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实用一生的语言精华丛书:校园实用经典趣味成语
47695900000074

第74章 名落孙山

【书证】

宋·范公偁《过庭录》:“乡人问其子得失,山曰:‘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宋·谢维新《合壁事类》:“解名尽处是孙山,余人更在孙山外。”

【解释】

原意是名次排在榜上最后一名的孙山的后面。表示投考没有录取。

【故事】

宋朝时,读书人要做官,就必须参加科举考试。乡试(科举考试中地方上最高一级的考试)合格的称为举人。取得了举人的资格,就可以到京都参加最高一级的考试——会试了。

有一年秋天,省城里要举行乡试,当地有个名叫孙山的读书人,准备到省城去应试。

这个孙山能说会道,滑稽诙谐,人称“滑稽才子”,乡里人对他中举寄予厚望。临行前,乡里一位老人来拜访孙山,请孙山与他的儿子一起去应考,以便他儿子能得到一些照应。孙山爽快地答应了。

两人结伴到省城后,很顺当地参加了考试,接着是等待发榜。发榜那天,孙山怀着紧张的心情,到发榜处去观看。看榜的人群很拥挤,孙山好不容易才挤到前面,一连看了几遍,都没有看到自己的名字。他有些灰心丧气,准备再看一遍,若榜上确实无名就马上离去。结果,竟在最后一行中见到了自己的名字。原来,自己是以末名中举,顿时转忧为喜。至于一起来应试的乡人儿子的名字,则无论如何也找不到,他肯定落榜了。

孙山回到旅店,把发榜的情况向乡人儿子说了。对方听说自己榜上无名,闷闷不乐,表示想再在省城待几天,再回家去。孙山归心似箭,第二天一早就往家里赶去。

孙山回到家里,乡邻们得知他中了举,都纷纷向他表示祝贺。那老人见儿子未回来,就问孙山他儿子是否榜上有名。孙山没有正面回答,而是诙谐地念了两句诗:“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原来,当时中举后再去京城会试的,都有地方解送入试,所以乡试第一名称为解元,榜上的举人名字都称解名。孙山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举人的最后一名是我孙山,你儿子的大名还在我孙山之后呢,言下之意是乡人的儿子落榜了。

那老人听到很有才气的孙山也只考了最后一名,他的儿子比孙山差远了,榜上无名是很自然的,便平心静气地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