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创先争优好组织
47560800000039

第39章 活化载体谋发展创先争优促跨越

第39章 活化载体谋发展创先争优促跨越——灵台县什字镇党委

〔组织点评〕

自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什字镇党委严格按照县委的要求和指导,广泛调查研究,精心设计载体,特别是制定的“八型”干部队伍创建和“六带头六争创六个一”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的《什字镇创先争优活动实施方案》,结合实际紧密,操作性、针对性强,为全县各级党组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树立了典型,作出了榜样。

——中共灵台县委员会

什字镇党委是灵台县在创先争优活动抓建的好组织典型之一。在活动开展过程中,什字镇党委积极发挥区位优势,坚持以“开展创先争优,推动跨越发展”为主题,以“六带头六争创六个一”活动为载体,推进跨越抓产业,改善基础惠民生,加快转型调结构,唱响了党组织引领经济发展、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的主题曲。

强化领导广宣传

为了强化党组织促进经济发展,推动创先争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增强全党创先全民争优的紧迫感、使命感,什字镇党委健全完善了党委统一领导、单位共同参与、支部狠抓落实的工作机制,为创先争优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机制保障。坚持从激发党组织和党员参与创先创优、推进农村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积极性入手,通过召开会议、刷写宣传标语、悬挂横幅等方式进行宣传,加深了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基层党员对创先争优活动的理解,调动了全镇党员群众建设富裕文明什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了党组织引领发展,党员群众齐争共创的工作格局。

精心谋划定载体

什字镇党委紧紧围绕创先争优活动的总体要求,突出自身优势和特色,广泛开展讨论,统一思想认识,明确责任目标,确定活动载体。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在支部中开展“比发展,争先进,夺红旗”竞赛活动,在镇政府机关党员干部中开展学习型、实干型、守纪型、创新型、廉政型、服务型、高效型、团结型“八型”干部队伍创建活动,在农村党员中开展党员干部带头学习、带头争创佳绩、带头服务群众、带头遵纪守法、带头弘扬正气、带头发展产业;争创农村政策宣传员、争创农民致富信息员、争创公益事业组织员、争创民事纠纷调解员、争创政策落实监督员、争创产业发展带头员;提一条好建议、传递一条致富信息、化解一起民事纠纷、解决一个突出问题、完成一项工作任务、建设一座温棚牛舍或家庭人均新植一亩果园(蔬菜)的“六带头六争创六个一”主题实践活动,在镇直机关单位党员中开展“立足岗位做表率、践行宗旨当先锋”主题实践活动。长坡村党支部以“集纳民智定产业,党群帮带促增收”为主题,以“调整产业结构布局、加快脱贫致富步伐”为目标,以“三访、三争、三帮”为活动载体,精心设计,规范操作,用创先争优活动载体有效助推了新农村建设步伐,党员群众模范带头作用日见高涨,形成了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

广泛调研亮承诺

什字镇党委严格按照“三诺四评三公开”的要求,在充分调研、走访的基础上,广泛征求党员群众的意见建议,累计征求到涉及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民生民计改善等方面的意见建议4项24条。在此基础上,镇党委讨论制订了2011年全镇总体工作计划,确定了“一三六二”的发展目标和抓建的八个方面的重点工作,同时,各村党支部也结合各自实际,严格按照创先争优活动的要求,公开公示了2011年重点工作计划,各村、各单位都将承诺的重点事项以承诺书、承诺卡的方式,通过公示栏、会议等形式在全镇范围内进行公开公示,让群众知晓、交群众评判、让群众监督,确保了承诺的事项件件有落实、项项有兑现。

活化形式树典型

什字镇党委不断活化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以活动促转变,以活动推发展,以活动优民生。全面开展了领导与领导、干部与干部、村与村、片与片之间各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大比拼活动,单项或阶段性重点工作完成情况逐人逐村逐片考核排位,“五一”、“五四”重大节日开展大赛,干部职工“创先争优促发展,务实苦干创一流”、“评树新作风,建设新什字”、“巾帼新作为,谱写新篇章”主题演讲赛,“抓党建,促发展,建和谐”、学习“两会”精神知识竞赛及心得交流等活动,形成了人人竞相发展、个个创先争优,你追我赶促发展、实干攻坚求实效的工作氛围和良好局面。仅此项活动,镇上累计表彰各类先进典型110人次,为全镇党员干部树立了典型。

实干攻坚抓落实

什字镇党委充分发挥党组织统揽经济发展的战斗堡垒作用,聚全镇之力谋发展、求突破、推跨越、抓落实,全镇各项工作呈现出齐头并进、竞相发展的良好势头。小城镇建设完成了“道路、供水、供电、市场、商贸开发、工业园区、小康住宅区、机关单位搬迁、绿化亮化、公共设施”10大建设工程,建成区面积达到2.48平方公里,铺油硬化村道9条39.43公里,建成新农村建设示范点3处,建成下商上宅型商住楼14栋685户6.7万平方米,新建小康住宅266户,改造旧宅314户,定植苹果示范园5处1.2万亩,相继建成平凉红牛繁育中心、什字镇犇牛育肥场、姚家沟养殖小区等龙头企业(小区)8户,全镇牛存栏达到1.2万头,建成沼气池1100座,卫生厕所1100座,有线电视入户1065户,自来水入户6026户,建成村级农家书屋16处,建成村级体育场12处,真正做到了活动开展与工作落实两结合、两不误、两促进。

获奖情况

1996年,被省政府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评为“甘肃省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被平凉市委平凉地区行政公署评为“地级文明单位”。

1998年,被农业部、国家体育总局、中国农民体育协会评为“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

2000年,被省建设委员会评为“全省小城镇建设先进镇”。

2001年,被省委评为“先进集体党组织”。

2003年,被省建设厅评为“全国村镇建设先进镇乡”。

2004年,被省司法厅评为“先进人民调解委员会”。

2006年,被平凉市政府评为“生态示范乡镇”;被省体育局评为“2000—2005年度全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被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评为“全省发展改革试点镇”;被省建设厅评为“小城镇建设重点镇”。

2007年,被省委、省政府评为“甘肃省文明镇”;被平凉市委组织部、平凉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平凉市财政局评为“全市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先进单位”。

2008年,被省发改委评为“全省小城镇建设综合改革试点镇”;被省人事厅、省政府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评为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先进集体;被省文明委评为“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镇”。

2009年,被中央文明委评为“第四届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被中国绿推委评为“中国绿色名镇”。

2010年,被省政府评为“全省党建示范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