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研究思想史时,你们应该区分个人思想与社会思潮。一个人的思想是可变的。毛泽东也说过,他小时候信佛,后来信孔子,再后来信仰马克思主义。当然也有相反的情况。一代代中国共产党员中,朝相反的方向逆转、叛变革命的人也有,如汉奸周佛海之类的人。至于像苏曼殊、李叔同,由文学家、艺术家变为居士,甚至出家人,在中国历史上也不少见。个人信仰是可变的。尤其在大变革的动荡时期,更是如此。可一个社会出现的思潮则是相对稳定的。梁启超在《近代学术概论》中说过,“凡思非皆能成潮,能成潮者,则其思必有相当之价值而又适合于其时代之要求者”。个人的思想变化是在思潮中发生的变化,是思想大潮中的浪花。只要存在相应的社会基础和需要,某种思潮就会出现和存在。
研究个人思想的转变,应该研究传主的人生经历和生命历程,而研究社会思潮则应该研究社会存在,从社会存在中寻找某种社会思潮出现与流行的答案。当然这二者有联系。一个人的思想变化,只能由一种思潮转向社会上已经存在和出现的另一种思潮。因此,个人思想的转变往往是对既成思潮的选择,表现为个人信仰的转变。正如列宁在《打着别人的旗帜》中说的,“个人和某些团体可以从一方转到另一方,这不但是可能的,而且在每次发生大的社会‘动荡’的时候甚至是不可避免的;某一流派的性质并不会因此而有丝毫的改变;一定的流派之间在思想上的联系也不会改变,它们的阶级作用不会改变”。这种对个人思想与社会思潮相互关系的研究方法,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
个人思想与社会思潮存在的基础,归根结底存在于客观的社会关系之中。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会出现与其相应的社会思潮,而任何个人思想的变化是个人在各种社会思潮之间的选择。这种选择的客观原因存在于个人所处的社会关系之中,而选择的主观原因则在于个人独特的生活经历和政治倾向。
在我们社会中,最值得注意的是社会思潮。有哪些思潮,什么思潮处于主流地位?这是把握社会思想动向和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中的重要方面。在我们社会,可以说各种颜色的思潮,红的、黑的、灰的都会有。我们对西方的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历史虚无主义以及某些“左”的思潮的影响状况,应该了然于胸。对于一些号称大V的所谓公知的影响应该重视。意识形态领域最复杂,是政策最强的领域。一些错误思潮往往以学术自由、言论自由的面貌出现,尤其是打擦边球的东西,很难把握。我经常想,我们这些号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工作者要在意识形态领域中起到正确的导向作用,必须自己坚持马克思主义,在理论上立场坚定,能够识别具有倾向性的思潮,尤其是当它以学术面貌出现时,要具有敢于批判的理论斗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