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好方法成就好妈妈
47886600000066

第66章 误区滥用经济奖励——热衷物质刺激害处大

父母适当运用经济奖励对孩子具有一定的激励作用,但是滥用就会带来很多弊端。它不仅会导致孩子迷失做事的目的,同时还容易使孩子形成拜金主义,这些对孩子的成长都不利。

“教子现场”

何煜广不好好学习,妈妈为了激励他,就详细地列出一个具体的物质奖励单:成绩进入前十五名奖励一百元,前十名奖励二百元,前五名奖励三百元,前三名奖励五百元。

何煜广的学习劲头一下提高了很多,实行物质奖励的第一个学期,何煜广的成绩在班里就在前十五名之内,妈妈按照允诺,奖给他一百元钱。拿到奖励的何煜广很高兴,更加努力学习,又一个学期下来,何煜广进了前十名,妈妈奖给他二百元钱。

而这次,何煜广并不高兴,他告诉妈妈:“你奖励得太少了。班里另外一个同学也是考进了前十名,他得到的却是三百元的奖励。你若不再增加一百元钱,我就不给你好好学习了!”

妈妈听到儿子这番话,猛然意识到自己物质奖励的方法不妥。

“专家解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增长,人们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高,父母对孩子也开始热衷于物质奖励,想要孩子提高成绩,如上例中何煜广的妈妈,列出奖励条件;想要孩子改掉某个缺点,也用奖励作为手段。经济刺激几乎无所不在,但这样真能起到激励孩子的作用吗?

看上面的例子,物质奖励是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却带来了更可怕的弊端。何煜广最初成绩的提高是因为物质奖励的作用,后来却因为与别的同学攀比奖励的多少,而说出不愿意再给妈妈好好学习的话,他不但丢掉了学习的真正目的,还学会了与别人攀比。这种物质奖励的后果让人不寒而栗。

物质奖励是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当,能够提高孩子的积极性,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但如果运用不当,就会把孩子引向歧途,使孩子不但失去做事情的目的,而且丢失自己的真正兴趣,还有些孩子因此受到金钱的诱惑,走上了邪路。

因此,父母对孩子的教育,首先要让孩子明白自己做任何一件事情的真正目的,讲清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其次要提高孩子做事情的内在兴趣,激发孩子的内驱力,让孩子能够自己主动朝着目标前进;再次,物质奖励能不用就不用,如果要运用,也要采取精神奖励为主,对孩子多鼓励、表扬,以增强孩子的动力,而以物质奖励为辅。

父母应绝对禁止如上例何煜广妈妈那样的单一用物质奖励的方法,尽量多用语言来赞扬孩子,激发孩子的信心和学习动力。这样才能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

“建议父母的妙招”

经济奖励可以运用,但不可滥用;物质刺激可以采取,但不能过度刺激。孩子自制力较差,容易被诱惑。因此,父母对孩子进行物质奖励,一定要慎之又慎。

支招一:让孩子明白做事的目的

方法示例

小勇是初二的学生,各方面表现都很好,多次受到老师的表扬。很多父母向小勇的父母请教经验,问他们有什么好的方法,采不采用物质奖励。

小勇的父母告诉了那些家长自己教子的方法:“孩子做什么事情,首先要让他明白自己做这件事的目的,有哪些好处,不管任何事情都是如此。另外还要让孩子明白这是他自己的事情,没有人可以代他去完成。尽量不要使用物质奖励。”

小勇父母的教育方法令那些家长感觉到不可行,因为他们曾经这样用过,但没有效果。小勇的父母告诉了他们症结所在:“是你们一开始没有对孩子这样做,使用过经济刺激以后,这种方法就不见效了。”

操作提示

孩子各方面是否优秀,与用不用物质奖励无关,而是同父母最初的教育方式紧密相连。父母在开始的时候,就直接告诉孩子那是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必须独立完成;然后给孩子讲做这件事情的目的,自己因此会获得什么样的收益。这样使孩子在心里有一个明确的定位,知道没有人可以替自己完成,也明白完成后对自己有什么好处,孩子就会在没有任何奖励的情况下,努力地去完成自己的事情。

支招二:转移和延伸孩子的兴趣

方法示例

父母想提高盼盼的学习成绩,他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经过观察,父母发现盼盼对一些生物很感兴趣,天天趴在地上或者站在树旁看各种小虫子活动,有时候一看就是一个多小时。

有一次,盼盼的妈妈见女儿又在观察小昆虫,就与女儿一起看了起来。女儿回头看见了妈妈,就问:“妈妈,你也喜欢小昆虫吗?”“因为你对这个感兴趣,妈妈也喜欢啊。”妈妈引导女儿说:“你喜欢这些小昆虫,以后当个生物学家,每天都可以观察和研究这些小动物呢。”

盼盼惊喜地问妈妈:“真的吗?”妈妈答道:“当然是真的。但你必须现在好好学习,以后才能当生物学家。”此后,盼盼把对昆虫的兴趣延伸到学习上,成绩很快提高了许多。

操作提示

孩子做事情是否有积极性,动力是否充足,取决于孩子对所做事情感兴趣的程度。若是所做的事引起孩子的反感,孩子就不愿意去做,即便父母使用各种外在的手段,孩子也会心不在焉,因为孩子内心不喜欢。所以,父母要想让孩子把学习这件事情做好,可以利用兴趣转移和延伸的办法,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

支招三: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

方法示例

孙强喜欢运动,经常与父母一起去郊外旅游。一次,他与父母一起爬香山,一开始他精神抖擞,与父母比谁爬得快,父母都追不上他。等爬到一大半,孙强渐渐体力不支,累得气喘吁吁,越来越慢,最后干脆坐在地上不走了。

此时,孙强的父母也感觉到有些累,就与孩子坐下一起休息。休息了一会儿,孙强的父母就站起身准备继续往上爬,但孙强说什么也不愿意再走一步了,非让爸爸背自己不可。

妈妈在一旁鼓励他说:“儿子你朝下看看,那几个比你大的孩子还没有你快呢,我们的强强就是棒,一下子就能爬这么高,再使一把劲,就到山顶了,到时候妈妈奖励你一个新书包。”孙强听到妈妈的夸奖和给予的奖励,精神来了,站起身继续爬了起来。

操作提示

物质奖励一般不用,但如果实在需要,也要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尽量把物质奖励降低到最小的限度,只是象征性地表示一下就行。要尽量买与孩子学习相关的用品,以免孩子分散注意力,玩物丧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