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休闲爱好不知道这些,你就囧了9:皇帝家的那些爆笑事儿
47769400000022

第22章 隶也能当皇帝——后赵帝王石

石勒当过农民,又做过马夫,身份曾经是奴隶,但他善于作战,懂得玩弄权术,终于一步步向上爬到皇帝的位置,统一了半个中国,这是一件让人惊奇的事情。

十六国中后赵的建立者石勒是个大豪杰,对《汉书》也是欣赏不已,虽然他不识汉字,但是却很喜欢别人读书给他听。有一次有人给他讲《汉书》,说到郦食其建议汉高祖刘邦分立6个诸侯国,石勒大惊失色,说道:“此法不妥!要是这样的话,恐怕天下将再次分裂,刘邦的皇位不稳!”后来又讲到留侯张良劝阻刘邦,他才松了一口气,说:“幸亏还有张良。”石勒这种对政治形势的良好判断能力,不是靠读书,而是凭天资英达和长期的现实磨炼而形成的。

趁乱而起

石勒(274~333),上党武乡(今山西榆社北)人,出身羯族。石勒的祖父、父亲只是部落的小首领,家境比较困难。石勒长得雄壮勇健,胆识过人,爱好骑马射箭。西晋太安年间(302~303),石勒家乡所在的并州发生大饥荒,部落的民众分散开来,四处逃难。石勒也和几个人一起从雁门逃到了阳曲(今山西太原东北)。祸不单行,正好赶上西晋并州刺史司马腾听从部下的建议,大抓胡人,将他们卖到山东(太行山以东),用以补贴军队开支。当时才二十几岁的石勒被抓住了,他和其他胡人像牲口一样,被卖给冀州茌平(今山东茌平东南)人师欢为奴。师欢见石勒相貌非常,就免去石勒的奴隶身份,让他成为一个普通平民。

当时师欢家靠近牧场,与养马的豪强汲桑时有往来。石勒正好善于相马,也就结交上了汲桑。这时西晋王朝爆发了八王之乱,政局一片混乱。永兴二年(305),成都王司马颖的旧将公师藩聚众数万起兵反晋。石勒觉得在小地方没有什么机遇,就和汲桑赶着几百匹好马投奔公师藩。公师藩正在用人之际,爽快地任命石勒为前队督。这就有了个小麻烦,石勒这个胡人向来只有小名,没有大号,当官了当然不方便,汲桑就给他取了个名字,叫作石勒。

公师藩让石勒率领他的人马跟着自己去打邺城(今河北临漳南)。石勒虽然闯荡了很久,但打仗还是平生第一回,被敌人打得大败而回,连公师藩也被人杀了。汲桑和石勒灰溜溜地逃回家去,干起了放马的老本行。这回他们的事业越做越大,拉起了一支颇为壮观的队伍。汲桑自号大将军,昭告天下要为成都王司马颖讨伐东海王司马越、东嬴公司马腾。石勒做了汲桑的前部先锋,因为屡立战功,被封为扫虏将军、忠明亭侯。

投奔刘渊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离上次的邺城惨败没多久,汲桑就和石勒打进了邺城,杀了司马腾,然后大军向南攻打兖州,但是被司马越打败,汲桑被杀。石勒跑到乐平郡(郡治在今山西阳泉东南),和乌丸人张伏利度一起投奔了匈奴人刘渊。

刘渊一看石勒带了两千多人来投奔自己,非常高兴,就任命石勒为督山东征讨诸军事,让他统率人马,向东发展。石勒是个军事、政治斗争高手,懂得在战争中壮大自己,先后攻占魏郡、赵郡、巨鹿、常山等地,兵马发展到了十多万。在攻打常山时,石勒得到了谋士张宾,从此如虎添翼,石勒又将所控制地区有文化的汉族士人集中起来,组成一个“君子营”,也就是智囊团,给自己出谋划策。石勒率领着大军纵横南北,成了刘渊向河北、山东扩张的主力军。由于其早年的不幸经历,石勒特别痛恨汉族官僚,每攻下一座城池就大杀汉族官僚。永嘉五年(311),石勒做了一件对南北关系影响深远的事情。

西晋八王之乱后,东海王司马越独掌朝中大权,他见石勒对晋朝威胁很大,于是亲自率领20万大军讨伐石勒,可他在中途病死,晋军军心大乱。众人推举太尉王衍为主将,向东撤退。石勒派骑兵追上并击溃晋军,将他们团团围住后用箭射杀,被围者无一幸免。襄阳王司马范、任城王司马济以及太尉王衍等众多王公大臣在被俘后全都遇害。晋朝左卫将军何伦、右卫将军李恽听说司马越死了,就拥戴着司马越的妃子裴氏以及世子司马毗撤出洛阳。石勒又拦住他们,俘虏司马毗及其他王公卿士,将他们全部杀死。就在这一年,石勒又会合刘曜、王弥打下晋朝都城洛阳。这样一来,司马氏和石勒结下了深仇大恨。

经营中原

永嘉六年(312)二月,石勒在葛陂(今河南新蔡)驻兵,征集民工大造战船,准备过河攻打西晋琅邪王司马睿。这时,天降暴雨,整整下了有三个月,冲垮了道路,浸湿了营帐。石勒的士兵缺乏粮草,加之瘟疫流行,石勒只好接受张宾的建议撤军北还,占领襄国(今河北邢台),在河北扎下根来。当时在石勒的北面,存在着并州刘琨、幽州王浚等割据势力。王浚获得鲜卑段氏的支持,势力较大,曾经大举进攻石勒。石勒假装臣服于王浚,让他对自己放心,然后突然袭击幽州,擒杀王浚;随后石勒又进攻刘琨,将刘琨赶出并州。刘琨投奔鲜卑段氏,想联合鲜卑诸部向石勒发起进攻。石勒用离间计将他们的联盟瓦解,消灭了幽州的鲜卑段氏。在以后几年,石勒在占有冀州、幽州、并州之后,又吞并了青州。

建立后赵

大兴元年(318),刘聪病死,他的儿子刘粲即位。汉政权中的大司空靳准发动了叛乱,将刘粲杀死。当年的十月,刘渊的侄子刘曜派兵到平阳打败靳准,迁都长安,改国号为赵,史称“前赵”。石勒因为帮助刘曜平定靳准有功,刘曜封他为大将军、赵王。可石勒并不满足,他拥有雄厚的实力,刘曜又对他深怀戒心,石勒就有了自立之心。

东晋大兴二年(319),石勒自称赵王,与前赵政权对立。石勒虽然没有正式称帝,但他的礼仪已经和天子一样了。他与前赵刘氏不可避免地反目,互相攻伐,最后于咸和四年(329)灭掉前赵,统一了中国北方的大部分地区,与东晋政权南北对峙,石勒也随即称帝。

石勒做了皇帝后,把老家武乡的乡亲们请到了后赵的都城襄国(今河北邢台)。石勒和大家围坐在一起寒暄说笑,石勒谈起从前的卑微生活,真有恍若隔世的感觉。这时,他突然问:“我当年的老邻居李阳怎么没来?”有人告诉他李阳不敢来。原来,石勒在老家的时候,为了争夺沤麻用的池塘,曾跟李阳打过无数次架。现在石勒做了皇帝,李阳哪里还敢来?石勒笑着说:“李阳是个壮士,为什么不敢来?”就又派人专程去请李阳。等李阳到了后,石勒跟他一起痛饮,醉醺醺地拉着他的手臂,大笑着说:“从前我受足了你的老拳,你也饱尝了我的毒手,两相抵消!现在仍然是好朋友。”石勒任命李阳为参军都尉,李阳感动不已。

咸和八年(333),先为奴隶后为帝王的石勒病死,他遗嘱不要厚葬,劝诫自己的儿子石弘和侄儿石虎和睦相处,不要重蹈晋朝司马氏自相残杀导致亡国的覆辙。很不幸,在他死后不久,石虎就发动政变,杀掉石勒的儿子石弘,自己当起了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