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国共往事风云录3
47768900000050

第50章 周恩来屈居中将副部长

周恩来同王明、博古、邓颖超等是1937年12月18日到武汉的。

武汉,这个号称“九省通衢”的华中最重要的城市,由于从日占区来了大批难民,城市人口剧增。自国民政府由南京迁至此地,武汉便成为中国的临时首都。

靠近长江的街区被称为“万国租借地”,它现为法租界。这里,热带植物成荫,一栋栋豪华的别墅隐没其中,外国领事馆云集于此。各馆对面,都沿江边修建了浮码头。每个码头的顶盖上都分别用醒目的颜色绘上了本国国旗。每个领事馆的屋顶上也都悬挂着国旗。这都是为了防止日本空袭。每当发出空袭警报之后,经常可以看到人们成群结队地向这里跑来,觉得这里比较安全,一直到解除警报以后才离去。由万国租借地折向市中心,高高耸立着一座市政大楼,它的最高处是一个很漂亮的钟楼。法租界周围架着防坦克的障碍物,并缠有生锈的铁丝网。武装警卫不断地沿着这些障碍物来回巡逻。

21日晚上,周恩来同王明、博古来到蒋介石的办公室,商谈合作问题。

蒋介石对很少打交道的王明颇感兴趣,对着他看了又看,问了又问,最后直言不讳:“你留在武汉相助我吧!”

“这要等我们中央决定。”王明望望博古和周恩来,神色飞扬。

周恩来谈起成立两党关系委员会和共同纲领等问题。他说的话充满激情,并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演说才能。再者,面对几百万无辜平民的被屠杀,面对饮弹身亡的几十万抗战将士,到处是小孩子的哭声和喊叫,到处是难民伸出的讨要的双手,蒋介石也不能不有所深思……

“恩来所谈极好,”蒋介石像在做总结似的说,“照此下去,前途定见好转,我所想的亦不过如此。”他用指甲在敌情图上迅速画了一个圆圈,很有把握地说:“外敌不足虑,越前进困难越多,我国军事虽失利并不足虑,只要内部团结,胜利定有把握。”

这天晚上双方就成立两党关系委员会达成了协议:中共方面由王明、周恩来、博古、叶剑英参加;国民党方面由陈立夫、康泽、刘健群、张冲参加。蒋介石朝墙上的挂钟斜睨了一眼,合上文件夹,说:“今后两党关系,由陈立夫他们几个与中共代表团共商一切。”

转眼就是第二年的开春了。日寇的进攻有增无减。在共产党和国民党领导人的面前浮现的,是被敌人的炮弹和炸弹轰得遍体鳞伤的军车,是脑袋和胳膊包扎着浸透鲜血的绷带的士兵和指挥员……

改组后的军事委员会,下设军令、军政、军训、政治四个部。蒋介石任命陈诚为政治部部长。并把陈诚叫来,对他说:“我想叫周恩来当政治部的副部长,你估计他会接受吗?”

“不如让他当部长,我辅之。”陈诚觉得不妥。

“戴季陶早就跟我说过,不能让共产党当正餐,只能做配菜。我想是有道理的。如今政府是我们国民政府,主要干部当然要从国民党里派。”蒋介石总有自己的理由,“叫周恩来当副手,是政府宽大,也是我给他们的最高职务!”

“既然领袖有此意,我愿亲临八路军办事处,登门去请。”

“好好同他讲,”蒋介石还不放心,一再嘱咐,“抗敌当前,要发扬黄埔亲爱精诚的精神嘛。”

陈诚满怀热情地登门一说,周恩来笑笑,婉言道:“蒋先生能有此姿态,我们党当然欢迎。不过去政府里任这样一个职务,恐不合适。”

博古是个直性子人,脾气也躁,开口说话:“叫我们党的一个副主席去任你们一个部的部长,对了,还是副的,你这是开玩笑!”

陈诚赔笑道:“此事不在职务高低,主要是向外界显示一下我们两党合作的诚意。其实周先生可以来任正职,我当副职。”

周恩来把陈诚送上汽车时,请他转告蒋介石:“委员长的好意我们心领了,但具体任职当前还是免了。有关抗战之事,该我们办的,没有职务也一样办。”

蒋介石执着得很,不但自己坚持要周任职,还动员孔祥熙说项。孔祥熙马上表示要周恩来到行政院来任职,并由行政院副院长张群出面相邀。到了1月中旬,蒋介石仍坚持要周任政治部副部长。周恩来坚辞不就。

蒋介石把周恩来找去,态度显得很诚恳:“你还是来做政治部副部长,不要再推托了。”

周恩来说明理由:“我做了副部长,可能引起两党摩擦,恐不妥。”

“不要怕摩擦,可能避免摩擦的嘛。政治工作方针是加强部队,发动群众,黄埔时期你不是做得很好吗?”

“问题是今非昔比,总不是当时那种环境。”

“副部长职权可明确规定,能负其责。编制人事还未定,都可商量。”

“人员是很难办的,有国民党员,还有我们共产党员……”

“康泽这个人可以共事,他不至于捣乱,其他人也可以商量。新政治部2月1日开始工作,你们赶紧定下来。”

主持工作的王明说:“向中央请示一下吧,老推也不是个事。”

他们在致中央的电报中说:我们认为,孔祥熙为主和者,行政院方面应谢绝;政治部属军事范围,为推动政治工作、改造部队、坚持抗战、扩大我党影响,可以去担任职务。如果屡推不干,会使蒋、陈认为共产党无意相助,使反对合作者的意见得到加强……

中共中央回电同意。于是,周恩来出任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副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