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实用一生的语言精华丛书:校园实用经典趣味成语
47695900000049

第49章 狐假虎威

【书证】

《战国策·楚策》:“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为我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解释】

原意为狐狸假借老虎的威风。比喻依仗有权有势的人欺压人。

【故事】

战国时代,楚国是南方的大国,北方各国对楚将昭奚恤十分害怕。

有一天,楚宣王向大臣们询问,昭奚恤是否真有那么大的威名。有个名叫江乙的大臣,便向楚宣王讲了一个故事:老虎在森林里捉住了一只狐狸,便要吃掉它。狡猾的狐狸便对老虎说:“我是天帝派到森林里来做大王的,你如果伤害了我,你就会受到天帝的惩罚。”老虎听了,看看狐狸瘦小的样子,心想,天帝怎么会派这么个小家伙当兽王?老虎不大相信。狐狸说:“你如果不信,你就跟着我到森林里走上一遭,看看百兽们见了我怕不怕。”说完就大摇大摆地在前走着,老虎将信将疑地跟在狐狸后面,一同走去。果然,森林里的所有动物,一看见它们,都吓得拼命地逃跑。狐狸便洋洋得意地对老虎说:“你看,谁不怕我?”这时,老虎以为狐狸真的是天帝派来的“百兽之王”。其实,老虎不知道百兽们所惧怕的是它自己。

江乙给楚宣王讲的这个故事,实际上是在贬低昭奚恤,影射他是借着楚宣王的威名来抬高自己的,继而提醒楚宣王不要被昭奚恤所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