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一次完全读懂鬼谷子的人生智慧
47902300000021

第21章 之三

“原文”

用之于人,则量智能、权材力、料气势,为之枢机以迎之随之,以箝和之,以意宜之。此飞箝之缀也。

“译文”

将飞箝之术运用于其他人,就要观察测试智慧才能、考察能力、估量气概声势,把握关键要害之处,以迎合对方或随顺对方,以箝制之术达到与对方协调,以意念态度达到与对方融洽。这是飞箝术的运用与发挥。

“事典”

司马懿佯病诓曹爽

在司马懿29岁时,曹操作了汉朝的丞相。他邀请司马懿出来做官,司马懿看不起曹操,就借口有风痹病,一再推辞。直到曹操以拘捕相威胁,司马懿才勉强出来做官。

后来魏王曹操病死,曹不继位后不久就代汉称帝,任命司马懿为抚军将军,录尚书事。魏明帝曹叙即位后,又拜司马懿为骠骑将军,驻军宛城,总督荆豫二州的军事,封舞阳侯。公元231年,诸葛亮第四次北伐,进攻天水,把魏将贾嗣、魏平围困在祁山。魏明帝请司马懿领兵对抗诸葛亮。于是司马懿来到了长安,都督雍、凉二州诸军事,统帅张郃、费耀、戴凌、郭淮等将领对付诸葛亮。公元234年八月,汉求相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军中。司马懿抗击蜀军北伐的战争由此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但此时的司马懿兵权在握,令大将军曹爽深为不安。他早就看出司马氏父子有过人的智谋,也有与智谋相等的野心。蜀国的本相诸葛亮智谋无人能比,司马懿竟然能与他打了个平手。诸葛亮一死,司马懿就没有了对手。曹爽现在担心的是司马氏会对皇帝不利,这方面的例子用不着到外面去找,他们曹家就是这样从汉朝得到了天下。

他决定除掉司马懿。而司马懿也早已预感到曹爽要对自己不利,也在暗中准备动手。他上表朝廷,说自己病得很重,向朝廷请假。

曹爽知道这不过是司马懿在使诈,正好河南郡李胜要到荆州办事,曹爽就让他去见见司马懿,也好一探虚实。

李胜见到的司马懿,已经完全变了样子。他面容憔悴,满脸花白的胡须乱成一团。见客人落座,司马懿就抓住侍女的衣襟,指着嘴说:“渴,渴。”

侍女端来粥喂他吃,粥从他的嘴里流了出来,满身满脸都是。

看到这个样子,李胜说:“外面传说你病了,没想到会病成这样!”

司马懿说:“听说你要来并州,我们最近准备好好迎接一下你。我活不了几天了,师儿和昭儿还请你多加照顾。”

李胜说:“这里是荆州,不是并州。”

司马懿却说:“你刚刚到了并州?”

李胜纠正他:“是到了荆州。”

司马懿说:“我年纪大了,脑袋不清楚。你的话我弄不大明白。”

李胜叹息着告退。他对周围人说:“想不到一代名将,到了老年会如此悲惨!”

他写了封密函,把经过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曹爽。曹爽看了大笑说:“想不到司马懿也有今天。既然他已苟延残喘,就让他自生自灭吧。”

于是他不再有杀司马懿的念头,以为天下高枕无忧了。

没过多久,司马懿起兵,杀了曹爽。他后来也走了曹操的老路子,代魏称王。

綦毋恢巧取温园

这年,秦军进攻西周,西周君无力抵御,只得亲自到魏国去求援。

魏王见西周君来访,忙以礼相待。西周君对魏王说:“秦王贪得无厌,得寸进尺,如今又来侵犯我国。我国危在旦夕,请大王出兵相救。”

魏王说:“我也难啊。秦军进攻我国上党,上党战事吃紧,我国自顾不暇,实在无力出兵啊。”

西周君见魏王不肯出兵,表示要回国。魏王说:“既然大老远来了,先别忙着回去,到梁园玩玩吧。”

西周君只得暂时留下,在魏王的陪同下,到梁园中游览一番。

西周君回国后,对大臣们说:“魏国的梁园真好,寡人在那园中一游,就再也不想出来了。”

大臣綦毋恢听了这话,对西周君说:“魏国还有个温园,不比梁园差,而且离我们西周更近。如果主公有意,臣能把温园要来。”

西周君不相信这话,问道:“你凭什么把温园要来啊?”

綦毋恢说:“就凭口中的三寸舌啊。”

西周君见他信心十足,说得不像是假话,就给他准备好车马,让他出使魏国。

綦毋恢到了魏都大梁,进见魏王。

魏王问他说:“西周君怨恨寡人吗?”

綦毋恢回答说:“他不怨恨,谁还能怨恨大王呢?臣为大王担忧啊!”

魏王问道:“担忧什么?”

綦毋恢回答说:“西周君曾是合纵伐秦的领袖,曾拿自己的国家捍卫过大王,而今大王却不肯援救西周。臣想,西周君必将归附秦国。秦王定会用塞外的全部兵力,会同西周军队进攻魏国的。到那时,魏国就危险了。”

魏王一听害怕了,忙问:“既然如此,先生看寡人如何是好呢?”

綦毋恢回答说:“西周君本不愿意归附秦国,他平时又好贪图小利。依臣之见,大王不如答应他派三万魏兵戍守西周,并以温园相赠。这样,西周君便有话对百姓交代了。他贪图温园可供游乐,一定不会归附秦国的。臣听说温园一年的收入是八十镒金。西周君得到温园后,每年将向大王进献一百二十镒金。这就是说,将温园送给西周君之后,大王每年可赚四十镒金哩。”

魏王听罢大喜,忙派大臣孟卯把温园送给西周君,并派出魏兵戍守西周。

秦军见魏王派来大军,便退回关中去了。

郭解以武犯禁遭灭族

西汉武帝时期有一位侠士,名叫郭解,他的性格既有残忍的一面,又有侠义的一面,是一个既让人惧怕,又颇有人格魅力的人物。

郭解是河内轵县(今河南济源)人。他还是孩子的时候,因自幼丧父,缺乏管教,就品行不端。长大后,他渐渐明白了事理,就弃恶从善,以德报怨,行侠仗义。做了好事后,他从不炫耀自己,也不要求人家回报。一时间,乡里的年轻人都很仰慕他,将他当成大哥看待。

郭解有个外甥不争气,总是仗着郭解的势欺负别人,一般的人都敢怒不敢言。有一天,郭解的外甥和别人一起喝酒,席间他让人家干杯,人家受不了,他就强行把酒灌到人家嘴里。那人气不过,就用刀把他杀死,然后逃离了乡里。郭解听说后,也没有过问这事。郭解的姐姐见郭解不闻不问,非常生气,就羞辱郭解说:“你那样行侠仗义,有人把我的儿子杀了,你竟然至今连个凶手都抓不到。”接着,郭解的姐姐一气之下,就把儿子的尸体扔在路旁,不安葬。

郭解见状,无奈之下只好让人四处探听凶手藏身的地方。凶手最后见无路可走,就自己回来了,并把实际情况都告诉了郭解。

郭解听完只说了一句:“你把他杀死是对的,都怪我外甥不讲道理。”然后,他就把凶手放了。接着,郭解自己安葬了姐姐的儿子。众人听说后,纷纷称赞郭解的大义。后来,很多人为此更加仰慕郭解的品行,依附他的人越来越多。

郭解深得乡里人尊重,乡亲们见他出门,常常自行回避。但是只有一个人不把郭解放在眼里,他见郭解迎面走来,就故意叉开两腿,坐在门口。对此,门客们非常气愤,而郭解却不与计较,劝说门客道:“住在家乡自己的屋里,却不被人尊敬,这说明我的道德修养还不够。他有什么罪呢?”后来,他让门客打听那人的姓名,并请求乡里的官吏日后免去那人的徭役。

过了几年,轮到那人服徭役了,乡里的官吏果然没找他。这样轮过几次之后,那人也觉得很奇怪,一打听才知道是郭解给他免掉的。见郭解如此以德报怨,深明大义,那人非常惭愧,就袒露上身,到郭解那里去谢罪。一些年轻人听说后,更加仰慕郭解的所作所为了。

公元前127年,汉武帝刘彻为自己修建的陵墓茂陵刚刚落成。这时,朝中有大臣就劝刘彻说:“茂陵刚建成,可把天下的豪强,富户和喜欢作乱的人迁到那里,这样,对内可以充实长安,对外可铲除邪恶,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不诛而害除。”刘彻觉得有道理,就采纳了建议,并下令各地官员把豪强和财产超过三百万钱的富户迁移茂陵。当时,郭解家里并不富裕,不属于移民的范围。然而,当地的县吏却把郭解列进迁居的名单里。郭解不愿意迁移,就请当时的好友车骑将军卫青帮忙。

于是卫青就在刘彻面前替郭解求情。刘彻听后笑着说:“一个布衣权势大到能使将军替他说话,这样的人家肯定不穷。”最后,刘彻拒绝了卫青的请求,郭解无奈只好举家迁到茂陵去。他出发时,为他送行的有上万人。

郭解迁入关中后,这里的英雄好汉,无论是否和他相识,都争相和他来往。不久,郭解的侄子杀死了轵县的那名县吏。这家人的亲属就给朝廷上书告状,结果也被人杀死在宫门之下。刘彻知道后,非常愤怒,就令官府抓郭解。几经周折,才把郭解捕获。

得知郭解被抓的消息后,人们非常替他惋惜,而有个轵县的读书人却不以为然,他逢人就说:“郭解专门干那些犯法的事,他被抓罪有应得,有什么可惜的呢?”郭解的崇拜者听说他这般辱没郭解,义愤之下就将他的舌头割断,杀了他。官府在审讯郭解时,问起此事,郭解因确实不知道杀人者是谁,杀人者也不知去向了。所以官府一时也拿郭解没办法。

朝中御史大夫公孙弘知道这件事后,他义愤填膺地说:“郭解作为一个平头百姓凭着侠义为一点小事就滥杀人,真是胆大包天。这个读书人被杀,郭解虽不知情,但他的罪过比自己杀人还要严重。应该判处他大逆不道罪。”后来,武帝就以此罪判处了郭解,杀了他全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