文明小区的验收,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群体工作先进集体”,2009年被评为全国低保工作规范化管理典型先进单位、基层党建工作先进单位,并荣获甘肃省“文明小区”等荣誉称号。

共产党员吴兰芳

她是老年人的操心人。针对市政搬迁后独居老人生活困难的实际,她组织社区志愿者在53名独居老人中开展了“爱心敲门行动”。73岁的孤寡老人王秀兰,智力残疾,神志不清,多年来,她帮助老人打扫卫生,洗头、洗衣服,买米买面,几乎包揽了所有的家务活。高龄老人葛玉兰,年老多病,腿脚不便,“爱心敲门”志愿者队伍多次在老人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敲响了她的家门。她是残疾人的可心人。2009年年底残疾老人孙玉珍不慎摔伤,右腿骨头多处断裂。她同社区干部及时组织周围居民将老人送往医院抢救。老人无力承担住院费,她就多方筹措资金,并协同社区志愿者一起,照顾老人的生活,直至半年后老人康复。她是困难居民的暖心人。居民魏海霞,夫妻双双下岗,孩子年幼,2008年9月因患尿毒症晚期,换肾用去十几万元医药费,负债累累,生活十分困难。她得知情况后,将该户纳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予以救济。此外,又积极向上反映给予其大病救助,还发动居民捐款,共为她解决了资金近万元,极大缓解了其生活压力。

像这样的实事好事不胜枚举,她数十年如一日,帮助社区居民3568多人次,被社区居民亲切地称为“爱心大姐”。

吴兰芳同志获奖情况

2004年,被中共甘肃省委组织部、省民政厅评为“甘肃省优秀社区工作者”;

2003年,被中共酒泉市委、市政府评为“酒泉市精神文明先进个人”;

2006年,被中共甘肃省委组织部评为“甘肃省优秀共产党员”;

2003年,被中共酒泉市委、市政府评为“酒泉市禁毒工作先进个人”;

2006年,被中共玉门市委组织部评为“玉门市优秀共产党员”;

2009年,被中共酒泉市委宣传部、酒泉市妇联评为酒泉市“巾帼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