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一次完全读懂鬼谷子的人生智慧
47902300000019

第19章 之一

“原文”

凡度权量能,所以征远来近。立势而制事,必先察同异,别非之语;见内外之辞,知有无之数;决安危之计,定亲疏之事。然后乃权量之。其有隐括,乃可征,乃可求,乃可用。引钩箝之辞,飞而箝之。钩箝之语,其说辞也,乍同乍异。其不可善者,或先征之,而后重累;或先重以累,而后毁之;或以重累为毁,或以毁为重累。其用,或称财货、琦玮、珠玉、璧帛、采色以事之,或量能立势以钩之,或伺候见涧而箝之,其事用抵巇。

“译文”

凡是考察权变能力,都是为了征召远近人才,使之归附投奔,建立制度,管理事务,一定要先考察相同与不同,辨别言语之是非,发现言辞的表面与实际的真伪,知道是否具备某种能力的术数,确定有关安危的计策,确定或亲密或疏远的关系,这样再权衡估量长短轻重。其中有需要取长补短的,在需要时就可以征召,可以求取,可以任用。运用言辞中钩箝之术,引诱他人言论归顺自己,或以激昂言论引诱从而控制对方得到实情。诱致对方实情的话,是一种游说之辞,时而相一致,时而不相一致。对于运用钩箝术也不能达到归顺目的的,或者先征召,然后排列比较;或者先排列比较,反复试探,而后就其弱点予以毁谤;或者是反复比较试探使对方暴露弱点,或者是使对方暴露弱点从而比较试探。运用这种方法时,或者用财物或各种珠宝等给予试探,或者衡量、考察对方才能,确定去留的趋向以引诱对方实情,或者发现对方的弱点箝制对方,上述方法就是运用抵巇之术达到自己的目的。

“事典”

韩信巧借洪水计

公元前203年10月,韩信攻下齐国,并一举占领了齐都临淄。

齐王田广慌忙逃到楚国,向楚王项羽求救:“霸王,您是各国盟主,现在敝国情况万分危急,您总不能见死不救吧!”

楚王根本就看不起韩信:“你别把韩信吹得那样神乎,那位钻裤裆将军竟把你吓成了这般样子,真是活见鬼。”不过他还是委派了大将龙且率2万兵卒,前往与齐国联合抵抗韩信。

楚将龙且是有勇无谋的人,用兵往往只求狠冲猛打,而不讲究计谋韬略。

11月,齐楚联军与韩信的汉军在潍水两岸濒水对阵。好战惯斗的龙且几次要向汉军发起猛攻,都被齐王田广劝阻住了。

齐王苦口婆心地劝说龙且:“将军,我们真的是再经不起大的失败了,没有必胜的把握,过河去与汉军拼消耗,我们实在是拼不起呵!”

一谋士对龙且说:“汉兵远道而来,勇于拼战,其势不可挡。齐楚两国的军队是在本地应战,士兵士气不太高,如果我们不与汉兵交战,坚守城池,同时派人到所有被汉兵占领的城市去发动齐人,让他们知道齐王还健在,要他们起来反抗汉兵。齐人反对汉兵,汉军的粮食很快就会告急,那时汉军就不战自垮了。”可是,龙且固执地认为韩信没有什么了不起,很容易对付,他很想同韩信交战,取得胜利,好向楚王报功领赏,所以,他听不进这谋士的话,决定同韩信交战。

良言相劝,终究没能阻止龙且给齐楚联军带来失败的厄运。

这天,韩信突然指挥大军渡河进击龙且军。可是,部队渡过一半时,汉军便有秩序地向回撤军了。

“龙将军,汉军不战自败,而且退得并不慌乱,可能其中有诈。”田广对龙且说。

“哈哈,我早就知道韩信这人是个胆小鬼,齐王呵,您可不要一朝被蛇咬,10年怕井绳呀!”龙且以为是韩信害怕跟自己作战,更加确信韩信是胆小鬼了,根本听不进齐王田广的意见,一意孤行地指挥部队“乘胜追击”了。

当龙且的将士渡过近一半时,潍水上游发起了洪水,激流滚滚,倾泻而下,一下子把龙且的部队冲散了。汹涌而至的水流使得楚军大乱,而对岸的汉军也趁机回身反击。在急流之中疲于奔命的龙且兵卒成了汉军的活靶子了。而阻在潍水东岸的楚兵更是溃不成军,四散逃亡。汉军在韩信的指挥下过河乘胜追击,杀死了龙且。齐王田广也被韩信活捉了。

原来,韩信设置了诱敌之计。早在齐楚联军赶到潍水两岸布阵之前,他在夜里让士兵做了1万多个布袋子,里面装满了细沙,堆在潍水上游;这样潍水上游便形成了一个人工堤坝。于是,他再用佯装败退的战略,把敌军引入河中。让士兵突然在上游把沙堤打开,汉军借助洪水之势,轻而易举地打败了齐楚联军。

燕昭尊隗

齐湣王楚、魏两国灭了宋国,一心想兼并列国,自己来当天子。这一来,列国诸侯对他都不满意;燕国更想找机会报仇。燕国本来也是个大国,后来传到燕王哙手里,听信了坏人的主意,竟学起传说中尧舜让位的办法来,把王位让给了相国子之。于是,燕国将军和太子平进攻子之,燕国发生大乱。齐国借平定燕国内乱的名义,打进燕国,燕国差点被灭掉。后来燕国军民把太子平立为国君,奋起反抗,把齐国军队赶了出去。

公元前312年,太子平即位,就是燕昭王。他立志使燕国强大起来,下决心物色治国的人才,可是没找到合适的人。有人提醒他,老臣郭隗挺有见识,不如去找他商量一下。

燕昭王亲自登门拜访郭隗,对郭隗说:“齐国趁我们国家内乱侵略我们,这个耻辱我是忘不了的。但是现在燕国国力弱小,还不能报这个仇。要是有个贤人来帮助我报仇雪耻,我宁愿伺候他。您能不能推荐这样的人才呢?”郭隗摸了摸自己的胡子,沉思了一下说:“要推荐现成的人才,我也说不上,请允许我先说个故事吧。”接着,他就说了个故事:

古时候,有个国君,最爱千里马。他派人到处寻找,找了三年都没找到。有个侍臣打听到远处某个地方有一匹名贵的千里马,就跟国君说,只要给他一千两金子,准能把千里马买回来。那个国君挺高兴,就派侍臣带了一千两金子去买。没料到侍臣到了那里,千里马已经害病死了。侍臣想,空着双手回去不好交代,就把带去的金子拿出一半,把马骨买了回来。

侍臣把马骨献给国君,国君大发雷霆,说:“我要你买的是活马,谁叫你花了钱把没用的马骨买回来?”侍臣不慌不忙地说:“人家听说你肯花钱买死马,还怕没有人把活马送上来?”

国君将信将疑,也不再责备侍臣。这个消息一传开,大家都认为那位国君真爱惜千里马。不出一年,果然从四面八方送来了好几匹千里马。

郭隗说完这个故事,说:“大王一定要征求贤才,就不妨把我当马骨来试一试吧。”燕昭王听了大受启发,回去以后,马上派人造了一座很精致的房子给郭隗住,还拜郭隗做老师。

各国有才干的人听到燕昭王这样真心实意招请人才,士争相赴,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与燕人同甘苦,日益富强。燕二十八年,燕昭王拜乐毅为亚卿,请他整顿国政,训练兵马,燕国果然一天天强大起来,与秦、楚、赵、韩、魏合力攻齐,入其都临淄。齐地除莒、即墨外尽为燕所得。

燕国的复兴与昭王的“征远来近”是分不开的,在昭王重视吸纳人才的政策下,不仅本国的能人谋士纷纷出仕,其他各诸侯国境内的贤者也慕名而来。燕国所在之地自然地理条件相对最差,但最后仍成为了战国时期最活跃的诸侯国之一。

小卒巧言救赵王

赵王武臣派韩广到燕国,燕国人就立韩广为燕王。赵王联合张耳、陈余向北攻打;到燕国地界。

一次赵王外出时,被燕国军队捉住了。燕将把赵王囚禁起来,要赵国分一半土地给他,才肯归还赵王。赵国十次派使者去谈判,都被燕将杀了,张耳和陈余急得无计可施。有一个干粗杂活的小卒辞别同屋的人说:“我替他们去说服燕将,然后和赵王一起回来。”大家听了他的话都觉得可笑,一个小卒竟出此狂言,真是太不自量力了。

这人来到燕军的营寨,问燕将说:“你知道我来干什么?”

“你想得到赵王。”

“你知道张耳和陈余是什么样的人?”

“他们都是贤德之人。”

“你听说他们有什么打算吗?”

“想得到赵王。”

小卒笑着说到:“你根本不知道这两个人的打算。武臣、张耳和陈余三人,轻而易宁举就攻下了赵国几十座城,其实每个人都想南面称王,谁愿意一辈子做别人的公卿宰相呢?大臣的地位和君主的地位怎么能同日而语?他们主要是担心天下大势刚刚稳定,不敢三分天下,各自称王。因此暂时按照长幼顺序,先让武臣做王,以便稳定赵国的人心。现在赵国已经安定,这两个人早就打算把赵国分开,各自称王,只是时机尚未成熟。现在你们抓住了赵王,这两个人名义上是要救赵王,实际上是希望燕国把他杀掉,然后他们好把赵国一分为二,各自为王。你想,一个赵王尚且轻视燕国,等这两位贤王互相配合,来追讨谋害赵王的罪过时,燕国不是要被灭掉了吗?”

燕将觉得他说得对,就放了赵王,这个小卒驾着马车和赵王一起回到赵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