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一次完全读懂鬼谷子的人生智慧
47902300000017

第17章 之四

“原文”

天下分错,上无明主,公侯无道德,则小人谗贼,贤人不用,圣人窜匿,贪利诈伪者作,君臣相惑,土崩瓦解,而相伐射,父子离散,乖乱反目,是谓“萌牙巇罅”。圣人见萌芽巇罅,则抵之以法。世可以治则抵而塞之,不可治则抵而得之;或抵如此,或抵如彼,或抵反之,或抵覆之。五帝之政,抵而塞之,三王之事,抵而得之。诸侯相抵,不可胜数。当此之时,能抵为右。

“译文”

天下分崩离析,上面没有圣明的君主,公侯丧失道德,那么进谗言干坏事的小人就会出现,贤良的人得不到任用,圣人逃跑隐藏,贪图利益和弄虚作假的人兴风作浪,君主和臣下之间出现猜疑,国家土崩瓦解,互相攻击射杀,父子关系离散,甚至反目为仇,这就是国家大乱的征兆。圣人发现这些萌芽征兆,就会采取抵巇之术堵塞裂隙。天下还具备治理的基础就以抵巇方法堵塞缝隙,天下不可治理就用抵巇的方法获得它。或者堵塞缝隙,或者得到天下,或者恢复天下,或者取代天下。传说中上古五帝之时,是以抵巇之术堵塞天下,上古三王之时,是以抵巇之术得到天下。诸侯之间互相用抵巇之术争夺的很多。那时,善于运用抵巇之术者就处于上位。

“事典”

孔镛大义说峒人

明孝宗年间,孔镛被任命为田州知府。到任才三天,州内的车队全都被调动到别处去了。这时,峒族人突然进犯州城,情况危急。

孔镛问大家该怎么办,众人都提议关起城门来固守。孔镛却说:

“这座城孤立无援,内部又空虚,守城能坚持几天?只有因势利导,用朝廷的恩威去说服他们,也许他们会自动退兵。”

大家都觉得这样做很难成功,不过是新到任太守的高谈阔论。

孔镛说:

“不这样,我们又能做些什么?难道就在这里束手待毙吗?”

“就算这样,可谁去合适呢?”

他们都清楚峒人的习性,他们不会按照汉人的规矩办事,一不高兴,不管什么来使不来使,先杀了再说。

“当然是我去。”孔镛说,“我是这里的太守,我不去,谁去?”

“大人,不可呀!”众人齐声劝阻。但孔镛已经命人备马,吩咐打开城门放他出去。

城门打开了,城外的围兵以为是军队出来交战,却只见一个当官的,骑着一匹马慢腾腾地走出来,没有兵,只有两个随从牵着马。

峒人大声喝道:

“什么人,你是来送死的吗?”

孔镛说:

“我是这里新来的太守,我要见你们的头领,请带我到寨子里去。”

峒人带着孔镛进入林子,孔镛的随从就已溜掉了一个。等到进入峒人的地界,另一个随从也不知什么时候溜了。到了首领的寨子,峒兵列出刀枪,让孔镛从下面经过。

孔镛站在寨子里,看着站在一边的峒人首领说:

“我是新任的太守,是你们的父母官,请拿座位来,你们也好参见。”

首领一摆手,下面人就把一个座塌放在地中间。孔镛坐下,又说:

“各位请靠前些吧。”

众人不知不觉向前靠了几步。

峒人首领问:“你叫什么?”

孔镛说:

“我姓孔,就叫我孔太守吧。”

首领惊奇地问:

“你姓孔,是孔圣人的子孙吗?”

孔镛回答说是,这些峒人都一齐下拜。

孔镛对大家说:

“我本知你们是良民,但由于饥寒所迫,才聚集在这里,求得个免于一死。前任官员不体谅你们,动不动就用军队来镇压,想把你们剿尽杀绝。我现在奉朝廷的命令来做你们的父母官,我把你们看成是晚辈,怎么忍心杀害你们呢?你们如果真能听从我的话,我将宽恕你们的罪过。你们可以送我回州府,我把粮食、布匹发给你们,你们以后就不要再出来抢掠了。你们如果不听从我的话,可以杀掉我,但是接着就会有官兵向你们兴师问罪,一切后果就由你们来承担了。”

峒人被孔太守的胆量惊呆了,说:要是真的像你说的那样体恤我们,在你任太守期间,我们绝不再骚扰进犯州城。”

孔镐说:“我一言为定,你们又何必多疑?”。

于是,众人再次拜谢。

峒族人道谢而归。后来峒族人就不再做扰民的事了。

姚贾以理服秦王

四国结成合纵联盟,准备攻打秦国。秦王召集大臣和宾客共六十余人商议对策。

秦王问:“四国联合起来,准备进攻秦国。但当下我们财政困难,老百姓尚未动员起来,应该如何应付目前的局面?”大臣们没有人回答。

姚贾对秦王说:“我愿意出使四国,让他们放弃进攻秦国的打算,按兵不动。”于是秦王让他带领一百辆车子的车队,携带一千斤黄金,身着秦王赏赐的衣服,头戴秦王封赠的帽子,腰佩秦王奉送的宝剑,去出使四国。

姚贾此行,非常成功地让四国放弃了进攻秦国的打算,并和他们建立了友好关系。秦王十分高兴,封给姚贾食邑一千户,并拜他为上卿。

韩国特使韩非在秦王面前诋毁姚贾,说:“姚贾携带珍珠宝玉,南去出使了楚、吴,北去出使了燕、赵,经历了三年时间,但这四个国家未必真心实意和秦国结盟,而珠宝却已经进了四国王宫。这实际上是姚贾借大王的权势和国宝,私自结交诸侯。希望大王明察。姚贾起初是魏国的守门人,还偷过人家的东西;他后来在赵国做官,却被驱逐出境。大王任用这样一个守门人、魏国的大盗、赵国的逐臣,来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是很难激励臣下的。”

秦王将姚贾召到宫里问道:“我听说你用我的钱私自结交诸侯,有这事吗?”

姚贾说:“有这事。”

秦王说:“你还有脸面再见我吗?”

姚贾说:“曾参对父亲孝顺,天下人都愿意让他成为自己的儿子;伍子胥忠于吴王,天下的君主都想让他成为自己的大臣;贞女巧于女红,天下人都想让她做自己的妻子。姚贾忠于大王,大王却不知道;姚贾不将珠宝送给四国诸侯,还能送给谁呢?假使姚贾对大王不忠,四国诸侯能相信我吗?夏桀听信谗言杀了良将,商纣听信谗言杀了忠臣,最后都身死国亡。现在大王听信谗言,忠臣将不复存在了。”

秦王说:“可你不过是个看门人,魏国的大盗,赵国的逐臣呵。”

姚贾说:“太公望吕尚,在齐国时被自己的老婆赶走,在朝歌时是个肉贩子,又是被子良赶走的家臣,在棘津时没有人雇他做工,但周文王却任用他成就了王业;管仲只是一个卑贱的商贩,在南阳时曾困顿不堪,后来在鲁国成了囚犯,但齐桓公却任用他,以至称霸诸侯;百里奚,是虞国的乞丐,相传只换了五张羊皮,但秦穆公任命他为相,征服了西戎;晋文公任用了中山大盗,取得了城濮之役的胜利。”

姚贾见说得秦王动了心,就继续说:“这四位智士,都曾有耻辱的历史,因而都遭到天下人的诽谤,明智的君主所以任用他们,是预见到他们可以建功立业。假如像卞随、务光、申屠狄那样洁身自好的人,大王难道能用他们吗?所以圣明的君主不计较人才的污点,不听信别人的谗言,只看他是否有为我所用的长处。所以,能使国家长治久安的人,即便有人诋毁他,君主也不要听信;有些人即使有很高的声望,但如果对国家没有半点可用之处,也不应该奖赏。这样一来就会让那些没有功劳的人不敢对大王有非分的要求。”

秦王说:“你说的有理。”于是,又重新重用姚贾。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孟尝君一度被齐闵王驱逐,后来重新回到齐国。

谭拾子去边境迎接他,问孟尝君:“您是不是很怨恨齐国的士大夫?”

孟尝君回答:“当然。”

谭拾子又问:“您是不是要杀掉他们以泄愤?”

孟尝君说:“当然。”

谭拾子就说:“世上有不可避免的事情,也有客观存在的规律,您知道吗?”

孟尝君说:“我不知道。”

谭拾子说:“不可避免的事情就是:人固有一死;客观存在的规律就是:您富贵了,别人就会来依附您,如果贫贱了,他们就会离开。这就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和客观存在的规律。我就用市场打个比方吧!市场,早晨人很多,傍晚人就少了。这并不是人们早晨喜欢市场,到傍晚又憎恶它,而是有想得到的东西就前往,没有就离开。希望您不要再怨恨那些人了!”

孟尝君回来后就取出自己所怨恨的五百人的名单,全部销毁了,再也不想提及这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