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袁宝华文集第四卷:文选
47868500000085

第85章 外抓市场,内抓现场

(1991年2月4日)

最近,中央一再强调搞活大中型企业,这与当前治理整顿中出现的新形势是密切相关的。众所周知,过去两年治理整顿工作取得了明显效果。但是必须看到还有一些深层次的矛盾、长期困扰我们的问题,还未彻底解决,或是刚刚开了一个头。特别是产业结构的调整、产品结构的调整、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工作是十分艰巨的。还有国家宏观调控的问题,也不可轻视或低估。我国国民经济在以往的运行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主要是国家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不力,在此次调整中,要予以强化解决。建立健全国家宏观调控体系,这是我们今后经济发展不再过热的必要手段和方法,是使国民经济走上持续、稳定、协调发展良性循环的必要途径。正因为治理整顿、经济结构调整的工作尚需我们付出巨大努力,所以我们的企业目前面临的形势是相当严峻的,许多企业仍处于困境之中。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所有经济组织要同企业一起,下大气力,从企业内部到企业外部采取措施,把企业搞活。搞活企业,有些同志说关键是两条:一是企业的自主权,二是职工的积极性。我赞同这个说法。一些企业之所以搞得好,一方面是依靠内部管理,一方面是依靠国家政策。我认为对企业最有利的政策就是自主权,就是实现政企分开。现在企业的自主权不是增大了,而是在缩小。“责任大,权力小,婆婆多,负担重”,现在仍然是企业的共同感受,企业作为政府附属物的地位还没有多大改变。至于企业内功,在于调动职工积极性。不调动职工积极性,企业的很多优势就不能发挥。

企业改革要围绕提高经济效益来进行。要提高经济效益,就需要提高企业的素质,使企业适应于发展商品经济的要求。为此,我认为,企业有两个重点要抓,一是外抓市场,二是内抓现场。企业负责人的两只眼睛要盯住市场和现场。企业的效益,归根到底是市场。“不找市长找市场”,“市长有情,市场无情”,要在无情的市场面前考验我们企业家的本领。企业产品要围绕市场转,从而促使企业围绕产品开动脑筋,才能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要求生存,要在无情的市场竞争中有一席之地,就必须眼睛向内,一手抓管理,抓现场管理,一手抓新产品开发,要在准确的市场调查和预测的基础上,把企业产品开发的眼光放得长远一些,通过研制新产品,进行企业产品结构的调整。而这种预见性,正是我们一些大中型企业的弱项。长期以来,由于统购统销,没有树立起重视市场的思想,没有重视新产品的开发,没有重视资金的利用。这三个方面是企业的内在痼疾,必须根治,企业才能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