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人事工作的第一本心理书
47911900000009

第9章 你的感觉,真的那么重要

人们对事物一旦形成某种印象,则很难改变。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这种现象比比皆是。

7.1 不要拿老眼光看人

当我们还没有与他人进行实质性或深入的交往,就对某一类人产生了一种不易改变的、笼统而简单的评价,这是我们认识他人时经常出现的现象。

一个美丽的小山村里坐落着一户姓崔的人家,这户人家有两个儿子。哥哥崔波、弟弟崔涛。两兄弟一边在家帮父母操持农活,一边勤读诗书。

一天,弟弟崔涛身穿一件白色的衣服去访友,不料路上下起了大雨,当时可谓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于是他硬着头皮顶着雨一路小跑。等跑到了朋友家,他已是一副“落汤鸡”的模样。

朋友见状,拿出自己的一件蓝布大褂给他换上,在朋友家,闲谈了一会儿诗文,吃过晚饭,天已渐黑,于是崔涛告别朋友,起身回家。

崔涛快走到自己家门口时,忽然听得自己家中的狗对自己一阵猛叫,那狗见崔涛并没有停下脚步的意思,正欲扑向他。崔涛见状,十分恼怒,对狗吼道:“真是瞎了狗眼了,连我都不认识了!”说罢便抄起一根棒子,他准备给这只狗一点教训。

“哎,别打它了。”听到外面的动静,哥哥崔波叫住了弟弟,并制止住了狗的叫声。

“你也不能全怪它。你想,你白天穿白色衣服出去,晚上天黑了,你又换了一身别的颜色的衣服回家,狗儿看不清,它能不这样吗?”崔涛一听,这话也有理,就没说什么,转身进屋了。

上述故事中的小狗起初没能认得出自己的主人,其原因在于它对崔涛形成了一个印象,即穿白色衣服的人。要是崔涛回来时是白天,小狗能看清他的模样,也就不会冲他叫唤了。可偏偏是天色较暗了,所以小狗就根据其白天形成的印象来做出判断,当它看到穿着另一身衣服出现的人时,忠诚的小狗当然要提高警惕了。

动物如此,其实我们人类又何尝没有犯这种错误的时候呢?由于每个人的时间、精力是有限的,我们不可能对所需了解的人做一个透彻的了解,故我们常会根据某一类别的人的特征,来对其中的个体做出判断。这种做法也并非完全不可取,但需谨慎使用。

宋朝的宰相晏殊,有一次,他路过扬州大明寺,让随员念壁上的诗,但不许事先念出作者的姓名、籍贯等背景,而是在听出是好诗之后,再询问作者的情况。晏殊正是用这种方法,发现了诗才出众的王琪,即将他由县主簿推荐到集贤院。

晏殊的这种特殊做法,现在看来仍有现实意义。只有从实践效果去发现和识别人才,才能做到选贤任能。是诗人,就要看他的诗作;是科学家,就要看他的科研成果……这才是客观、公正的选人标准。

我们说仅凭群体的属性、外表等方面来评价一个人,往往比较片面,其主要表现有如下两个方面。

1)对个体、群体过于简单化分类。如认为老年人是保守的,年轻人是爱冲动的;南方人是怎样的,北方人是怎样的……

2)用固有的思维或想法看人,对他人形成不合理的偏见。如因“先入为主”留下的印象,形成了对他人的成见。

7.2 刻板效应:经验也有不准确的时候

刻板效应,又称定型效应,是指人们用刻印在自己头脑中的关于某人、某一类人的固定印象,以此固定印象作为判断和评价人依据的心理现象。

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包达列夫做过这样的实验,将一个人的照片分别给两组被试者看,照片的特征是眼睛深凹,下巴外翘。给甲组介绍情况时说“此人是个罪犯”;给乙组介绍情况时说“此人是位著名学者”,然后,请两组被试者分别对此人的照片特征进行评价。

评价的结果,甲组被试者认为:此人眼睛深凹表明他凶狠、狡猾,下巴外翘反映着其顽固不化的性格;乙组被试者认为:此人眼睛深凹,表明他具有深邃的思想,下巴外翘反映他具有探索真理的顽强精神。

为什么两组被试者对同一照片的面部特征所做出的评价竟有如此大的差异?原因很简单,是人们对社会各类的人有着一定的定型认知。把他当罪犯来看时,自然就把其眼睛、下巴的特征归类为凶狠、狡猾和顽固不化,而把他当学者来看时,便把相同的特征归为思想的深邃性和意志的坚忍性。

刻板效应是经过两个途径形成的:一是直接与某人、某群体接触,将其特点固定化;二是由他人的间接信息影响形成。间接的信息影响,就是刻板效应形成的主要原因。

当一个人看到他人时,常常会不自觉地按其年龄、性别、职业、地域等特性对他进行归类,并根据已有的关于这类人的固定印象,作为判定对方个性的依据。诚然,居住在同一个地区、从事同一种职业的人总会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因此,刻板印象一般来说都还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刻板印象毕竟只是一种概括而笼统的看法,并不能代替活生生的个体,因而出现“以偏概全”的错误总是在所难免。如果不明白这一点,在与人交往时,很可能会导致人际交往的失败,自然也就无助于我们获得成功。

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刻板效应:

1.部分领导者认为爱挑毛病的人一定是“刺儿头”、活泼好动的人一定办事毛糙……

2.工作能力强、业务表现好的员工,但因领导对其有成见,存在刻板印象,使他一直得不到重用。

7.3 降低刻板印象的负面影响

前文我们也略微提及刻板效应的积极作用,然而,它也有其不利的方面。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如何才能降低这一心理效应给我们工作中造成的不利影响呢?下文提出了三点要求。

7.3.1 评价员工要以事实为依据

由于刻板印象这一心理现象的存在,人们不仅对接触过的人会产生刻板印象,还会根据一些不是十分真实的间接资料对未接触过的人产生刻板印象。对此,企业管理者在对员工进行评价时,需要有事实做依据,做到有理有据。具体而言,如下两点要求是企业管理者需要注意的。

1)要做到公平待人、消除对待他人不合理的偏见。在了解事情原委的基础上,做出客观的评价。如有这样一个例子:某员工给人的印象可能是比较爱攻击别人,当他与别人闹矛盾或发生争执时,我们通常都会认为是该员工的错误,而忽略了该事件背后的真实情况,显然这样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2)加强自身的学习,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企业管理人员需通过学习,不断地验证原来刻板印象中与现实相悖的信息,最终克服刻板印象的负面影响而获得准确的信息。

7.3.2 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待员工

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古今中外无数事实给我们许多启示:爱迪生被称为发明大王,但他小时候考试却常常不及格,被老师骂成“不折不扣的糊涂虫”,在此不一一列举。

所以,作为企业的管理者,要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待员工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纵然员工在以往的工作中有不良表现,但他在今后的工作中做出了改进,企业就要给予肯定和承认,另外还要为他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7.3.3 用辩证、全面的观点来看待员工

每个员工都有其长处,也有不足,企业管理者不能只了解其缺点的一面,而不了解其优点的一面。总之一句话,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这种主观、武断的论断定会严重挫伤员工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