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告诉你一个比尔盖茨的故事
47699900000009

第9章 Basic语言革命

不要让这个世界的复杂性阻碍你前进,要成为一个行动主义者,将解决人类的不平等视为己任。它将成为你生命中最重要的经历之一。

——比尔·盖茨

(一)

“比尔·盖茨身上具有一种坚忍不拔的精神,他总是集中精力干好一件事情,绝不轻易放手。他的信念就是:不干则罢,要干就干好!”

与比尔·盖茨朝夕相处的大学室友这样评价他。

在大学二年级时,比尔·盖茨除了流连计算机中心之外,还非常喜欢玩牌游戏。这是他从小就很热衷的项目。而这个游戏可谓既益智,又能打发无聊的时间,正适合内心矛盾重重的盖茨。

虽然知道自己不能成为数学教授,但开办自己的计算机公司也为时尚早,他不愿违背父母的意愿,只能等结束哈佛的学业后再做打算。这让他常常陷入矛盾之中。当矛盾无法调节时,他只得陷入疯狂的玩牌中。

但即使是玩牌,比尔·盖茨也散发着自己爱竞争的天性。因为不是牌桌上的老手,刚开始玩牌时,盖茨老是输得一塌糊涂。但他一点也不灰心丧气,而是不断总结失败的原因,愈战愈勇。加之他天性好钻研,记忆力和分析力超群,并具有一种坚韧不拔、事事认真的秉性,很快他就学会了记牌及如何有策略地出牌。没过多久,比尔·盖茨就成了一名玩牌高手。

玩扑克牌说到底只是一种游戏,但比尔·盖茨却十分认真。如果他输了牌,他一定要赢回所有的钱才能结束比赛。尽管这样的执着在别人看来有些傻气,但比尔·盖茨并不在乎别人怎么想。

“雷电房”也成了大家打牌的固定地点,每个晚上的输赢都在几百元和上千美元之间,这是常有的事儿。比尔·盖茨常常会成为赢钱的那一个。一晚上下来,他的收入一般都不低于200美元。

多年以后,比尔·盖茨在回忆起自己玩牌赢钱的经历时,还不无得意地说:

“我牌打得不赖。医学院和商学院也有一伙人经常来玩,他们牌艺不高,我们就提高筹码,让他们输个精光,结果他们再也不来了。而我们那伙人一直坚持到最后。大家水平相当,也就没有多少输赢了。……玩牌时,你得了解各种情况,比如谁叫牌大胆,谁已经出过什么牌,谁叫牌和诈牌的方式如何,等等。然后把种种情况综合起来,再根据自己手上的牌决定出牌策略。我精于此道。”

打牌容易上瘾。比尔·盖茨深知长久这样打牌非常不好,因此想了各种方法克服牌瘾,甚至把支票交给鲍尔默保管。但这样仍然无济于事,过了两天他又想方设法把支票要了回来。他看很难克服,所以干脆顺其自然,因为目前还没有什么事比打牌更加吸引他。

由于经常通宵打牌,比尔·盖茨也养成了在课堂上睡觉的习惯。有一次,他甚至在考试的时候睡着了。这是一次希腊文学的考试,起初监考老师并没有在意,以为他趴在桌上潜心思考。可过了很久,老师发现比尔·盖茨一动不动,便生气地敲敲盖茨的脑袋。

突然清醒的比尔·盖茨慌慌忙忙开始答卷,此时考试时间已经过了一半。盖茨拼命答题,结果刚刚写下最后一个答案,考试结束的铃声就响起来了。

但考试结果让比尔?盖茨感到很欣慰,一个来之不易的“B”,让盖茨逃过了一劫。

(二)

1974年的一天,保罗·艾伦辞掉了华盛顿的工作来到了波士顿。他是特意来找比尔·盖茨的。为此,他甚至在哈佛大学的附近找了一份工作,顺便租下一所房子居住。

在这期间,保罗时不时地跑到哈佛找盖茨聊天。他的动机再明显不过了——想与比尔·盖茨一起创业,一起参与到个人计算机产业的洪流中去。

尽管比尔·盖茨举棋不定,但保罗知道计算机技术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时不我待。而自己要想创业,就离不开比尔·盖茨的支持,因为软件是盖茨的特长,而自己更擅长硬件,这样的组合太完美了。何况他们还一起创立过交通数据公司,并赢得了事业上的第一桶金。经过了现实的磨砺,保罗更加信心满满。

保罗·艾伦的到来也使比尔·盖茨不得不正视现实。他们一起搜集资料,分析当前的形势,并越来越确信计算机已经走到了一个将进入千家万户的辉煌时代。它必将会引发一场新的技术革命,这场革命就如当年的蒸汽机、汽车、飞机的发明一样,将会使人类的生活方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保罗反复强调“计算机必将大为普及”,对此,比尔·盖茨也确信不疑。因此,保罗一再地劝说盖茨:

“我们干吧,创立一家属于我们自己的计算机公司,否则我们会抱憾终身的。”

比尔·盖茨也知道这一点,但他不能贸然地从哈佛退学,而且他们现在连创业的资金也没有,时机尚未完全成熟,客观的条件也没有完全具备。而且还有一年他就毕业了,不急于这一时。

最终,保罗·艾伦被比尔·盖茨说服了,他暂时在波士顿安顿下来,继续关注个人计算机的发展。他知道比尔·盖茨已经被他说动了,他们只是需要一个恰当的时机而已。

1975年的一天,保罗·艾伦一如既往地来到报刊亭买了一份《大众电子》杂志。他刚瞥了一眼封面就眼前一亮,然后飞快地跑到哈佛学校宿舍去找比尔·盖茨。

此时的比尔·盖茨正在蒙头大睡。保罗大声叫醒了睡眼惺忪的盖茨,并一改平时的沉静稳重,急迫地尖着嗓子喊道:

“比尔,比尔,快起来,天大的好消息!”

比尔·盖茨揉了揉眼睛,接过保罗递过来的杂志看了一眼之后,也为之一振。

这期《大众电子》的封面是一个庞大的机器,它叫“阿尔塔”。在计算机照片的下面还印着一行醒目的大字:

“世界上第一部微型计算机,堪与商用型号相匹敌。”

这台使用8080微处理器的计算机是艾德·罗伯茨开发的新产品。

两人默契地对视着,随后异口同声地说:

“就是它了。”

“阿尔塔”是世界上首台家用计算机,它是由位于新墨西哥州阿尔伯克基市的微型仪器遥测公司开发出来的。这台家用机的出现也为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打开了一条通往成功之路的钥匙。

当时,他们虽然不确知这种小型电脑的未来发展如何,但直觉告诉他们,这种小型电脑的出现,一定会改变人类的生活和整个电脑世界。事后也证明,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的看法是完全正确的。

两人随即开始讨论建立新公司的事。两人各有所长,保罗更喜欢硬件,他想造出符合他们梦想的计算机;而盖茨最擅长的是编程,是计算机的软件。从现实出发,两人最终决定生产软件,因为生产硬件需要很多的资金,是他们根本无法承受的;而软件就是计算机的“灵魂”,而且他们也有相当丰富的编程经验,创业应该从自己最擅长和熟悉的领域着手。就这样,他们确定了最初的奋斗方向。

(三)

这台新型计算机显然还没有语言程序,这就为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如果比尔·盖茨和保罗能够让这台新机器用上他们所设计的语言,这无疑会成为一个非常好的开始。

因此,他们立即从该杂志上找到了公司的联系方式,并迅速打给了微型仪器遥测系统公司的负责人。

“罗伯茨先生,您好。我们是西雅图交通数据公司的代表,我们看到了《大众电子》上的那篇文章。其实,我们公司已经开发了一种Basic语言,它完全可以应用到您的计算机上。我们可以就这件事详细谈谈吗?”

老道的罗伯茨马上就听出电话那头声音的稚嫩,他笑着回应说:

“小伙子,你不要再说了,已经有50个人和我谈过类似的话,我都不会相信的。我只相信结果。如果谁能提供最成熟的语言,我就和谁合作。”

说完,罗伯茨挂断了电话。

这样的回答也在盖茨和保罗的预料之中。两人相视一笑,对方没有完全拒绝就说明还有机会。他们赶紧又给罗伯茨写了一封长信,详细地说明了他们的研制成果,并再三保证这种Basic语言完全可以在8080微处理器上使用。接着,他们又抛出了诱人的价格战略,许诺每套售价只要5美分。

罗伯茨收到信后,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他拨通了信上标注的电话号码。遗憾的是,粗心的比尔·盖茨居然写的是湖滨中学的电话号码,学校的人根本不知道这件事。这让罗伯茨有点怀疑自己是不是被耍了,他开始四处打听西雅图是否有一家交通数据公司。

万幸的是,恰好有个人知道这家公司,并且告诉罗伯茨这家交通数据公司好像已经解散很久了。罗伯茨又通过那个人辗转联系到了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他们自然是激动万分,在电话中又与罗伯茨有了初步的约定。放下电话后,两人决定就此大干一场。

但是一开始,他们就遇到了困难。因为保罗和盖茨并没有足够的钱拥有一台“阿尔塔”,他们只能去哈佛大学的实验室用自己所熟悉的PDP-10型计算机上模拟“阿尔塔”的微处理器。此外,他们可以参考的资料也是少之又少,只有一本大卫·奥斯本为8080芯片写的详细的说明书和《大众电子》上那篇介绍“阿尔塔”的文章。

形势虽然严峻,但保罗和比尔·盖茨毕竟是经过历练的,他们之前无数次的编程经验此时都派上了用场。两个充满激情的青年用自己的一腔热血和兴趣开始了他们的Basic语言之路。

两个人各展所长。保罗·艾伦不眠不休地仅仅用了两个星期就在PDP-10型计算机上完成了“阿尔塔”处理器的模拟器;而比尔·盖茨也为新的Basic语言编制了设计要领。两人不分昼夜、废寝忘食地工作,饿了就嚼几口披萨,实在困得不行了,就随便蜷缩在哪个角落里迷糊一会儿,醒来后马上又投入到工作之中。

这样没日没夜地工作了整整8个星期,经过升级的 Basic语言终于基本完成了。他们打电话给罗伯茨,声称自己已经开发出可以适用在“阿尔塔”机子上的Basic语言。实际上到现在,他们甚至连“阿尔塔”所用的英特尔的8080微处理器都没有见过。

接到电话后的罗伯茨虽然有些半信半疑,但还是抱着试试看的想法。他说:

“那你们亲自来一趟吧,给我来演示一下程序。你们到了给我电话,我去机场接你们。”

掩饰不住兴奋的保罗满口答应,他们打算三个星期之后就去阿尔伯克基为罗伯茨演示程序。

(四)

三个星期的时间并不长,这期间比尔·盖茨和保罗都忙得不可开交。直到约定见面的前一天,盖茨还留在实验室里做最后的一次检测。

第二天早上,熬了一个通宵的比尔·盖茨将最后检测完成的程序交给了保罗。而善于打交道的保罗则代表他们去为罗伯茨做演示。

保罗兴奋地搭上了飞机,而此时他忽然想到,他们居然忘记给这个语言编写启动命令来供“阿尔塔”计算机运行了。保罗赶紧利用这有限的两个小时在飞机上完成了指令的编写,然后有惊无险地落了地。

阿尔伯克基扑面的干燥让保罗·艾伦非常不习惯。而让更不习惯的,是艾德·罗伯茨竟然开着卡车亲自来接他。这个满脸胡子的彪形大汉更像是一个军火商人。罗伯茨带着忐忑不安的保罗转弯抹角地来到了一家洗衣店旁。停下车后,他示意保罗下车,然后微笑着指着旁边的一个店铺说:

“这就是我的办公室。”

这让保罗颇感意外。他原本以为自己会来到一个楼宇林立、窗明几净的大厦,而眼前这样小门脸的店铺多少让保罗有点失望。但他转念一想:自己是来谈生意的,虽然公司规模小,只要能谈成这笔生意,自己和盖茨的新公司的启动资金就有了。于是他振作起精神,关心起软件能否实验成功来。

当保罗见到真正的“阿尔塔”时,心情十分激动。他小心地将打上程序孔的纸条塞进计算机,等待计算机的反应,电动打印机上顺利显示出“准备就绪”的字样。保罗试探性地输入了“2+2”的指令,计算机马上反应出“4”的答案。

在一旁的罗伯茨和这台机器的设计者立即发出了惊叹:

“天啊!它终于不是个玩具了!”

接着,保罗又试验了比尔·盖茨用Basic语言编制的第一套软件,那是模拟宇宙飞船在燃料用完之前在月球上着陆的程序。

此时的比尔·盖茨虽然忙活了一夜,但却睡不着。他稍稍眯了一小会儿,很快就起来了,然后守在电话机旁等待最后的结果。

等了很久,电话铃声终于响了。比尔·盖茨拿起听筒,颤声问:

“怎么样?”

听筒那头立刻传来了保罗·艾伦激动万分的声音:

“比尔,比尔,我们成功了!我们终于成功了!他们已经答应按我们的条件订购软件了。”

“好极啦!”盖茨兴奋地跳了起来。

这一天对盖茨和保罗来说都至关重要,他们新开发的Basic语言终于可以应用到世界上第一台家用计算机身上了。自此,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这两个乳臭未干的小伙子终于开始点燃他们的梦想了。时年,比尔·盖茨20岁,保罗·艾伦2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