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一次完全读懂鬼谷子的人生智慧
47902300000037

第37章 之二

“原文”

夫仁人轻货,不可诱以利,可使出费;勇士轻难,不可惧以患,可使据危;智者达于数,明于理,不可欺以不诚,可示以道理,可使立功;是三才也。故愚者易蔽也,不肖者易惧也,贪者易诱也。是因事而裁之。故为强者积于弱也,有馀者积于不足也,此其道术行也。

“译文”

那些有道德的人轻视财物,不能用利益相引诱,可以让他们提供费用;勇士轻视灾难,不能以祸患去恐吓,可以让他们据守危险之地;智慧的人通达于术数,明白事理,不可用不诚实去欺骗,可以讲明道理,让他们建立功业,这是三种人才。所以愚笨的人容易被蒙蔽,品行不好的人容易害怕,贪婪的人容易受诱惑。这要根据不同特点巧妙裁夺。所以强大是由弱小积聚而成,有馀是由不足积累而成,这是道术的体现。

“事典”

掐死女儿换来皇后之位

武则天曾是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死后,武则天又回到唐高宗身边,被封为昭仪,在后宫中,位列第三。这位权势欲极强的女人自然不甘心屈居人下,她一心要登上皇后的宝座。可是,要想扳倒现任的皇后王氏也非易事。王氏与高宗李治为结发夫妻。李治刚一即位,便册立她为皇后,并昭告天下她出身名门,舅父柳爽便是当朝宰相,在大臣中广有党援。而武则天与李治的关系有点名不正,言不顺,加之出身低贱,人臣中根本不会有人为她说话。

然而,武则天是个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人,为了整垮皇后,她可以不择手段。正巧,这时武则天生了个女儿,无儿无女的王皇后对这个小生命也十分喜爱。

一日,她来到武则天的住处,武则天不在。她便独自将这个襁褓女婴逗弄一番,然后离去。武则天回来后知道这一情况,一个罪恶的计谋产生了。她偷偷将自己的亲生女儿扼死,然后依旧盖上被子。不一会儿,高宗李治驾到。武则天佯装笑容,迎接高宗,并陪着他来看望这个宝贝女儿。当被子掀起以后,发现女孩早已死亡。武则天顿时捶胸顿足大哭,忙追问左右侍女,侍女们吓得心惊胆战,连忙报告说:“刚才只有皇后来过这里。”高宗也不深问,大怒道:“皇后居然敢杀害我的女儿!”皇后无法自辩,一桩冤案就这样做成了。高宗于是决意废黜皇后。

就这样,武则天以亲生女儿为代价,扳倒了对手,最终登上了皇后的宝座。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武则天当了皇后以后,她的同父异母哥哥武元庆、武元爽,叔伯兄弟武惟良、武怀运等,先后被调至京师,委以要职,武则天的姐姐及侄女也分别被封为韩国夫人和魏国夫人。

常言道:“虎毒不食子。”更何况人乎?然而,权力欲膨胀的结果,激起了这位妇人的恶毒之心。武则天为了当上皇后,不顾骨肉亲情,亲手掐死自己的女儿,然后转嫁给自己的仇人,不仅使自己逃脱了罪责,落得个干干净净,而且置对手于死地,从而达到一箭双雕之效。

曹操难中巧脱身

东汉末年,外戚与宦官在朝中争权夺利。外戚为了除去宦官,把董卓召进京城。

结果董卓乘机控制了朝政,将少帝废去,立陈留王为汉献帝,滥杀朝中大臣,满朝文武敢怒而不敢言。

一天,司徒王允以做生日家宴为名,把朝中大臣秘密召集到家里。三杯酒下肚以后,王允忽然掩面大哭。

众人感到非常吃惊,不禁问道:“今天是司徒生日,为什么这样悲伤呢?”

王允说:“我的生日并不是今天,这只是一个借口罢了,免得董卓这个老贼怀疑。如今董卓掌握了朝政,干了许多大奸大恶的事。再这样下去,我们都会死在他的手中?”说完又哭,众人也一齐大哭。

这时,独独一人却拍掌大笑道:“满朝文武官员,明哭到夜,夜哭到明,能把董卓哭死吗?”

王允一看,原来是骁骑校尉曹操,便生气地说道:“你曹家也受朝廷俸禄,不想报国,反而讥笑我们吗?”

曹操忙解释道:“您别误会,我认为当务之急就是要想出一个绝妙的办法。我虽然不是什么英雄,却愿意刺杀董卓,取其首级,悬挂在京都城门,以告慰天下。”

“你有什么办法吗?”王允离席悄悄问道。

曹操说:“董卓对我比较相信,我可以借此机会接近他,然后在寻找机会将他杀死。听说司徒有一把七宝刀,愿您借给我进入丞相府去刺杀董卓,即使我死了也是存所不辞。”

王允欣然同意了。

第二天,曹操佩戴宝刀前去丞相府。他径自来到小阁,只见董卓坐在床上,吕布侍立在旁。“你怎么这么晚才来呀?”董卓问。

“我的马非常瘦弱,走得很慢。”曹操答道。

董卓对吕布说:“我有西凉进贡来的良马,你去马圈选一匹好的送给他吧。”吕布便出房去了。

曹操心里暗自高兴:“现在吕布已经不在这里了,哼,董卓,你的死期到了!”想着就要拔刀,又怕董卓气力大,一时不敢轻举妄动。由于董卓的身体过于肥胖,经不起久坐,于是便躺到床上,侧身休息。曹操慌忙抽出腰间的宝刀,正准备动手杀他,不想董卓在床上穿衣镜内看见曹操在背后动刀,慌忙转身道:“你要干什么?”

这时,吕布已经把马牵到小阁外边。曹操十分惶恐,情急之中突然有了主意,他双手捧着刀跪在床前道:“我有宝刀一把,今天想把它献给丞相,以报答您的恩德。”

董卓接过一看,只见刀背用七种颜色的宝石嵌入作装饰,长约一尺有余,既锋利又珍贵,果然是一把世间罕见的宝刀。董卓大喜,欣然地收下刀,交给吕布保管,曹操便把刀鞘也解下交出。于是,董卓领着曹操出房看马。

曹操牵马一看,谢恩道:“果然是一匹好马,不知骑上去的感觉会是怎样的。”董卓便命手下人备好马鞍。曹操牵着马走出相府,跃上马背,加鞭朝东南方向逃去。

因为他知道,这件事迟早会露出破绽的,因此必须早早离开这里,以免招来杀身之祸。

三个锦囊妙计巧脱身

《三国演义》中描写的诸葛亮,就是一个善于运用谋略的高手,其中刘备东吴迎亲,诸葛亮面授赵云三个锦囊妙计,就反映了他深刻的洞察力。

当时孙权拥有东吴之地,刘备已占据军事要津荆州。东吴垂涎荆州已久,但一直未能得手。恰好此时刘备之夫人去世,消息传到东吴军营,大将周瑜心生一计,说:“刘备丧妻,必将续娶,主公有一妹,极其刚勇,侍婢数百,居常带刀。我今上书主公,教人去荆州为媒,说刘备来入赘。待他来后,乘机囚禁,却使人去讨荆州换刘备。等他交割了荆州城池,我另有主意。”

东吴使者到达荆州,诸葛亮识破了周瑜诡计,又促成刘备前往东吴娶亲,诸葛亮说:“我只略用小谋,使周瑜不能得逞,而吴侯之妹,又属主公所得;荆州也万无一失。”临行之前又制定破计之策,分别装入三个锦囊,交给赵云。令赵云护送主公,并嘱如有疑难,只需依计而行即可。

赵云护送刘备一行五百余人一到达东吴驻地,就打开第一个锦囊看了计策,便唤五百随行军士,一一吩咐如此如此,众军领命而去,又教刘备先往见乔国老,那乔国老乃二乔之父,居于南徐。刘备牵羊担酒,先往拜见,说了吕范为媒,迎娶夫人之事。原来这正是诸葛亮的计策。诸葛亮预料孙权、周瑜的“招亲”既然只不过是一场骗局,那么便可推断孙权绝不会向东吴百姓宣传此事,更不会告诉在东吴内政方面据有实力地位的吴国太和乔国老,所以此事一旦败露,就会使孙权难以下台。因此,诸葛亮定下了大造迎亲声势的妙计。果然不出所料,在吴国太和乔国老的干预下,刘备躲过灾祸,并与孙权之妹成亲。

却说周瑜闻知弄假成真,心中大惊,又密定一计给孙权。孙权于是修整东府,广栽花木,盛设器用,请刘备与妹居住,又增女乐数十人,多送金玉玩好之物。果然刘玄德为声色所迷,全不想回荆州。赵云心中十分着急,于是拆开第二个锦囊,果然是神机妙算。赵云依计而行,急入府内,佯作失惊状禀告刘备:“今早孔明使人来报,说曹操要报赤壁之仇,起精兵五十万,杀奔荆州,甚是危急,请主公立即启程返回。”刘备与孙夫人商议,借祭拜先人之机,瞒着孙权,逃出城外,赵云等五百军士一路同行。这第二计正是诸葛亮料到招亲成功之后,孙权与刘备之间的矛盾并不会得到解决,孙权、周瑜在硬的一手失败后,还会使出软招术,以声色犬马、奢侈生活来腐蚀刘备的斗志;而久经沙场的刘备一旦跳入“安乐窝”,必然不能自拔,所以诸葛亮安排了智激刘备回荆州的妙计。

正当刘备偕夫人逃出城外,孙权得到了消息,于是令陈武、潘阿选五百精兵,不分昼夜,追赶刘备。当刘备一行逃到柴桑界首,又被周瑜早已布置的伏兵截住去路。面对前后无路的困境,刘备惊慌失措。赵云忙又取出第三个锦囊,献与刘备看了。刘备于是请夫人解危,孙夫人果然说:“吾兄既不以我为亲骨肉,我有何面目重相见乎!今日之危,我当自解。”于是孙夫人挺立道中,斥退了吴国前追后堵的几员大将,使刘备得以逃命。当刘备到达自己驻地边界,正被等候多时的诸葛亮以拖篷船救走,急驶而去。之后,周瑜率水陆两路伏兵追赶而至,又被预先设伏的关云长、黄忠、魏延杀得大败而去。原来诸葛亮早已料到,当刘备依第二条计策出逃后,东吴大军必定会追赶,而仅以赵云所带五百军士是难以抵御的,只有依靠孙夫人以国太之宠女、吴侯之爱妹的身份,才能镇住东吴将领,于是在第三个锦囊中陈献了借孙夫人之威退兵的计策。

由于诸葛亮善于运用谋略,把握事物发展变化的关键,以三个锦囊妙计,破了周瑜假招亲以夺回荆州的诡计,使东吴赔了夫人又折兵。

说话算数

芒卯对秦王说:“大王您所任用的说士,没有在诸侯国任职并为大王通达意见的人。我听说圣明的君主不借助这样的人也能果断办事。大王您想从魏国得到的无非是长羊、土屋、洛林几个地方,您如果能推荐我担任魏国的司徒,我就有办法让魏国献出这几个地方给大王。”

秦王说:“好啊!”就推荐他担任了魏国的司徒。

芒卯对魏王说:“大王最为担心的莫过于西部领土;秦国想从魏国夺取的,无非是长羊、王屋、洛林几个地方,大王如若把它们割让给秦国,则西部领土就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了。然后,借此机会请求秦国出兵向东进攻齐国,一定会开辟更大的疆土。”

魏王说:“好吧。”就把长羊等地割让给了秦国。

割让土地几个月后,秦国还没有出兵。魏王问芒卯:“土地已经割让了好几个月,可是秦国还不出兵,这是怎么回事?”

芒卯急忙谢罪说:“我犯了死罪,可是我一旦死了,就如同盟誓的信约毁了一样,大王没有向秦国讨债的依据了。请求大王赦免我的罪过,我去替大王向秦国提出要求。”

于是,芒卯去了秦国,对秦王说:“魏国之所以割让长羊、王屋、洛林等地给秦国,就是想以此为代价换得秦国出兵,共同进攻齐国。现在土地已经割让,但秦国却不肯出兵,我会被处死的,我死了固然无关紧要,可是从此以后关东各国的士人们又有谁会拿有利益的事来服侍大王呢?”

秦王脸色变得非常严肃,他说:“国内有重要事情,所以没来得及出兵,现在我谨以秦国军队听从您的调遣。”

过了十天,秦国军队出动,芒卯同时率领秦、魏两国军队向东攻击齐国,开辟了二十二个县的土地。

须贾巧舌解围

秦军在华阳打败魏军,赶走了芒卯并趁胜包围了魏都大梁。

须贾替魏国去游说秦相穰侯魏冉,他说:“我听到魏国的大臣和王公贵族都劝说魏王道:‘当年惠王讨伐赵国。在南梁打了胜仗,消灭了赵军十万人并攻破了赵都邯郸,赵国没有割让土地,邯郸也还给了赵国;齐国进攻燕国,杀掉燕国奸相子之,攻破燕旧都,燕国没有割让土地,都城还是被归还。赵国和燕国在遭遇大难的情况下之所以能保全国家,保持军队的强大,土地没有被诸侯们吞并,就是因为他们能忍受苦难不轻易向别国割让土地。宋国和中山国则不论谁去进攻它,都割地,国家随后就灭亡了。我认为赵、燕两国可以效法,而宋、中山那样的事情却不能去做。

“那秦国是一个暴戾贪婪没有丝毫亲情的国家,通过长期蚕食已经把魏国分得的原晋国故都的土地占光了,当年它战胜韩将暴鸢,要割取八县之地,韩国土地尚未完全献上,它的军队又一次出动了。秦国哪有满足的时候啊!现在它又击走芒卯,侵入北地,这不仅仅是进攻大梁,而且还想胁迫大王您多割地给它,大王千万不能听信他们。如果现在大王背着楚、赵两国和秦国媾和,楚、赵肯定会在盛怒之下与大王争着侍奉秦国,而秦国也一定接受它们。如果秦国借助楚、赵两国军队的帮助再次来进攻魏国,我国想要逃脱危亡就办不到了。希望大王千万别和秦国媾和,大王如果确实想媾和,一定要少割地并求得秦国太子作为人质,不这样做秦国必定会背信弃义的。’这就是我从魏国听到的,希望您能把它作为自己考虑问题的参考。

“《周书》上说:‘天命不是永恒不变的。’这就是说侥幸的事情不可能一再发生。当年秦军战胜暴鸢割取八县的功绩,不完全是靠军队精良或计谋得当,幸运的成分占很大比例呀!如今又击走芒卯、侵入北地并围攻大梁,这等于是自认为天命是常在的,明智的人是不会这样想的。我听说魏国要调集全国各地的精兵前来戍守大梁,据我估计不会少于三十万,用这三十万兵力守卫十仞高的大梁城,我认为即使商汤、周武重生,也不会轻易攻破它。如果轻视楚、赵两国的援兵,兵临十仞之城,攻打三十万大军而且志在必得,我认为是从开天辟地以来从来就没有过的事。进攻大梁如果不能成功,秦国军队肯定会疲惫不堪,陶邑也会丢失。这样从前的功劳也一定会化为泡影的!

“现在,魏国还没有拿定主意,您可以少索取一些土地以笼络魏国。希望您能趁楚、赵的援兵还未到达大梁,尽快以少割地为条件与魏国讲和,魏国还没有拿定主意,因此少割地能讲和一定是他们求之不得的事。这样您也就可以满足自己的心愿。楚、赵两国气愤魏国先于它们讲和,肯定会争相侍奉秦国,合纵联盟会因此离散,然后您就可以随便选择对付他们的办法。况且阁下您曾经割取过魏国占有的晋国故都一带的土地,为什么非要动用军队呢?不动用军队魏国就可以献出绛、安邑两地,这分明是为陶邑开通了两条通道,并几乎全部占领了宋国的故土,卫国也献出尤惮。秦国的军队完好无缺并由您全权掌握,您有什么要求达不到呢?您干什么事情不会成功呢?我希望您能全面考察,千万不要干危险的事情。”

魏冉听罢,用力一击掌,说:“很好。”便下令撤出了对大梁的包围。

唐太宗查案

唐太宗贞观年间,湖南衡阳的一家板桥客店发生一起谋杀案。在店主张迪的妻子回娘家的那天晚上,张迪在店里睡觉时突然被杀。

店里的伙计怀疑是当晚住店的三个客官所为。因为这三个人在张迪被杀后不久,便匆匆离店走了。伙计们立即去追赶这三个人,追上一搜查,这三个人都带着刀子,其中一个叫卫三的刀子上还有血迹,就把他们扭送到官府。他们开始时不承认杀了人,在动了大刑之后才供认他们是凶手。官府老爷让他们画了押,吩咐左右:“押入大牢,等候处斩!”

唐太宗李世民听说了这个案子,觉得有些蹊跷。三个客官与店主前无冤后无仇,为什么要行凶杀人呢?李世民叫来御史蒋恒,说道:“你去复查一下这个案子,一定要查个水落石出。”

蒋恒来到衡阳,告诉当地官府不要立即处斩那三个客官。他对这三个客官亲自提审,问道:“那天晚上你们为什么半夜离开客店?”卫三回答说:“回大人的话,我们三人不是本地人,这次出来是为了做买卖。因为第二天要到60里外去看货,所以半夜动身。当时店里的人都在睡觉,故而不辞而别。”蒋恒又问:“卫三,你的刀为什么有血迹?你要如实招来!”卫三又说:“小人确实不知刀上的血从何而来。我在睡觉前曾洗刷过我的刀,不知为什么第二天上面竟有血迹。小人的话如有半句假话,情愿受死!”

蒋恒初步断定这三个人并非凶手,他给李世民写信谈了自己的想法。李世民回信说:“爱卿复查此案细而有加,令我十分高兴。我看追查真凶,不妨采用打草惊蛇之计。”至于如何采用打草惊蛇之计,唐太宗并未详谈。蒋恒知道这是唐太宗有意考验他。

蒋恒苦想了整整一个晚上,终于有了主意。

第二天,蒋恒让板桥客店的所有人员都到官府集合。人到之后,蒋恒又说人不足数,次日再来。他只留下一个80岁的老婆婆,与她说了一些有关无关的话,很晚才放她回去。老婆婆刚出门,蒋恒就吩咐一个狱卒说:“你秘密跟踪老婆婆,看谁主动与她说话。”狱卒紧跟着老婆婆不放,果然有一个男子前来问老婆婆:“官府都问了你些什么?”老婆婆实言相告。蒋恒又叫客店的人到官府集合两次,每次都让老婆婆晚走,那个男人总是向老婆婆问来问去。

蒋恒立即派人追查这个男人与店主的关系,得知此人与店主的妻子有暧昧关系,张迪为此与他闹过纠纷。蒋恒下令将这个男人逮捕,经审问这个男人果然是杀害张迪的凶手。

原来,这个凶手与张迪之妻长期通奸,为达到霸占店产、永远姘居的目的,他一直想谋害张迪。那天晚上来了三个带刀的客官,于是产生了借刀杀人、移尸嫁祸的念头。他先让张迪妻回娘家,半夜里潜入客房,用卫三的刀杀死张迪,又把带血的刀装回刀鞘。

蒋恒依唐太宗李世民的打草惊蛇之计,终于使这件疑案真相大白。李世民对蒋恒大加赞赏一番,赐给他丝绸200匹,并升他做侍御史。

装聋取证

明朝都御史韩永熙在江西为官时,江西地面太平无事,百姓都称赞韩永熙的德政比皇上还要高。而韩永熙却从不沾沾自喜,还偶尔做几件有辱自己身份的事,让百姓们抓住把柄,街谈巷议,任人胡说。

有人问他:“你何必败坏自己的名声呢?这对你有什么好处吗?”

韩永熙答道:“天子是天下第一,谁超过他,谁还能活吗?”

一次,手下来报说宁王朱宸濠的弟弟来了。韩永熙大吃一惊,想不出他来的目的,只是叫人准备了一个白木小桌,随时听用。

朱宸濠手握重兵,朝廷对他的态度一向是压制与拉拢并施。韩永熙知道,宁王的弟弟无故前来,绝非好事。

果然,朱宸濠的弟弟一见到他,便叫所有的人全退下,单独对韩永熙说道:“宁王要谋反,你要小心啊!他的军队离你这里非常近,他若起兵,最先遭殃的是你!”

韩永熙呆呆地听着,过了许久才歪着头,瞅着宁王的弟弟,又用手指着自己的耳朵,大声问:“你说什么?大声点!”

宁王的弟弟又高声地重复了一遍。

韩永熙还是皱着眉,大声说:“我的耳朵前些日子被雷击中了,听不太清你说的话。”

宁王的弟弟愕然道:“怎么会被雷击中呢?”

“你又在说什么呢?”

“我说你这个老乌龟!”宁王的弟弟不太相信韩永熙是聋子,故意用话激他。

韩永熙摇摇头道:“不行,不行,你说的话我一句也听不见,这样吧!”

他把事先准备的那个白木小桌拿出来,说,“你把要说的话写在这上面,我看了就知道了。”

宁王的弟弟只好将宁王想谋反的事全写在那白木小桌上面。

韩永熙边看边故意显出惊讶的神情,大喊可恶。宁王的弟弟写完便走了。

韩永熙立即把宁王欲谋反之事上奏朝廷,朝廷派人来调查了很久,一点证据也没有找到。当时宁王与弟弟关系又非常密切,推说根本就没有此事,并说韩永熙有意诬陷王爷,当处斩刑。

朝廷立即逮捕了韩永熙,欲定其罪。

韩永熙将白木小桌拿出来作证,这才免于一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