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实用一生的语言精华丛书:校园实用经典趣味成语
47695900000114

第114章 水落石出

【书证】

宋代欧阳修《醉翁亭记》:“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解释】

原意为水落下来,石头就露出来了。比喻经过调查后事情的真相才能显露出来。

【故事】

北宋时期,有一位著名的大文学家、书画家,名叫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四川眉山人。苏轼生性豪放,知识渊博,才高八斗。他曾经两次到黄州城(今湖北省黄冈县)的赤壁去郊游,并写下了《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

据说,那是十月的一个晚上,月光分外皎洁,苏轼和他的朋友们兴致勃勃地一起在城外游览,他们被这月白风清、十分宁静的夜景所感染,诗兴大发。苏轼本是风雅之士,想以酒助兴,不辜负眼前美好的景色。于是,急忙跑回家中,向妻子讨酒,妻子知道苏轼的性情,早已把酒给准备好了。苏轼非常高兴,拿起酒,赶忙回到朋友身边。他们一同来到赤壁下的长江岸边,登上轻舟游玩。他们喝着酒,吟着诗,高兴极了。这时,听见江水拍打岸边岩石的声响,在这寂静的夜晚显得特别清脆,岸边那千尺的陡壁峻峭如削。一座座高大的山峰屹然挺立,悬在山峰之间的月亮显得很小。江涛涌起又落下,沉在江水之下的石头露了出来,多么美丽而壮观的景象!苏轼看到此情此景,写出了著名的《后赤壁赋》,“水落石出”就是这篇赋中描写江水山石的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