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疑案
47916900000031

第31章 国外历史悬案(15)

林肯的遇刺本来就是美国历史上的一个难解之谜,前谜未解,后谜又至,杀死肯尼迪的凶手究竟是谁?事情的真相如何?没人能知道答案。

相关链接——肯尼迪

肯尼迪 (1917~1963),美国第三十五任总统(1961~1963)。生于1917年5月29日,卒于1963年11月22日。毕业于哈佛大学。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肯尼迪指挥的鱼雷艇被日本海军击沉,身受重伤,逃上敌后荒岛,后来率领士兵归队。29岁时,肯尼迪竞选众议员获胜,连任3届(1947~1953)。在国会里,肯尼迪对内重视社会救济和平民福利,对外反对共产主义,支持冷战。对于杜鲁门一度重压蒋介石与中共联合的政策表示不满。

1953年,肯尼迪进入参议院,当时正值麦卡锡反共运动盛行之际,大批联邦公务人员以同情共产党的罪名遭到清洗,肯尼迪对此并无异议。

1956年,肯尼迪写成《勇敢者传略》一书出版,并获得普利策奖。50年代后期,肯尼迪任参议院外交委员会委员;力主扩大援助非洲和新独立国家。此后,他的政治观点逐渐左移,在民主党内的声望也逐渐升高。

1958年,肯尼迪连任参议员。

1960年1月,肯尼迪宣布竞选总统,并以微弱多数击败共和党候选人尼克松,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他一共执政1037天,任职开始就遇到美国入侵古巴遭受惨败的事件。

1961年6月,肯尼迪与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在维也纳会谈,以强硬态度对待苏联要与东德单独签订和约的威胁。

1962年10月,肯尼迪发现苏联在古巴设置导弹,便下令对古巴施行封锁,迫使苏联撤出导弹装置。10个月后,美、苏、英禁止核试验条约签字。肯尼迪组织拉丁美洲争取进步同盟与和平队,提出的大量削减所得税的立法以及扩大人权的立法,却推迟到他死后才得以通过。

1963 年11月,肯尼迪总统在得克萨斯州达拉斯市遇刺身亡。

戴高乐为何突然辞去法国总统之职

戴高乐,法国军人、作家、政治家和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的缔造者。1890年11月22日生于法国里尔的一个天主教爱国主义家庭。1909—1912年在圣西尔军校学习,成绩优异,被誉为“未来优秀军官”。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戴高乐英勇作战,曾三次受伤,在凡尔登战役中一度被误认为已阵亡。

二战期间,当法国政府准备同德国谈判停战时,戴高乐离开法国前往英国,并于1940年6月18日在伦敦发出著名的坚持抗战号召。此后,他作为自由法兰西武装力量的领袖,带领人民积极反抗纳粹德国。

急流勇退

戴高乐在1944年8月25日,离开寄居4年又68天的英国回到巴黎,受到民众热烈的欢迎。虽然他名义上是法兰西临时政府主席,实际上却行使着政府首脑和国家元首的权力。

1945年12月,议会的制宪委员会就宪法框架达成一致:取消法国总统权力,总统由议会选举,对议会负责,政府只听令于议会。虽然戴高乐周围有不少的追随者、崇拜者,但他厌恶政党政治,也不想搞什么政党。他本人的意思是.自己就是法兰西,而政党不过是他的一部分。所以可以说,这让他与那些职业政客水火不容。

在这种情况下戴高乐于1946年6月发表一番讲演,他说:“我想对未来说句话,我和你们的分歧点就是对于政府以及政府和人民代表机构关系的看法相悖。共和国的复兴工作,希望在我离任后,你们能干好。我这是最后一次讲话。我坦诚地告诫大家,假如你们不对法国近50年的历史思索的话,不好好考虑政府权力尊严和职责的话,我想,不会过多久,你们会对今天的选择痛感后悔。”很明显,在波旁宫说这番话时,他就有离去的打算了。

离开议会,戴高乐准备去地中海附近的昂提布休息一周。这是自1939年以来他第一次度假:“面向大海思索,我就想辞去官职,悄无声息地离去,在任何的场面我都不会去抱怨;我不再担任何的职务头衔,不要退休金;我要安安静静去做我自己想做的事。”1946年1月14日回到巴黎,他批阅完许多积压的各种文件,然后告诉几位部长,他要辞职了。

扑朔迷离的离去

1月20日,戴高乐邀请所有部长共聚办公室。戴高乐平静地和各位部长握手,紧接着就谨慎读了声明:“我不赞成政党政治,可是它卷土重来。除非用武力去建立独裁政治,但我不会同意。我无法制止一切,因此,我在今天向国民议会议长递交政府辞职书,我应急流勇退。我衷心谢列位给予我的帮助,请求你们能留任到继任人到来之前,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部长们万分震惊,也十分伤心。他们都默不做声,戴高乐转身离去。他刚满55岁,精神充沛,神智清晰,正是大展鸿图的时候。法共总书记多列士评论:“离任很潇酒。”法共报纸却说他逃避困难。社会党领袖勃鲁姆却莫名其妙地说:“戴高乐离任没有理由。”大多数报刊则持遗憾和万分惋惜的态度。

由戴高乐的声明可以看出,他辞职的确是出于对当时政坛的不满,当时的人也认为戴高乐辞职只是一种以退为进的策略。按理说,戴高乐会马上出山。但事实上,他一直到1958年,才在强大的压力下再次进入政坛。可见说他突然辞职的原因是急流勇退更合适。但作为一个坚信自己就代表国家的政治家,正值黄金时期,却突然退出政坛是不可思议的。因此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他突然辞职还缺乏有说服力的说明。

延伸阅读——戴高乐的辉煌人生

戴高乐1912年毕业于圣西尔军校。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曾三次负伤。1916年最后一次受伤后,戴高乐被俘,期间五次逃跑未遂。直到1918年停战后,戴高乐才被获释。

1919年,戴高乐又应募到波兰军队任职,次年被授予波军少校军衔。在这期间,他提出了步兵和坦克在空军配合下协同作战的思想,并被聘为波兰朗贝托夫军事学院战术教官。

1921年,戴高乐回国后曾任圣西尔军校战争史讲师。1922年考入军事学院。1924年毕业后,戴高乐到美因茨莱茵区法军司令部任职。1929年,他被调往驻近东部队,1931年底回国,随后在最高国防委员会秘书处任职。

二战爆发后,戴高乐又受命组建第四装甲师,并多次发表公告,号召法国人民奋力抵抗德意法西斯的侵略。从此,他成为法国抵抗运动领袖,积极争取法国殖民地参加抵抗运动,并组建“自由法国”武装力量,配合盟军作战。

1944年6月,戴高乐出任法兰西共和国临时政府主席。在关系国家存亡的历史关头,他总是站在斗争的最前列,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和法国的解放做出重要贡献。

1945年11月,戴高乐当选为政府总理。翌年1月,因未能建立凌驾于一切党派之上的总统制而辞职。1947年4月,他又宣布成立“法兰西人民联盟”并担任主席。1953年5月,戴高乐宣布退出政界,回到家乡科隆贝双教堂村隐居,著手撰写《战争回忆录》。

1958年6月,法国各派政治势力在阿尔及利亚问题上产生了严重分歧,应当时法国总统要求,戴高乐又出任内阁总理,稳定政局。同年12月,他当选为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总统。

1969年4月,因改革议案在全民投票中被否决而辞职,此后戴高乐回到了科隆贝双教堂村,撰写其执政时期的回忆录。其中主要著作有《敌人内部的倾轧》、《剑刃》、《建立职业军队》、《法国和她的军队》、《战争回忆录》和《希望回忆录》等。

东西方冷战基于“马歇尔计划”吗

美国和苏联都想“领导世界”。美国要独霸世界,而苏联决不允许美国任意主宰世界。美国要使东欧变成所谓的“自由世界”,而苏联决不允许美国插足苏联的势力范围,美国要关心和扩展它的经济利益,而苏联要担心和保障它的安全利益。美国要在全世界推行资本主义,包括美国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而苏联要在全世界推行以自己的模式为样板的社会主义。

美国是战后头号强国,苏联是战后头等强国,它们的一个共识是,在刚刚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必须避免美苏直接交战。但是,它们之间的战略目标、战略构想、战略利益的冲突和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两种制度的对立,必然导致昔日盟友反目成仇。于是,冷战就不可避免了。这是冷战的根本起因。

杜鲁门计划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的大部分地区经过德国的掠夺和盟军的轰炸,已经变得支离破碎,工厂阴冷凄凉,寂然无烟,看不到一点生命的痕迹,道路网已经被破坏殆尽,车辆的油料已经耗完。而且随着胜利日的到来,饥荒也就像一个幽灵,在欧洲游荡,另外,随之而来的,还有近半个世纪的冷战。

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向国会要求拨款4亿美元,其中2.5亿给希腊,1.5亿给土耳其,以抵抗共产主义的侵略。最后,总统的计划通过了。

这份名为“杜鲁门主义”的文件在美国外交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标志美国已经彻底走入冷战,而且,这也是它第一次大规模介入其他国家的内战。实际上,当时希、土两国的情况并不像美国人所声称的那样严重,对此,杜鲁门心里是有数的。情况并不严重的希腊和土耳其尚且得到了美国的倾力支持,那么,对于被贫穷和共产主义困扰的欧洲,美国如何应付呢?

东西方冷战开始

这种情形下,马歇尔计划出名了。马歇尔计划,又称“欧洲复兴计划”。表面上看来,马歇尔计划是一个纯粹的经济援助计划,马歇尔在讲话中也说,这个计划不针对任何国家,而是针对“饥饿、贫穷、绝望和混乱”,但实际上人们已经知道,这个计划有着深刻的政治背景。杜鲁门说,它与“杜鲁门主义”是“一个核桃的两个半边”,它的主要目的是对付苏联。

苏联也想参加马歇尔计划。斯大林说,社会主义苏联和资本主义美国在战争年代能够合作,在和平年代为什么就不能合作呢?能够搞来美援度过经济难关,岂不是一件好事?于是,斯大林就派外长莫洛托夫带着89位经济学家来到马黎,及至到了之后,外长才了解到,每一个受援助的国家都要公开自己的经济资料备查。他一下子就傻了眠这件事涉及主权问题,是万万搞不成的。

于是,莫洛托夫一怒之下离开了会场,临行时丢下了一个警告:马歇尔计划会破坏国家主权,使德国死灰复燃,让美国控制欧洲,“使欧洲分成两个集团……在各国关系中间制造新的困难”。

由于美国多方面的援助,加上巨额美元的注入,欧洲的经济状况有了极大的改观,人们不再受严冬的煎熬,工厂有了生机,饥荒没有了,人们也更加忙碌了,欧洲总算度过了一次难关。对此,半个欧洲都对美国感恩戴德。

美国在欧洲推行杜鲁门主义的马歇尔计划的顺利进行,使美国政府在欧洲有了一定的地位,而结果导致了苏联和美国的对立。世界和平的格局被打破,陷入了东西方冷战状态。

相关链接——马歇尔计划

马歇尔计划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援助欧洲的计划,也称为欧洲复兴计划。

1947年6月5日,美国国务卿乔治·马歇尔在哈佛大学发表演说,第一次提出了援助欧洲经济复兴的方案,因此得名为“马歇尔计划”。马歇尔计划认为,当时的欧洲经济濒于崩溃,粮食和燃料等物资极度匮乏,需要的进口量远远超过它的支付能力。如果没有大量的额外援助,就会面临性质恶劣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的危机。因此马歇尔呼吁,欧洲国家应共同制订一项经济复兴计划,美国则用其生产过剩的物资来援助欧洲国家。

1947年7月至9月,英、法 、意 、奥、比、荷、卢、瑞士 、丹、挪、瑞典、葡、希、土、爱尔兰、冰岛16国的代表在巴黎举行会议,并决定接受马歇尔计划,建立欧洲经济合作委员会,提出要求美国应在4年内提供援助和贷款224亿美元的建议。

1948年4月,德国西部占领区和的里雅斯特自由区也宣布接受美国国会通过的《对外援助法案》,马歇尔计划正式执行。

马歇尔计划实施期间,西欧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25%。马歇尔计划也成为战后美国对外经济技术援助最成功的计划,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对西欧的联合和经济的恢复起了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