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创先争优好书记
47545500000059

第59章 心系群众冷暖

第59章 心系群众冷暖——记礼县盐官镇党委书记马世雄

〔组织点评〕

盐官镇党委书记马世雄紧紧围绕县委中心工作,结合盐官实际,以“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为目标,确定活动主题、创新活动载体、落实活动责任,取得了明显成效。

——中共礼县委员会

〔个人感言〕

“有为才有位”,只有牢固树立宗旨意识,胸怀深厚感情,善待百姓,顺应民意,为民谋利,才能无愧于心,无愧于党,才能做一名群众认可的好干部。

走进盐官镇,昔日以路为市、占道经营、交通拥挤的脏乱差现象不见了,街道两旁铺面整洁美观,集贸市场上商贾云集,交易红火,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在全镇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的喜人局面前,勤劳朴实的盐官人民都会称赞起心系群众冷暖的贴心人——党委书记马世雄同志。

2007年8月调入盐官镇工作时,他曾经庆幸过,盐官镇是陇东南第一大镇,区位优势明显、工作基础好,但经过调查走访,刚来时的喜悦没了,基础设施滞后,经济发展缓慢,人民群众生活贫富差距大、生活质量不高等才是盐官镇的现状。但是他决心不辜负组织的重托和盐官5万多父老乡亲的期望,要让盐官成为全县“党建工作的试验田,经济发展的排头兵,社会和谐的示范点,各项工作的新窗口”,还盐官陇上四大名镇的美名。他用一颗执著的心,带领镇党委一班人为实现这一目标而默默地奋斗着……

抓班子带队伍

身为镇党委班子的火车头,马世雄狠抓党委班子自身建设、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和村级班子建设,使镇村两级班子紧密团结在一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强大合力。他主持制定了镇机关六办一部值班工作制,即因工作的需要安排一人值班,负责接待办事群众,并将值班人员的姓名、电话向群众公布,并公开向社会承诺,接受群众监督。抓镇队伍建设的同时根治了镇村干部“四不问题”,并对后进的村两委班子进行了整顿,选优配强了村两委班子。在他的带动下,机关工作作风明显转变,整个队伍的社会形象发生了显著变化,形成了高效务实的工作机制,呈现出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抓项目强基础

紧紧抓住国务院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天时,借助盐官“陇蜀之咽喉、西礼之门户”的区位优势之地利,聚集镇村两级班子团结务实之人和等有利条件,确定了把盐官建设成礼县“党建工作的试验田,经济发展的排头兵,社会和谐的示范点,各项工作的新窗口”的奋斗目标。

在他的积极协调争取下,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了大改观,实施了坡改梯工程2600亩、红河灌区北干区工程4公里、新联至新集河堤工程3.18公里。苹果、畜牧、蔬菜三大特色产业初具规模,已建成苹果标准化产业基地3.8万亩,新建果业合作社2个,果蔬气调库7座,基本形成了产、供、销一体化的经营模式。新集村的辣椒、东庄村的粉条(大葱)、王城村反季节蔬菜等“一村一品”、“一村多品”渐成规模。开工建设了滨河路、经十一路、东关初级中学、综合市场等一批小城镇建设项目,规划合理的小城镇建设格局初具规模,城市功能日渐完善。

抓民生办实事

“用最大的努力为群众办最实的小事,用最多的汉水换群众最淳的笑容。”盐官镇的矛盾纠纷和群众信访案件多,他经常告诫镇村干部要高度重视群众呼声。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接待群众来信来访中,始终做到一张笑脸相迎,一把椅子让座,一杯热茶解渴,一席话语解惑,一片真情感人,由于他的亲民作风,使一些矛盾纠纷迅速得到化解,维护了社会稳定。

“办实事,解民难,是走近群众的一条捷径。”这是他总结出的一条实实在在的经验。他时刻关注群众心声,把群众最盼、最想的事记在心里,并力所能及地解决他们的困难问题,经常进村入社,共商发展大计,千方百计地筹措资金尽可能地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特别是5·12地震发生后,每个村的受灾现场和重建点上都能看到他的身影。受灾群众亲切地称:“马书记是咱们群众的贴心人。”

马世雄在平凡的岗位上富民、亲民、惠民、安民,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依赖和拥护,也诠释了“人民公仆”的含义。盐官镇老百姓都深有感触地说:“马书记是一名把群众冷暖放在心头的好书记。”

马世雄同志获奖情况

2006年、2008年,被评为全县“优秀共产党员”;

2011年,被评为全市“优秀党务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