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考古发现
47920400000003

第3章 亚洲考古大发现(2)

婆罗浮屠方形层佛龛和圆形小塔中的佛像,再加上中心大堵波中的佛像,共计有505尊。浮雕和佛坐像的特色是表情典雅,不但接受了印度佛教雕刻艺术风格的影响,而且处处显露着印度尼西亚爪哇古代艺术的特色,如浮雕以当地人的打扮刻画世俗人物。因此,婆罗浮屠塔被人们称为印度-爪哇艺术的杰作。

婆罗浮屠塔的谜团

婆罗浮屠塔通过修整,又重新出现世人面前,被世界重新认识。但是,人们却并未因此而对其有真正了解,因为这座巨大佛塔的建造者们雕刻这座“石头上的画卷” 虽用了近百年的时间,但却未给它留下任何的文字记载。研究人员在印尼和印度等国的历史典籍和佛教经典中也未曾发现有关它的任何资料。因此,这座塔本身就成了一个巨大的历史和文化之谜。现在人们对它的了解,也仅仅是以联合国一些学者和专家在现场及其他地方考古所寻获的一些古代碑石等资料,以及考证和推测出来的一些看法为依据。因此,关于婆罗浮屠塔也就存有各种各样的意见。

首先,究竟是什么时候建造的婆罗浮屠塔?这一点始终不曾有定论。考古学家根据从跋罗婆文写的碑铭上推断,这座大型的建筑大概在爪哇的夏连特王朝统治时期建造而成,即公元772~830年间,但还是无法确定具体时间。人们只知道,1006年默拉皮火山喷发和地震发生,周围居民纷纷外逃,婆罗浮屠也随即淹没在火山灰中。此后,这座世界上最为壮观的佛教建筑便惨遭废弃,逐渐消失了。

其次,究竟是什么民族建造了这座寺庙,当初婆罗浮屠建造的目的是什么?到现在人们也没有彻底弄清这个问题。有人认为,这座塔的建造是为了安奉佛陀舍利子;有人认为,它是作为陵墓供帝王等有权阶层享用;也有人认为,它是供佛教徒朝拜的圣地;还有人认为,它是帝王为弘扬佛教所做的功德;……可是这些观点都没有可以证明其真实性的有力证据。

还有,既然婆罗浮屠塔是一处佛教建筑,所以塔内的石雕也必然是对佛教内容的演绎。但是,这里的数量众多的石雕,远超出了人们对佛教的一般理解。事实上,至今人们都不能真正了解婆罗浮屠的大多数佛像、雕石究竟蕴含着怎样的意义。在众多的佛像雕石中,仅有20%能够为人们所理解,剩下的80%人们至今都难以说清。

这座矗立在赤道上的最大的佛教遗迹,绚丽多姿的千尊佛像,虽然每天都面对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但它在考古专家看来,似乎始终都哑口无言,不会把自己的秘密说出来。

帝国回眸——埃布拉古国

埃布拉古国在考古发现以前,一直是个不为人知的国度。其都城遗址位于叙利亚北部阿拉伯与哈马之间的沙漠中,大约在公元前2900年始至公元前1600年存在。

考古发现,埃布拉古国奴隶制高度发达,占有大量的私有土地的是、王室、神庙僧侣和世俗贵族,而农村公社是以地域关系为纽带结合起来的,仅占少量土地。晚期的埃布拉古国,贫富分化非常悬殊,社会矛盾激化。

长期实行募兵制的埃布拉古国,其常备军兵种齐全、装备精良、战斗力强,国王也是凭借这股军事力量,加强对内统治,频频发动对外侵略战争的。并且大量奴隶和财富随着军事侵略的胜利和王国版图的不断扩大流入埃布拉国内,为埃布拉带来了空前繁荣的奴隶制经济。考古学家发现,一些泥板书中写着很多的指令、税款和纺织品贸易的账目,以及各种买卖契约等,还有一块泥板上写有动物名称70多种,这些都是埃布拉的工商业高度发达的证明。

然而,正当埃布拉称雄一时之际,地处两河流域的另一个奴隶制国家阿卡德王国逐渐强大。埃布拉曾被萨尔贡第一征服,其孙子那拉姆·辛统治时,横征暴敛、滥杀无辜,也曾亲率军队入侵埃布拉,并焚毁了埃布拉都城。埃布拉人民在阿卡德王国的军队撤退后,又在废墟上重建家园,使古都的繁华得以重新恢复。然而好景不长,大约公元前2000年左右,这座城市再度被游牧民族阿摩利人掳掠一空并放火焚毁。此后,阿摩利人长驱直入,到达巴比伦尼亚,建立了古巴比伦王国。而屡遭浩劫的埃布拉古国日渐衰落,终于在公元前1600年彻底毁灭。不过,究竟是由于统治者内部纷争还是由于来自北方小亚细亚的强悍民族赫梯人的侵略造成了埃布拉的毁灭,如今已成为历史之谜无法解开。

埃布拉古国使用苏美尔语和埃布拉语。埃布拉语是一种古老的语言,可能是塞姆语族的一部分,与已知的西亚语言有一定联系。

克诺索斯王宫

克里特岛是位于古希腊东南海域上的一座狭长的岛屿。因岛上风光秀丽,四季如春而被誉为“海上花园”。

在古希腊神话传说中,克里特岛及其国王米诺斯的故事是一个重要的篇章,而克诺索斯王宫这一岛上的“迷宫”,更是无数诗篇的灵感来源。当传说故事随风而逝时,人们震惊于对迷宫的再现。它的重现人间,也是世界考古史上的一件大事。考古学家穿越时间的长河,追寻神话中的国度,终于使古老文明的神秘面纱得以揭开。

克诺索斯的神话传说

在古希腊的神话传说中,克里特国王米诺斯是众神之王宙斯和腓尼基公主欧罗巴的儿子。据说欧罗巴曾做过一个梦,梦见两个女人在其面前出现,其中一个女人穿着古希腊式长袍,对另一个穿着本地服饰的腓尼基女人说:“我要带你走,美丽的公主,你将成为众神之王宙斯的妻子。”腓尼基女人试图把她留住,可还是被古希腊女人带走了。欧罗巴醒来后,不知梦意所指。

几天后,欧罗巴与女伴在海边嬉戏,宙斯在空中窥见其美丽,于是就化身一头白色公牛靠近她。这头浑身雪白的公牛吸引了欧罗巴,她不由自主地骑上了牛背。这时,公牛突然奔入大海,将伏在牛背上欧罗巴渡海到达克里特岛。在那里,宙斯化为人形,向欧罗巴求爱。后来,欧罗巴为宙斯生下三个儿子,其中小儿子米诺斯便成了克里特岛的国王。

米诺斯是海上霸主,波塞冬是统治海域之神。米诺斯向波塞冬献上一座祭台以显示与海神的友谊,并请其赐他一头公牛作为祭品。波塞冬三叉戟一挥,一头雄壮的白色公牛从海面上分浪而出。米诺斯很喜爱这头强壮漂亮的公牛,不舍得杀之祭神,便用另一头公牛代替。波塞冬为米诺斯不虔诚的行为所激怒,于是将情欲之咒施在米诺斯的王后帕西法厄身上,让她爱上这头白色公牛,并生下一个牛头人神的怪物米诺陶洛斯,即米诺牛。

米诺斯为了掩饰这桩丑闻并囚禁米诺牛,便命戴达鲁斯这位著名的雅典工匠修建一座规模宏大、结构复杂的迷宫。并于其建成后将米诺牛囚禁在迷宫最深处,命令雅典每7年进贡7对童男童女供米诺牛享用。

这一年,又轮到雅典进贡了,雅典王的独生子忒修斯便自告奋勇地带着童男童女来到克里特。他勇敢英俊,智慧过人,很快就赢得了克诺索斯国王的女儿阿里亚娜的芳心。

阿里亚娜去找戴达鲁斯,请他帮助自己的意中人。戴达鲁斯给了阿里亚娜一团线,多亏这团线,忒修斯才在杀掉米诺牛后走出迷宫。一下子失去了怪兽和心爱的女儿米诺斯王恼羞成怒,最后得知是戴达鲁斯的线团帮助提修斯走出了迷宫。戴达鲁斯与此同也认识到了自己的危险境地,便决定带着他唯一的儿子伊卡洛出逃。米诺斯认为只要守住克里特所有的港口,戴达鲁斯就插翅难飞,却不想戴达鲁斯真的插上了翅膀。他先用轻薄的木头制成翅的形状,然后在上面涂上蜡,在蜡面又粘上密密的鸟羽。和父亲同飞的伊卡洛不一会儿便迷失了方向,他忘记了父亲临行前的嘱咐,渐飞渐高,结果被炽热的太阳熔掉蜡羽,坠入海中,葬身鱼腹。

戴达鲁斯在西西里岛上的库迈平安降落。而追杀戴达鲁丝到西西里岛的米诺斯却被库迈国王的女儿们设计所杀。死后的成了冥界的判官。

“迷宫”重现

1883年,几个农夫在克里特岛东部偶然发现了一些古代祭祀器物。他们把这些器物卖到集市,非常畅销。当地人看到强大的市场需求,纷纷投入挖掘中并陆续挖出了一些有价值的器物。这同时也激发了考古学家的热情,他们纷纷来到克里特岛,对其进行考察发掘,试图找出神话中的迷宫。而英国人亚瑟·伊文斯,是真正揭开克诺索斯王宫之谜之人。

当伊文斯1893年来到克里特岛时,已有很多人在克诺索斯挖掘出了壕沟,发现了一堵坚实的城墙和许多石制坛罐。伊文斯买下了克诺索斯一部分土地的使用权,并在正式发掘前多次勘察克里特岛地形,寻找可能的宫殿中心遗址所在地。伊文斯于1900年3月发现了一座大型宫殿遗址,不久后又在王宫遗址处又发现了第一幅壁画。此画据考证绘制于公元前1500年左右。年代如此久远的画像,保存却如此完好,简直是个奇迹。

伊文斯进一步挖掘王宫遗址,王座室、打阶梯等陆续被发掘清理出来。台阶、走廊、宫室、浮雕、壁画……这些发现一个接一个,令他兴奋不已。在墙壁、柱头、壁画和雕刻印章上,伊文斯还发现了海上霸权的标志三叉戟,这表明克诺索斯王宫的国王与海洋联系密切。他还发现了许多了许多器物具有迈锡尼特征。种种迹象表明,与迈锡尼文明相比,在克诺索斯发现的文明更为古老。伊文斯以神话中国王米诺斯的名字将其命名为“米诺斯文明”,也称“克里特文明”。

克诺索斯的第一期发掘工作只持续了两个多月,受天气炎热、疟疾流行等原因影响,到了六月,伊文斯被迫停止发掘。克诺索斯王宫的大部分在停工之前已得以重见天日。

克诺索斯王宫出土后,是一座多层平顶式建筑,规模巨大,占地2.2万平方米,有1500多间大小宫室。东宫和西宫由1400多平方米的长方形中央庭院联结成一个整体。有国王宝殿、王后寝宫,还有庙宇(双斧宫)、珍宝库、住所等建于庭院四周。西宫位于高坡地区,大部分宫室为3层建筑,东宫位于低坡地区,多为4层建筑。用来支撑屋面的立柱,均由整棵百年大树锯刨而成。这些立柱远远望去,上下一般粗细,显得雄浑而协调。有长廊、门厅、复道、阶梯等将各建筑连接起来,可谓千门百户,曲径通幽。此外,还有一对对用陶土烧制的有着宗教含义的U字形黄色牛角装饰在逶迤漫长的屋檐上。

对王宫历史的推测

考古学家在克里特岛上,发现了若干个王宫的遗址,每个王宫都是一个繁华地区的中心,伊文斯发掘的克诺索斯王宫是其中最为宏大、建造时代最晚的王宫。

据推测,克里特岛上由于地震频发,因此在历史上曾对克诺索斯王宫多次重建。王宫以木石结构建筑而成,以规整的石块砌成墙壁,而屋顶、窗户则是木结构。考古学家根据王宫不断重修的特点,认为克里特文化应分成王宫以前时期(约公元前3000年)、旧王宫时期(约公元前1900年~公元前1700年)、新王宫时期(公元前1700年~公元前1450年)以及王宫以后时期(公元前1450年~公元前1100年)。米诺斯文明,于旧王宫时期开始形成并初步发展,起始达到鼎盛大约是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公元前1400年销声匿迹。

从发现的遗址看,主要是在克里特岛的中部和东部地区,最初兴起了国家,有克诺索斯、法埃斯特、马里亚、古尔尼亚和菲拉卡斯特罗等众多小国。其中最强盛的是克诺索斯和法埃斯特,拥有繁荣的城市和港口。

考古学家推测,克诺索斯在旧王宫末期,已成为当时岛上的政治和经济中心,并对爱琴海上的一些岛屿和希腊半岛上的某些区域进行控制。在最辉煌的时期,米诺斯王曾称雄爱琴海,拥有无可匹敌的海上舰队,遍及整个爱琴海地区商站和殖民点,东科达罗得岛和小亚细亚的米利都,西北达希腊本土的迈锡尼、雅典和底比斯,最西甚至可能达到意大利的利巴拉群岛。此外,克里特和埃及有密切的联系,米诺斯人的形象在埃及墓室的壁画当中经常可见,有的是来朝使者,有的则是被埃及人掳来的奴隶。

米诺斯文明是公元前15世纪前后爱琴海地区文明成的高度代表,随之出土的青铜器、陶器、金银制品等精美文物,也都是这一文化繁荣发达的反映。克里特的青铜器与中国大量使用的青铜礼器不同,它以工具和武器为主,也有一些被用来制造首饰、酒器、食器等。其技术高超的青铜器制造,在硬度和韧性上达到了完美的平衡,造型精致典雅,令人称叹。

早期的陶瓷制品的特征是线状的螺旋、三角、曲线、十字、鱼骨纹等。到了中期,描绘鱼、乌贼、鸟和百合等图案较为普遍。花和动物直到晚期依然是主角,且以章鱼、海豚、海胆和海盘车等海洋生物的反复使用作为装饰的基本图案。其中在克诺索斯出土了一种形体近圆球,无颈,圈足的特殊器型,其两旁有短提耳,器体上绘有白色的百合花,达到了相当高超的艺术水平。

此外,米诺斯人还发明了文字,约公元前2000年首先出现了象形文字。由于其比较繁琐,到公元前1900年时,线形文字开始被人们使用,这种文字简单便利,被后人称为“线形文字A”。这些刻写在泥板上的文字,存放在王宫的储藏室中,本来只是作为短暂保留之用,可是后来一场大火将王宫烧毁,泥板被烧成了陶片,而这些文字竟阴差阳错地保存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