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人事工作的第一本心理书
47911900000016

第16章 如何让优秀的员工变得更优秀

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说明人们若长时间在一起共同生活,彼此之间就会互相影响,就会在脾气、禀性、兴趣等方面产生相近似的地方,甚至会产生同样的结果,这就是所谓的共生效应。

7.1 营造良好的氛围,促进员工的成长

我们一贯倡导“近君子,远小人”。多与君子结交,你会变得越来越优秀!

欧阳修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和政治家,他还为当时的文坛培养了一批人才,像曾巩、王安石等文学家,都出自他门下。

欧阳修在颍州(今安徽省阜阳市)府当长官的时候,有位名叫吕公著的年轻人在他身边学习。有一次,欧阳修的朋友范仲淹路过颍州,顺便拜访欧阳修,欧阳修邀请吕公著一同待客。席间,范仲淹对吕公著说:“你在欧阳修身边做事,真是太好了,你应当多向他请教作文写诗的技巧。”吕公著点头称是。

后来,在欧阳修的言传身教下,吕公著的写作能力提高得很快。

俗话说,“名师出高徒”、“将门多虎子”,这中间自有多方面的原因,但不可否认的一点即是环境对人才成长有着极大的影响。

以东晋的宰相谢安为例:谢安是我国历史上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和他的弟、侄组织了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淝水之战”;他工诗能文,著有文集。谢家自他开始,人才辈出,一直延续到5世纪末。在这二三百年间,出了谢石、谢玄、谢道韫、谢惠连、谢灵运、谢万、谢贞等著名军事家、文学家、诗人。

因此,我们多与优秀的人交往,多受他们的影响,能让你变得更优秀。如果你已经很优秀了,再与优秀的人交往,那么你们就能产生共生效应,它会助你取得事业上的辉煌!结合企业管理,下文对上述内容从两个方面进行了进一步的解读。

1)在明确分工的基础上,员工成员之间进行有效的协作,在促进个人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企业目标的达成。

2)故步自封,不懂得向别人学习,导致落后于其他团队成员。

7.2 共生效应:你可以变得更优秀

植物界有这样一种现象:当一株植株单独生长时,往往生长缓慢,而众多植株一起生长,则生机盎然。植物界的这种现象被称为共生效应。

其实,在人类的群体中,也存在着共生效应。假如让一个天真活泼的孩子长期分居独处,他极有可能会变成性格孤僻的一个人;让一个性格孤僻的孩子合而群居,则会变得开朗、健谈。因此我们说,和优秀的人在一起,会让你变得更优秀。

下面两则故事很好地体现了共生效应的作用。

在英国,有一所名叫卡文迪许的实验室,它在1901—1982年间,先后造就了大批科学家,其中有25位荣获诺贝尔奖,因此这个实验室名声大振,被誉为诺贝尔科学奖的“孵化器”。为什么卡文迪许实验室能造就这么多人才呢?其原因之一在于这里的科学家倡导并养成了密切合作的风气。

1979年,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温伯格曾说过,他之所以获奖,是因为他们学校有一种人才共生效应。经调查发现,温伯格那一届有十来个人都是美国的著名物理学家。温伯格说,那时学校教物理的老师特别棒,鼓励他们自由思考,作业也少,让他们学有余地,当时学校还有个科幻俱乐部,他们都是俱乐部的积极分子。

比尔·盖茨说过:“有时决定你一生命运的事,是在于你结交什么样的朋友。”结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共生效应具体有哪些表现呢?具体内容如下所示。

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共生效应:

1.团队中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良好竞争氛围,在促进员工能力提升的同时,也提升了企业的业绩。

2.以团队合作的形式完成某项任务。在团队里,充分发挥个人所长,弥补了个体的不足,有效合作,充分发挥了团队的作用。

7.3 让员工与团队一起成长

既然“共生效应”在育人方面有这样大的作用,为了培育更多优秀人才,我们就应该充分重视和利用它,以促进员工与团队一起成长。具体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呢?下文提供了相关的建议,以供企业管理者参考。

7.3.1 创建良好的工作氛围

工作氛围是一个看不见、摸不到的东西,它是在员工之间的不断交流和互动中逐渐形成的。

工作氛围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员工工作效率的高低。因此企业管理者应努力营造一个相互帮助、相互理解、相互激励、相互关心的工作氛围,以此来提升员工工作积极性,进而产生合力。同时,也只有在这种氛围下,企业和员工才可以一起成长为参天大树。

7.3.2 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团队的竞争力

企业应构建完善的培训体系,让员工感到在企业工作不仅是一个不断付出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提升自我、完善自我的一个平台。

企业通过不断地对员工施以培训,可以打造出一支高绩效的团队,从而使企业从优秀到卓越,基业长青!

7.3.3 建立良好的人才激励机制

企业应建立良好的人才激励机制,以满足员工多样化的需求,从而最大化地激发员工工作热情。具体来说,在构建激励机制时,需注意如下三点要求。

(1)加大物质激励力度,以激发员工的潜能和创造力。建立以绩效为依据的分配制度,员工凭能力竞争上岗,靠贡献领取报酬,形成一个向能力倾斜、向贡献倾斜的分配机制,以此来调动员工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注重精神激励机制作用,以精神因素鼓励员工。对于一些工作表现比较突出的优秀员工,除了物质激励外,还需采用精神激励的方法,给予必要的荣誉奖励。

(3)将长期激励机制和短期激励机制有效结合起来,以保持核心员工队伍的稳定,同时增强员工与企业荣辱与共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