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两性关系夫妻吵架大全
47971700000010

第10章 婆媳之争(1)

本篇话题

从古到今,中国式婚姻有一个亘古不变的主题——婆媳关系。如今屡屡掀起收视热潮的影视作品,如《麻辣婆媳》、《双面胶》等等,再次引发了激烈的讨论。最讲究道德伦理的中国式婚姻,遭遇最尴尬的道德难题——中国式婆媳关系。

在众多经历了婚姻洗礼的夫妻之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潜规则:爱情是两个人的事,而婚姻绝对是两个家庭之间的事。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婆媳关系是家庭中环环相扣的重要人际关系。想要化解旷日持久的婆媳矛盾,就要先弄清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婆媳之间的矛盾难以调和。

1.解析中国式婆媳的心理暗战

从古到今,中国式婚姻有一个亘古不变的主题——婆媳关系。

如今屡屡掀起收视热潮的影视作品,如《麻辣婆媳》、《双面胶》等等,再次引发了激烈的讨论。最讲究道德伦理的中国式婚姻,遭遇最尴尬的道德难题——中国式婆媳关系。

在众多经历了婚姻洗礼的夫妻之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潜规则:爱情是两个人的事,而婚姻绝对是两个家庭之间的事。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婆媳关系是家庭中环环相扣的重要人际关系。想要化解旷日持久的婆媳矛盾,就要先弄清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婆媳之间的矛盾难以调和。

很多心理学家认为,中国婆媳的相处属于世界难题。

(1)有意思的“等差之爱”

首先,婆媳关系是一种特殊的家庭关系,婆媳二人既没有血缘关系,也不同于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关系,因此缺乏天然的聚合力,在归属感上有所区别,容易形成“等差之爱”。从心理上讲,婆媳往往对对方都有自己的心理期待和心理底线,这种底线又是自己的底线,大都是从自身利益出发的,“站着说话不腰疼”。一旦无法满足对方的预期,婆媳双方就因此而渐生嫌隙。事实上,对各自家庭和家人的厚此薄彼和亲疏之争,正是婆媳矛盾的一个重要原因。

(2)婆媳关系的代沟

婆媳关系中客观存在着婆媳两代人不同的社会观念差异。婆媳由于成长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经历下形成的价值观念有很大差别,各自的兴趣、爱好、生活习惯和处世方式也各不一样,家庭消费观也往往截然不同,如果彼此不能适应和宽容对方,就会产生隔阂。比如,在婆婆一方,容易受传统思想的影响,而管制、挑剔媳妇;在媳妇一方,容易自恃自己有文化、有独立的经济地位,不满足于受管,而要求在家庭中有更高的话语权。传统观念与现代意识的冲突,使婆媳关系出现危机。加之婆媳同为女性,心思细密,往往一点儿小事,就能引起强烈反应,提高矛盾冲突的概率。

(3)情感之争

在现代婆媳关系中,体现得最明显的便是情感之争论,有心理学家表示,这种情感争论完全是潜意识的。婆婆多年来习惯于照料子女的母亲角色,儿子婚后的生活重心则更多偏向自己的小家庭,她们常常无法立即适应这种变化,也不放心由别人照顾儿子,所以免不了事事插手,引起媳妇不快。而儿子和媳妇之间的亲密,也会让婆婆产生被冷落之感而迁怒于媳妇。尽管婆媳难处比较常见,但并不是所有的婆媳关系都是充满火药味的。有些婆媳间的关系也十分融洽,互相尊重,互相体贴。心理学家指出,要达成婆媳间的这种和睦相处,需要婆婆、媳妇和儿子三方的共同努力。

首先,需要婆媳双方调适内心期待值。婆媳之间难免发生意见分歧,也难免出现对问题处理不当的情况。面对矛盾和差异,要站到对方立场上考虑问题,采取彼此宽容的态度。婆婆作为长辈,要有接受新生事物的意识,同时逐渐适应新的家庭结构,把儿媳当成亲生女儿一样予以关心、爱护和帮助;媳妇作为晚辈,要懂得体谅婆婆的难处,尊重和理解婆婆的个人习惯,主动沟通,贴心关怀;在婆媳这对矛盾体中,儿子的作用举足轻重,不能介入和偏向任何一方,而是应该积极主动地在母亲和妻子之间进行感情的调适与沟通,同时注意营造宽松、自由的家庭气氛,增加家庭生活的情趣,及时抵消和疏解婆媳间的不愉快。主动发展爱的能力,培养爱的责任,可以有效地化解家庭生活中的矛盾纠纷。

2.婆媳交锋的4大战略

论现在婆媳间的相处之道,并无万全之策。正所谓清官难断家务事,即使能断,也是婆说婆有理,媳说媳有理。心理学家经过长期研究得出结论,四大战略可以让你在婆媳战争中赢得先机:

第一战略:不要试图改变对方

处理婆媳关系,不少人容易走两个极端。一是放任不管,老人爱怎么着就怎么着。二是什么都管,老人说什么做什么都不称心。单是从方法论角度说,如此做法肯定不妥。由于临时组合,婆媳之间缺乏沟通基础,容易产生矛盾是十分正常的。对于同居一室的公婆,媳妇不能事事都干涉,也不能放任不管。特别对于一些原则性的问题,比如溺爱孩子的问题,要勇敢地坚持原则,努力改变老人的观念。毕竟时代不同了,老人也应该与时俱进。切莫一味顾及老人脸面而听之任之,到头来害的可是孩子。而且还会导致矛盾加剧,以至于今后不可收拾。但改变也得讲求方法,就是态度上要坚决,方法上要委婉,不能因为一件事闹僵关系。切记:老人不是学生,可不喜欢小辈们给自己上课,因势利导很重要。

第二战略:适者生存

俗话说得好,世界上有两件事最难。一是把别人口袋里的钱装进自己口袋,二是把自己脑袋里的思想装进别人脑袋。所以说,改变一个人是不容易的,尤其要改变一个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已经顽固成形的老年人。为此,对于一些非原则性的问题,比如照顾孩子生活的方式方法问题,如果不易改变或不能改变,那么作为小辈分的媳妇,就要学会适应了。其实只要过了思想关,有时会突然发现,原来按照公婆的意思行事也挺好,也没什么不妥。任何人都不是圣人,况且公婆的生活经验肯定要比年轻人丰富。要相信自己,也要相信公婆。实践证明,唯有信任才能和睦相处。切记:不要认为自己总是对的。只要有这个想法,其实就是错误的开始。生活中,适应是最大的智慧和能力。

第三战略:宽容的心是味良药

适应并不是一件易事,这和每个人的适应能力有很大关系。有的人很会调整心态,对外界刺激适应能力很强;而有的人却比较封闭,追求做一个独立而完整的人,很难和外界融为一体。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在这种根本无法心情愉快共处一室的情况下,就只能采取宽容策略了。自己不想做,也不要挡着公婆做。如果怕公婆的行为影响自己的情绪,这时候倒可以采取放任的态度,躲到一处享清闲。这样做,虽解决不了矛盾,但可以减少因情绪冲动而导致矛盾升级的可能性。也就是人们说的,“惹”不起就“躲”!切记:要学会抓住主要矛盾,在生活中,一家人和谐相处是最根本的。与此相比,其他一切都不重要。切莫为了幸福而去制造矛盾。

第四战略:三十六计走为上策

对于不能改变,不能适应,也不能宽容的人来讲,那就要注意了。既然怎么“打”都“打”不赢,就不要再坚持瞎“打”了,一定要贯彻三十六计中的上策——走,也就是放弃。尽管所有矛盾都是可以转化的,但成本太高也不划算。既然矛盾双方始终存在、不可消灭,那干脆就分而居之,铲除引发矛盾的战场。花钱雇保姆,虽然破费点儿,也不如自己家人照顾得尽心,但却可以保全家庭。婆媳问题,很多其实并不是性格问题、价值观问题,而是老人突然之间从农村或其他城市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离开了原有的生活基础,在情感上适应不了所致。人在满足了生存和安全需求后,毕竟要靠精神生活。生活上的优越,并不能消解老人精神上的失落。对老年人来讲,吃穿都已经不太在乎,身体健康和心情愉快最重要。如果不能排解老人情感上的问题,则会导致情绪低落、心猿意马,甚至无缘无故发泄情绪,引发矛盾。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实在无法相处,最后的、也是最好的办法就是放弃。切记:放弃不是遗弃。放弃的是矛盾,坚守的是和睦和亲情。

3.婆媳战争,男人左右

男人在婆媳关系中的位置很特殊,他兼任儿子和丈夫,往往左右婆媳战争的走向。有时候婆媳之间出了小误会,他的一句话能化解婆媳矛盾,却也能火上浇油。

心理学家总结出三句男人最不应该说的话,这三句话对夹在婆媳关系中的男人们来说,是一句都不能说的,说了就错。

(1)“我妈人好,挺好相处,你肯定做得过分了。”

错话原因:妈妈好相处是对儿子而言的。你的岳父岳母和你老婆相处也一定很好,但你和他们未必能相处得十分融洽。就如你有甲乙两个好友,他们都是你的死党,可甲和乙未必能成为好朋友。

检讨:先问问什么情况,表现出你对这个问题的关心。在妻子面前一定要站在两人共同的角度,简要分析一下症结所在,给出客观的建议。这时男人一定要将婆媳、自己的利益放在一个整体里去分析,语气上稍微偏袒自己的老婆一点儿也无妨。

(2)“我怎么和你妈没那么多矛盾?”

错话原因:媳妇难当,女婿好做!给男人们提个醒,一般女方的家庭很在意亲家的感受,生怕女儿嫁过去受气,在赡养、同住这些方面,没有过高要求,甚至主动替婆家考虑问题,体谅亲家。可男方家庭对女方父母很少体谅。

检讨:在处理身边最亲的两个女人的关系时,先不要主观地判断。你应该知道男人和女人有不同,自己和老婆也有不同。女人们的想法很敏感,因此当你处理这些问题时,需要的是稍微多一点儿的细腻心思。

(3)“只要媳妇把婆婆当成自己的亲妈,就一定能处好关系。”

错话原因:男性强调“亲妈”,就更让媳妇把婆婆和自己妈相比,这一比你老婆的心理落差就大了。媳妇没办法把婆婆当亲妈,同时婆婆也没办法把媳妇当亲生女儿看待。老话有一定道理:“隔层肚皮隔座山”、“公司不是家,婆婆不是妈。”

检讨:语气平和地告诉妻子,自己很了解她的心理,不强迫她拿婆婆当亲生母亲。婆婆是长辈,应该受到尊敬,做媳妇的讲究礼仪,才能把关系处好。

吵架经典案例31:我妈必须跟我住一起!

李建和北京姑娘贺兰结婚,李建在北京买房,两人结婚后,搬进新家。可李建却将乡下的母亲接了过来,随着母亲住了进来,贺兰和婆婆也产生了矛盾。

李建倒是一碗水端平,就事论事,从不偏袒任何一方。但有一天,贺兰和婆婆却吵了起来。进入冷战以后,有一天,贺兰来和李建谈话。

贺兰:“我不想和你妈住在一起。”

李建:“为什么?”

贺兰:“我们不适合住在一起,和我们想象的生活有出入。”

李建:“有什么出入?”

贺兰:“我不想天天过吵架的生活,我只想和你待在一起。”

李建:“一家人在一起生活哪有没矛盾的?处着处着就好了。”

贺兰:“我实在受不了了。我不想让妈在这里住了。”

李建:“我妈必须跟我住一起。”

贺兰:“如果让你选呢,选我,还是选你妈?”

李建:“这没法选择。”

贺兰:“你必须选择。”

贺兰给了李建三天时间,作最后的决定。可最后,李建却自杀了。

女性吵赢的妙招

对于女性而言,在这时,你需要了解你丈夫的心意和愿望,在这个案例里,李建平生的愿望就是要和妈妈住在一起。

在这种情况下,你不能拆散母子二人。你只能从感情上去感化母子二人,感化是你吵赢的妙招。

男性吵赢的妙招

对于男性而言,你没有必要自杀,也无须自杀。你可以选择,也可以不选择,关键要看你的态度。和你妻子的争吵中,你恰恰忘记了最重要的一点:沟通。

吵架经典案例32:这个家我是家长!

丈夫姓王,邻居们都叫他小王,媳妇叫小田。小王的妈妈,是街道上有名的事儿妈,她自己的婆婆,也就是小王的奶奶,都80多了,给她闹得还在外面租房子住。

小王他爸是有名的“妻管严”,小王呢,也很听他妈的话。

结婚当天,小王他妈就借口儿子结婚累到自己了,躺在床上不动。媳妇过门以后就是天天端饭到床前,做各种家务。街坊邻居都过来劝,小王的妈妈就是不听。因为刚结婚,小王还比较心疼老婆,也跟他妈顶了两句嘴,这下可不得了,小王妈妈二话不说,蹦起来就给了媳妇两个耳光,然后躺在地上寻死觅活,说儿子有外心。媳妇小田就一个劲地哭,哭有什么用呢,后来又是居委会的老大妈,又是他家娘舅来了,闹了三天,儿子、媳妇磕头认错,事情才算了结。但是这个婆婆不是省油的灯啊,天天就找碴闹,好像只有在战斗中她才能得到快感。不过,媳妇小田因为是外地的,家里也没有什么势力,忍了有半年了。

事情的高潮是有一年过春节,小田的父母想女儿了,一起过来过年了,来了以后,住在婆婆家,大年三十,婆婆开始找碴,开始往外轰小田的父母。

婆婆:“这个家我是家长。”

媳妇:“我知道您是家长,但我也是这个家里的一员吧。”

婆婆:“你们都滚,我要休了你。”

媳妇小田的爹实在看不下去,朝着那婆婆就是一拳,然后,炸开锅了,小王也急了,就冲上去给了他岳父一拳,两家打得不可开交……

女性吵赢的妙招

对于女性而言,面对如此凶悍的婆婆,还要作打持久战的准备,到婆婆的后方去,建立抗婆婆根据地,与婆婆展开心与心的较量,再者,还有一个最关键的问题是要拉拢自己的丈夫。

男性吵赢的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