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创先争优好组织
47560800000041

第41章 支部创先有活力党员争优添动力

第41章 支部创先有活力党员争优添动力——崇信县黄寨乡黄寨村党支部

〔组织点评〕

黄寨村党支部围绕确定的总体发展思路,立足村域优势培育壮大增收产业,着力提升山地果园管理和高原夏菜种植水平,不断扩大传统养殖规模,加快发展特色养殖业,有力地促进了全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崇信县黄寨乡党委

步入崇信县黄寨村,映入眼帘的是180户宽敞、亮丽的小康住宅,一条条整洁、平坦的柏油路,1200亩管理科学、长势喜人的标准化果园……这些振奋人心的景象是黄寨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不断彰显的鲜活写照。该村辖5社234户1089人,2010年人均纯收入3200元,村党支部下设5个党小组,共有党员38人。近年来,该村党支部通过抓班子、带队伍,立足村域优势培育壮大增收产业,为全村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加强农村党建发挥堡垒作用

村党支部结合近几年开展的党员先进性教育、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大讨论和创先争优等活动,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平台,加强村两委班子和党员政策法规、政治理论学习,提高了党员干部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从规范制度入手,实行了村干部目标管理考核制,推行了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增强了村务公开的透明度,密切了干群关系,营造了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良好氛围。建成了村级“科技大院”,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以党建带团建、党建带工建、党建带妇建,推动群团妇组织建设,增强了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紧扣新村建设完善基础设施

村党支部一班人把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作为农村党建和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采取统一规划、分户修建的办法,通过政府帮扶、群众自筹,投资700多万元,实施了集“小康住宅、温棚养畜、节能沼气、果园建设”为一体的“四合一”小康生态示范村建设。建成小康住宅180户,铺油道路2.7公里,完成自来水入户150户,建成沼气示范户120户,复垦旧庄基340亩;新建了村部和村小学,办起了农民信息之家、文化室、卫生所和广播室,开通了有线电视和电话;组建了“支部 协会”模式的草畜、林果、药材和劳务4个协会,配套栽植集中连片果园1240亩,修建养畜暖棚168座,全村经济发展呈现出以调整结构促开发、整体推进求突破的良好势头。群众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条件发生了根本变化,率先在全县建成了第一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迈出了建设小康新农村的第一步,为崇信县乃至平凉市、甘肃省探索出了一条新农村建设的新路子。

推进产业开发促进经济发展

“群众要致富,关键靠支部”。村党支部经过反复研究,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形成了“养殖务果、互促共赢”的产业发展思路。近年来,全村累计修建养畜温棚150座,投放基础母牛260头,发展10头以上养牛大户50户,牛饲养量达到854头;积极发展生猪养殖,发展30口以上养猪大户50户,生猪饲养量达到1800口;新植果园1240亩,人均达到1亩以上;依托劳务产业带头人和劳务基地,有组织输出劳力300多人,创劳务收入300万元以上;果园示范种植高原夏菜1000亩,为提高果园前期效益、实现以菜补果探索了新路子。2008年,村委会申请成立了贫困村互助资金协会,吸纳会员滚动发展,为全村产业发展解决了资金瓶颈问题。目前,全村实现了人均1亩园、户均2头牛、1人外出务工的目标,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了全乡平均水平。

“人心换人心,四两换半斤”,村党支部一班人一心一意带领群众发展经济,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赢得了群众的赞许和支持。如今的黄寨村到处呈现出新村盈春,尽展锦绣,生机勃发的全新局面。

获奖情况

2000年,被崇信县政府授予“六好合格村”称号;被县综治委授予“安全文明村”称号。

2003年,被崇信县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五好’标兵村党支部”称号;被平凉市环保局授予“绿色村镇”称号。

2004年,被崇信县委、县政府授予“县级文明村”称号;被平凉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授予“安全文明村”称号;被省委授予“‘五好’村党组织”称号;被中共平凉市委组织部授予“‘五好’村党组织”称号。

2005年,被省司法厅、省民政厅授予“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称号。

2006年,被平凉市委、市政府授予“市级文明村”称号;被平凉市爱卫办授予“平凉市卫生村”称号。

2007年,被国家投资土地复垦项目实施领导小组授予“先进单位”称号;被省扶贫办授予“全省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先进村”称号。

2009年,被平凉市政府授予“生态示范村”称号。

2010年,被崇信县委授予“党建综合示范村”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