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应该懂点历史。按历史唯物主义的看法,历史、材料、史学三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历史是人类客观活动过程,材料是人类历史活动留下的印记,而史学则是基于材料对历史客观真实性的探求。当然,材料具有双重性,一是客观的文物,包括地下发掘和不同时代留下的历史残片;另一是前人的记载,即著作或档案。后一种材料可真可伪,需要考证。历史学家是通过材料研究历史,历史不能空谈。历史研究具有实证性的特点。
历史研究受三种条件的制约:一是材料制约,随着历史发展,人类对同一时代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发现的材料可能越来越多;二是时代的变化,历史学家对历史的认识不能不受自己时代的制约;三是持有不同观点的历史哲学。因此,历史研究中的分歧、不同观点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无论观点如何不同,有一个基本原则是不能否认的,即历史事实不容伪造和否认。观点可以不同,但对同一历史事件的历史事实必须是相同的。如果历史事实不同,则两者中必然有一为伪造,或两者都具片面性。因此,考证历史事实应该是历史学的基本要求。历史认识是变化的,但历史认识的变化不是做翻案文章,而是基于新事实或新观点对历史认识的再深入,是越来越正确地理解历史,而不是与历史事实渐行渐远。
历史唯物主义应该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学的重要性在哪里,在于它以历史书写和文字记载的方式告诉我们先人的历史事迹、创业的艰难和历史的教训。一个家庭不应忘记自己的祖先,一个民族同样不应忘记自己民族的历史。爱家的人必然怀有对先人的敬意,爱国和爱自己民族的人必然怀有对自己民族和国家历史的敬意。钱穆先生说得对:若一民族对其以往历史无所了解,此必为无文化之民族,此民族中之分子对其民族必无甚深之爱,必不能为其民族奋斗而牺牲,此民族终将无争于并世之力量。
一个民族发展的不同时代,甚至不同的王朝都各有特点,所以断代史甚至专门研究某一个王朝的历史,都有它的价值和必要。但如果仅有断代史或王朝历史,而无一国之通史,则这个民族的发展没有连续性,也没有贯穿此民族连续发展的基础。自始至终贯穿其中的是什么?可以有不同说法,有说是民族精神,可民族精神实难具体,也难捉摸;也有说是文化,使一个民族发展具有连续性的是文化,文化不断,则民族历史不断。中国历史不断就是因为文化,尤其是儒家大一统文化。这种说法有其合理之处,但若仅停止于此,也难说清楚。为什么在世界众多文化,如古希腊文化、印度文化、两河流域文化等中,偏偏儒家文化连续发展,而其他民族文化会中断呢?必有其中断的原因。
一个民族的历史的连续性的基础是它的物质生产方式发展的连续性。中国自秦统一后是农业社会,在它的基础上建立的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统一的中央政权,没有像罗马帝国分裂后那样形成不同的民族国家,也没有像两河流域文化地区发生那样的国家大变动,中国始终是一个统一的中国。儒家大一统的文化观念和文化,秦代确立的中央集权的郡县制的政治制度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中国的历史是一部有头有尾的通史,而不是各个朝代的断代史,也不是国家长期分裂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