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袁宝华文集第四卷:文选
47868500000131

第131章 附:何东昌同志的讲话

(1991年12月16日)

袁宝华同志是1985年7月,经中共中央决定、国务院任命为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的。6年多来,袁宝华同志带领学校党政领导一班人,团结合作,坚持民主办学,注意总结、发挥人民大学的优良传统和优势,为保证学校坚持正确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为学校的改革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袁宝华同志一直明确强调,要始终不渝地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进行学科建设。在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甚嚣尘上的情况下,袁宝华同志十分明确地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不但不能削弱,相反地,必须进一步加强。人民大学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教育和培养,不仅要把政治理论课作为必修课,而且各门专业课学科,尤其是社会科学学科无一例外地要把马克思主义教育纳入专业课里去,这样才有可能培养出真正适应四化建设需要的人才。根据这样的精神,人民大学在全国高校首先成立了理论工作领导小组,增设了马克思主义原理等新四门理论课,在全国高校中较早地开展了清理社会科学学科领域资产阶级自由化影响的工作。

袁宝华同志一贯强调,思想政治工作不仅是党组织的重要任务,也是全校教职工的职责,党政要密切配合,不断改进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教职工要肩负起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任务,通过长期的、艰苦的努力,使学生确立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和世界观。

在党的建设上,袁宝华同志强调,要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保证学校改革和发展任务的顺利实现;要在改革和发展的实践中,提高党组织的战斗力,提高党员的觉悟水平。

6年多来,在袁宝华同志的领导和主持下,学校的发展和改革有了很大进展。

在队伍建设方面,他提出要立足长远,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在发挥老教师、老专家作用的同时,加速培养青年学科带头人,鼓励青年教师在教学科研上挑担子,为青年教师创造进修提高的机会。

在教学改革方面,学校从1985年下半年开始在全校推行学分制,并提出发挥综合大学学科比较齐全的优势,利用学分制的优点,推广双学位制,快出人才、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在研究生的培养上,提出在特别关注保证政治素质的前提下,推进改革措施,例如,开展应用型硕士的培养和率先进行工商管理硕士试点等。

在科学研究方面,他强调要注意三个方面的结合,即要注意同我国当前现实的重大实际紧密结合,注意同学科建设、课程建设的结合,加强学术带头人、老教师同中青年教师的结合,促进中青年教师在科研方面得到更快提高。

多年来,袁宝华同志一直强调坚持民主办学的光荣传统,并把它作为进一步办好人民大学的根本出路和可靠保证,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他主持制定了《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进一步搞好民主办学的若干措施》,提出从13个方面疏通民主渠道、落实民主办学的具体办法,充分发挥师生员工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和创造精神,把大家的力量凝聚到培养高质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的光荣事业中去。他主张要加强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在学校的重大决策上,要广泛地征询和听取师生员工的意见,发动大家按民主程序反复讨论,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切合实际,科学决策,避免失误。

袁宝华同志作风民主,密切联系师生,尊重知识,尊重知识分子,尊重人才。他一向认为,办好学校关键在于教师。多年来,他与老教授、老专家相见以诚,虚心地倾听他们的意见,同他们之中的不少人成为知心朋友。他尤其关心爱护中青年教职工和青年学生,通过个别交谈或组织座谈,在各种场合一再勉励中青年教师要又红又专,更快地提高教学科研和思想政治水平。他经常勉励青年学生要树立革命人生观,做清醒、坚定、精通业务的革命者。

袁宝华同志多次强调,人民大学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形成了自己的光荣传统和优良校风,要不断保持和发扬这些优良传统,并且在1987年校庆50周年时,亲自概括为:“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勇于开拓,民主团结,艰苦奋斗”。6年多来,他一直强调以这种精神团结全校师生员工,维护和提高人民大学的学术地位,使人民大学无愧于时代的要求,在保持人民大学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努力开创人民大学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我代表国家教委党组对宝华同志表示感谢,希望宝华同志继续关心人大的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