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我去行政办盖公章,一推门,办公室主任尹长青正在笔记本电脑前紧张地写着什么资料,嘴上叼着一支烟。见我进来,他赶紧把烟掐掉。我笑了:“小伙子,少吸点儿烟啊!”他憨憨地笑了,有点儿不好意思。这种情况已经不止一次了。其实有时候远远地看到他边走边吸烟,为了给他面子,我便装作没看见,绕道而行。但他的烟瘾实在是有些大,常常在吸烟时恰好碰上我,他总会本能地躲闪或赶紧把烟掐掉,有时躲闪不及,便会对着我嘿嘿傻笑,真是可爱极了。
爱吸烟算是这小伙子唯一比较明显的缺点。其实,我是打心眼儿里喜欢长青。算起来他今年已三十七岁了,但在我的眼里,他一直都是一个小伙子。我来这所学校当校长这么多年,可他硬是没“老”过,不只是那张年轻的面孔一直没见“岁月的痕迹”,而且他雷厉风行干净利落的年轻人作风也一直没变。每次看到他,他都是那么阳光,勃勃朝气扑面而来。长青,名如其人,或者说人如其名。
曾经和长青聊天,我问起他的经历。他说:“其实从选择读师范院校起,自己就对前程做了一个规划,将来一定从事自己喜欢的教育工作。原因来自于在师范院校学习和在实习单位锻炼的一些感受:第一,觉得教育行业比较单纯,没那么多复杂的社会因素;第二,与孩子相处感到快乐、开心;第三,与老师相处,融洽、自在。”
我问他:“从教以来,你的所见闻所感,是不是和你当初的想法吻合呢?”
他说:“当然。我当老师以来的经历充分证明,我的选择是对的,教育工作适合我:简单而快乐,繁忙而充实。”
我刚到这所学校当校长时,给老师们讲了新教育理念,讲了课堂改革的想法。长青很是激动,当晚便给我写了一封不短的信,第二天交到我办公室。信中不仅谈了他对新教育理念的认可,也不仅仅表达了愿意投身新教育实验的决心,而且还谈了对在我校实施新教育的一些具体建议。当时我就觉得这小伙子聪明,好学,肯动脑子。
新教育实验六大行动之一,便是“构筑理想课堂”。在我校,构筑理想课堂的具体体现便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而教师则只是引导者。作为历史老师,尹长青一直有个朴素的愿望,就是让自己的课堂对学生更具有吸引力,成为学生喜欢和怀念的课堂。注意,在这里,他课堂改革的着眼点在学生那里,换句话说,尹长青进行课堂改革不是从理念出发,或简单地按学校的要求按部就班地做,而是首先从学生出发。而“从学生出发”的第一步,就是了解学生学习的困难在哪里,他们最需要什么。
通过对学生的调查研究,他发现学生主要存在两个问题:第一,学生不知道怎么预习;第二,不知道如何“对学”(即两个同学互相讲解)和“群学”(即小组内彼此研讨)。
对第一个难点,尹长青的做法是全员培训,教给学生预习的具体方法。他首先要求学生准备两支不同颜色的笔,并向他们说明,预习做笔记时用红色的,做达标检测时用蓝色或黑色的。怎样去预习呢?尹老师对学生们说:“要结合导学稿的学习目标,它是我们这节课要了解的重点知识,大家要根据学习目标预习并在书上相应地方做上笔记。”
教了之后就让学生们试做。刚开始,有的学生做得满本书都是符号、都是笔记。尹长青想,他们显然不知道哪些是需要重点把握的。于是他更加具体地以某课为例,结合学习目标,教学生做预习笔记,这样一来,学生逐渐明白了预习笔记原来是这样做的,预习应该这样来掌握知识。大概经历了四五节课,绝大部分学生掌握了预习和做笔记的方法。对于极少数依然不会的孩子,尹长青便在课后个别询问、辅导和检查,直至最后人人都会。如此全员培训,当然很花费时间,有时候甚至一节课的教学进度都难以完成,但尹长青坚信教会学生怎样去预习和笔记,就是“授之以渔”,就是为学生的终生学习打基础。后来的课堂教学效果果然证明“磨刀不误砍柴工”。
对于学生不知道怎样“对学”和“群学”这个难点,尹长青的策略是对所有小组长进行严格的培训。他首先对小组长们说“我是你们工作坚强有力的后盾,每个组长的组织表现也与小组的考评量化密切相关”,然后教给他们方法。尹长青对小组的要求与指导非常细致。比如“对学”时,小组内谁与谁“对学”不仅要分好工,而且还要做好监督;又如“群学”时,他要求小组长收集本组的问题,还要求组内每个成员要发言,尤其是本组较差的同学;再比如分组展示的内容,包括上台板书的内容,都要明确到人,还要安排好由谁来做笔记;甚至上台口头展示的同学不能带书,只能脱稿讲解。诸如此类,尹长青都做了不厌其烦的要求。这样培训后,组长们都知道怎样组织“对学”和“群学”了。接下来,尹长青再辅以小组考评机制,做得好的加分,否则扣分。于是学生也就有了比拼的劲儿。
前面说了,长青是一位肯动脑子的老师,所以在他的课堂上,他也鼓励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或解决有价值的问题。但学生一旦放开,必然空前活跃,这又该怎样把控课堂秩序?毕竟一节课的时间有限,一个班九个小组,就算一个小组派一个同学展示发言,时间也不够。于是他根据时间调整,比如这节是前四组,下节就后五组,一定要做到公平,宁肯教师少讲些,也一定要让学生们充分发言。学生很在乎这个。
记得有一次上课,尹长青让学生设想:张骞通西域的过程中可能遇到哪些艰难险阻?这说明他身上有哪些品质?他话音刚落,一双双小手就举了起来。王同学说:“他可能遇到野兽攻击,说明他有冒险精神。”李同学说:“他有可能迷路,因为那是一个从来没人去过的地方,说明他是一个坚强勇敢的人。”夏同学说:“由于饮食不习惯,他可能会生病,说明他敢于挑战自我。”张同学说:“他可能会遭到外族的攻击,被以为是侵略者,这说明他不怕牺牲。”叶同学说:“他不懂外族语言,需要学会手语,说明他好学,学习能力强。”学生的回答中有些内容完全超乎教师的预想,思路之开阔、道理之明显,让尹长青看到了学生的潜力。但如果没有教师为学生提供舞台,这些潜力便永远只是潜力而已。
尹长青说:“课堂,看似是我们老师的,实则是学生的,那是他们的圣殿,在那里,理应找到属于他们的东西,知识、快乐、团结、碰撞、比拼都应在那里闪现。”
他不但这样说,也尽量在课堂上这样做。
几年前,尹长青便通过竞聘担任了学校中层干部,先后在校团委、德育处、教务处、发展室、行政办担任部门负责人,其忙碌程度可想而知,但他依然在课堂改革中探索着。每当看到长青紧张而充满朝气的身影,我就总是想到当初他给我的信中写的几句话:“说实在的,我也是想在教育战线上干出点儿名堂的年轻人,对教育我也有自己追求的梦想……”
我对长青说:“圆梦永无止境,我会随时注视着你的!”
2013年5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