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实用一生的语言精华丛书:校园实用经典趣味成语
47695900000013

第13章 杯水车薪

【书证】

《孟子·告子上》:“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此又与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终必亡而已矣!”

【解释】

原意是用一杯水去救一车柴草的火。比喻力量太过微薄,起不了什么作用,解决不了问题。

【故事】

孟子,名轲,邹国(今山东邹县)人,是战国时代著名的思想家。他继承了孔子的儒家学说,以“仁”为主导思想,反对霸道,主张仁道,到处呼吁当时的封建统治者实施“仁政”,以获得民心,进而统一天下。他所谓的“仁政”,在战事连绵不断、人民苦于虐政的战国时代,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的愿望,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不过,恐怕连孟子自己也知道,推行“仁政”难于上天。可是他还是坚定不移地到处宣扬他的主张。

他说:“仁一定能战胜不仁,好比水一定能战胜火一样。但是现在有些讲‘仁’的人,舍不得下大工夫,仅仅用一小杯水,就想去扑灭一大车柴所烧起的大火,谈何容易啊!如果由此就下结论,认为水不能胜火,这样就反而会助长不仁者,使他们更加不仁。而这些人自己原有的那点施行仁政的思想也就此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