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研究
47874200000008

第8章 提出“双百”方针,繁荣社会主义科学文化

(一)宣布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提出向现代科学进军的口号

1956年1月,中央召开了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会议。周恩来代表党中央明确宣布:我国知识分子中间的绝大部分已经成为国家工作人员,已经为社会主义服务,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周恩来代表党中央发出了“向现代科学进军”的伟大号召,强调科学是关系我们的国防、经济和文化各方面发展的决定性的因素,希望尽可能迅速扩大和提高我国的科学文化力量,以便在不太长的时间里赶上世界先进水平。

毛泽东在会议结束时讲了话。他认为:(1)哪怕是知识分子中间的落后分子,也是可以改变的。党要加强领导,促进他们的改变,并且要看到他们的改变;(2)现在我们革什么命,革技术的命,革没有文化、愚昧无知的命,所以叫技术革命、文化革命;(3)搞技术革命,没有科技人员不行,不能单靠我们这些大老粗。这一点要认识清楚,要向全体党员进行深入的教育;(4)我们国家大、人口多、资源丰富、地理位置好,应该建设成为世界上一个科学、文化、技术、工业各方面更好的国家;(5)中国要培养大批知识分子,要有计划地在科学技术上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先接近,后超过,把中国建设得更好。后来,他又指出:“科学技术这一仗,一定要打,而且必须打好。过去我们打的是上层建筑的仗,是建立人民政权、人民军队。建立这些上层建筑干什么呢?就是要搞生产。搞上层建筑、搞生产关系的目的就是解放生产力。现在生产关系是改变了,就要提高生产力。不搞科学技术,生产力无法提高。”

(二)提出“双百”方针,主张对外开放

党的八大把毛泽东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写入大会文件,即艺术问题上要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要百家争鸣。

毛泽东指出:“双百方针”是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的方针,是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

毛泽东还阐明了对待古今中外一切文化成果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提倡中西文化结合,主张对外开放。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而且永远要学下去,以人家的长处来弥补我们的短处,洋为中用,调动国外的积极因素,来加速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周恩来也在一次谈话中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虽然不断扩大了对外交往,但是开放得还不够。1955年接待了来自60多个国家的4000多外宾,比起我们的祖先来还差得很远。他说,在1300多年以前,中国唐朝的首都长安就住有十几万外国的居民。1956年初,刘少奇在听取中央各经济部门汇报时,要求这些部门把全世界一切好的东西都学过来,全世界好的机器都要搜集,都要造出来;全世界轻工业产品的样品都要找来,都要学会生产。他指出:科学研究主要是好好向人家学习,把人家最新的科学技术学会后,自己再搞就有基础了。

(三)提出了社会主义的教育方针

毛泽东指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针对当时有些人认为什么政治,什么祖国的前途、人类的理想,都没有关心的必要,好像马克思主义行时了一阵,现在就不那么行时了。他说:“现在需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不论是知识分子,还是青年学生,都应该努力学习。除了学习专业之外,在思想上要有所进步,政治上也要有所进步,这就需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时事政治,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要提倡勤俭建国。要使全体青年们懂得,我们的国家现在还是一个很穷的国家,并且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根本改变这种状态,全靠青年和全体人民在几十年时间内,团结奋斗,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一个富强的国家。社会主义的建立给我们开辟了一条到达理想境界的道路,而理想境界的实现还要靠我们的辛勤劳动。有些青年人以为到了社会主义社会就应当什么都好了,就可以不费气力享受现成的幸福生活了,这是一种不切实际的想法。”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的思想至今仍是教育工作的指导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