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人事工作的第一本心理书
47911900000021

第21章 不要盯着下属的错误不放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错误让我们看到自身的缺点与不足,这样我们才能从错误中逐渐成长起来。

4.1 如果你不想犯错误,那就什么也别干

杰克·韦尔奇认为:管理者过于关注员工的错误,就不会有人勇于尝试,而没有人勇于尝试比犯错误还可怕,它使员工故步自封,拘泥于现有的一切,不敢有丝毫的突破和愉悦。

3M公司有一个很著名的做法,就是鼓励“Honest Mistake”(美丽的错误)。也就是对于员工创新中的失败非常宽容,允许他们犯错误。3M从来没有过员工因为希望多做点事情,结果没有做好而被惩罚的例子。这样一个宽松的环境,也有利于激发创新精神。其实,很多伟大的发明都源于这些美丽的错误。

为3M赢得巨大利益和声誉的“Post-it(报事贴)”就源自于一个技术错误。3M的一位工程师在新产品实验中弄出了一种胶带,但这种胶带粘什么都粘不牢,随便一撕就会掉。3M以胶带制造技术闻名于世,该工程师却弄出了这样一种粘不牢的胶带,其尴尬可想而知。但3M后来成功地将此技术运用到了办公室贴纸上,大受市场欢迎。

3M公司的一个重要信条就是“只有容忍错误才能够进行革新”。在3M,管理层会给员工最大的自由空间去试验新点子,把“失败当作学习的过程”,让员工在没有后顾之忧的情况下去构想、创新。

同样,西门子公司对员工的错误也很宽容。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说,我们允许下属犯错误,如果那个人在几次犯错误之后变得“茁壮”了,那对公司是很有价值的。在企业日常的经营管理工作中,对于员工工作中的失误,不少管理者可能会有如下两种反应。

1)员工犯了错,但并非根本性的错误,就对员工劈头盖脸一顿训斥。

2)因员工知识、经验等方面的不足而提出的相关建议,主管对此不屑一顾或嗤之以鼻。

4.2 犯错误效应:不完美的人更受欢迎

“犯错误效应”,即小小的错误反而会使有才能的人提高人际吸引力。

美国心理学家阿伦森进行了一则命名为“犯错误效应”的实验:在一场竞争激烈的演讲会上,有四位选手,两位才能出众,几乎不相上下,另两位才能平庸。才能出众的一名选手在演讲即将结束时不小心打翻了一杯饮料,而才能平庸的选手中也有一名碰巧打翻了饮料。

实验结果表明:才能出众而犯过小错误的人更有吸引力,才能出众但未犯过错误的排名第二,而才能平庸却犯错误的人最缺乏吸引力。

其实,对于那些取得突出成就的人来说,出现类似打翻饮料这种微小的失误,不但不会影响人们对他的好感,反而会让人们觉得他真诚、值得信任。假如一个人表现得完美无缺,从表面我们看不到他的任何缺点,那会让人觉得这个人不够真实,他在别人心目中的信任度也会降低,因为没有一个人是完美无缺的。

当然,“犯错误效应”并不是说一个人犯的错误越多,越能增加魅力。“犯错误效应”的产生是有条件的。犯错误者应该是那些具有非凡才能的人,而且是偶然地犯一些无伤大雅的小错误;如果是能力平庸的人犯错误,反而会让人更加厌恶。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在企业管理实践中,管理者需针对员工所犯错误的性质、严重程度等情况,对员工的行为进行合理的引导。

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犯错误效应:

1.鼓励员工创新并宽容员工在创新工作中的失败。

2.若员工犯了错误,需要对其进行惩罚时,企业管理者采用了恰当方法,让员工认识到所犯的错误。毕竟“惩前毖后”只是手段,“治病救人”才是目的。

4.3 合理处理员工所犯的错误

就员工惩处管理而言,企业至少需做好如下三方面的工作。

4.3.1 健全企业的奖惩制度

企业通过制定出的奖惩制度,让员工明白这一点,即允许犯错误是有限度的,有些错误是绝对不允许出现的。制定出的奖惩制度,内容应全面、明确,其内容包括实行奖惩的原则、条件、种类、方式、程序等方面。

4.3.2 培育良好的创新环境

企业应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创新平台和环境。在行动上,企业应提拔、奖励和支持那些敢于创新的员工,并给予他们从错误中学习的机会。员工勇于犯错,企业才能有创新有进步,充满活力,但是重复犯错是坚决杜绝的;除此之外,企业还需通过其他软环境的建设,激发员工勇于创新的激情。

4.3.3 帮助员工分析和改正错误

在管理中,要是员工犯了错,批评和惩罚是应该的。通过惩罚,可以达到规范员工行为、使员工在制度规范的约束下集中精力工作的目的。但是,惩罚并不是越严厉越好。严厉的惩罚不仅会挫伤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而且很可能导致人才的流失,使其跑到竞争对手那里去,弱己强敌。因此,我们说惩罚只是手段,教育才是目的,企业管理者在惩罚员工时,除执行相应的奖惩措施外,还需帮助员工分析和改正错误,让其真正认识到所犯的错误,这样才能起到良好的管理效果。

优秀的管理者在员工犯错的情况下,是不会一味地责怪的。他会宽容面对他们的错误,变责怪为激励,变惩罚为鼓舞,让员工在接受惩罚时怀着感激之情,进而达到激励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