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创先争优好书记
47545500000061

第61章 创先争优开拓创新

第61章 创先争优开拓创新——记陇南市武都区柏林乡湾儿下村党支部书记杜文修

〔组织点评〕

杜文修同志充分发挥一名村党支部书记的模范作用,依托花椒产业优势,参与市场竞争,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提升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运行的层次和水平,在信息服务、稳定价格、顺畅销售、维护农民利益和带领农民闯市场的实践中争当“致富先锋”。

——陇南市武都区柏林乡党委

〔个人感言〕

作为一名村党支部书记,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我将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帮助下,为加快推进全市跨越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有这样一个人,他有着敏锐的头脑,为群众探索出了一条发家致富之路,但却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他富于开拓创新,带领群众闯出了一条发展花椒产业、促进农民增收的路子;他办事不讲情面,但却深受村民爱戴;他心里时刻装着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但却没有一句怨言。他,就是陇南市武都区柏林乡湾儿下村党支部书记杜文修。

抓产业建协会富椒农

花椒是武都的特色资源优势。为了做大做强花椒产业,真正找到一条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路子,杜文修同志立足实际,在广泛征求椒农意见建议的基础上,2005年7月,他率先在全区成立了北茂花椒协会,并当选为会长。2007年10月注册登记为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50万元。2010年6月,在他的倡导下,成立了武都区花椒营销协会,发展会员322名,理事57名,会员遍布全区34个乡镇,并在协会中成立了党支部,自己担任党支部书记。同时,在全区宜椒乡镇建立了花椒营销协会及其党组织。

在他的带领下,区花椒营销协会和专业合作社坚持走“支部 合作社”、“合作社 农户”的产业发展路子,依托花椒产业,通过支部引领合作社,合作社带动农户,发挥村党组织的政治优势与专业合作社的经济优势,组织开展了“把协会、支部建在产业链,把党员、能人聚在产业链,把产、销农民富在产业链”的“三链”建设活动,有效地把广大椒农组织起来,参与市场竞争,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推进了全区花椒产业持续发展。杜文修利用区委、区政府举办的“甘肃陇南武都花椒产销对接暨经贸洽谈会”这个平台,组织椒农与椒商有序谈判花椒价格。2010年以来,花椒平均销售价格达到30元以上,农民人均花椒收入达到1869元,在2009年900元的基础上翻了一番多,有效扭转了由于采摘成本持续上升、比较收益逐年下降、农民栽植积极性严重下滑的被动局面。在抓好产业发展的同时,他还引导群众发展交通运输、个体工商、劳务输转等产业,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解难题办实事乐民心

他和村支部一班人紧紧抓住“5·12”灾后重建的历史机遇,依托政策和资金帮助,按照“环境绿化、道路美化、庭院亮化、村上文明化、生活小康化”的总体思路,从基础设施建设抓起,积极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先后硬化了全村4000多平方米的村内巷道,新建排水渠道800米,加固维修了灌溉渠道400多米,新建了高标准的村级组织活动室和协会办公楼,建起了农家书屋,使湾儿下村的村容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抓队伍强管理聚民心

作为支部书记,杜文修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特别是在学习实践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中,他按照“五个好”、“五带头”的总体要求,加强村支部班子建设,提高为民服务的能力,使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在制度管人、民主定事等方面形成了一套规范制度。积极推进党内民主,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定期组织开展学习,注重把发展经济同党建工作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在产业链上设立先锋岗,为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推行党员承诺制,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灾后重建工作中,他积极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把决策权真正交给群众,让村民全程参与监督。通过健全完善制度,规范了办事程序,凝聚了民心,推动了经济发展,维护了农村和谐稳定。

作为一名党支部书记,杜文修在工作上始终如一、无私奉献、忠实履行组织赋予的职责;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时时处处以一名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服务基层群众、促进农民增收上甘愿奉献、挥洒汗水,充分发挥共产党人的先锋模范作用。面对成绩,他没有沾沾自喜,而是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幸福,努力践行着自己的人生价值。

杜文修同志获奖情况

2005、2006、2007、2010年,被评为全区“优秀共产党员”;

2007年,被评为“陇南市劳动模范”;

2007年,被评为全区“优秀致富带头人”;

2009年,被评为“国家扶贫开发典型人物”;

2011年,被评为“陇南市思想政治工作先进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