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实用一生的语言精华丛书:校园实用经典趣味成语
47695900000149

第149章 物以类聚

【书证】

明代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十七卷:“自古道:‘物以类聚。’”

【解释】

原意为同类的事物常聚在一起。现在多比喻坏人常相互勾结在一起。

【故事】

战国时期,齐国有一个聪明机智,又有才能的人,名叫淳于髡。他身材比较矮小,但为人机智幽默,口才非常好,他多次出使诸侯国,但从未受过屈辱。

齐威王死后,齐宣王继位。齐宣王想要招纳贤士,让淳于髡推荐人才,没想到淳于髡在一天之内,就向齐宣王推荐了七人。齐宣王感到很惊讶,就向淳于髡问道:“我听说人才是很难得的,走遍千山万水,也很难寻到一个,经历百年,也很难等到一个。而你一天之内就给推荐了七人,不是有点多了吗?”

淳于髡笑着回答说:“不能这么说,您要知道,同类的鸟总是在一起聚居,同类的野兽总是在一起行走。如果到水泽洼地去寻找柴胡、桔梗等药材,那么永远也找不到一根,因为这些药材是生长在山里的。如果到睾黍山、梁文山的背面去寻找,那就可以用几大车来装。这就叫‘同类事物相聚在一起’。大王,我淳于髡也可以算是个贤士吧,在我的周围,与我相交来往的都是这一类的贤士,现在,您叫我给您找贤士,就好比在河里汲水、用火石打火一样的方便。今后,我还要继续给您推荐贤士,何止这七个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