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清末之复国大业
4810000000001

第1章 上海

经过两天的航行船队抵达上海,一船船的士兵从船上下来让港口出现一阵慌乱。

上海县令刚用过午饭正准备小憩一会,一个衙役慌慌张张的来报:“大人,港口突然来了很多的军队。”

县令大吃一惊,“军队,什么军队,哪来的军队?”

这几天太平军这下进攻苏州难道太平军顺江而来进攻上海了吗?

“大人,不是发匪有一些穿的是我大清绿营的号服,不过另一些装的很奇怪穿绿色的衣服拿的是洋枪。”

“穿绿装拿洋枪?这是哪来军队,你们没有问吗。”

“大人,这些一下船就就把港口给封锁了,我们的人都不得靠近。”

“混蛋,还不给我去探查明白。”

衙役刚要离去,一个师爷就进来说:“老爷,有人求见。”

“什么人,现在不见。”

“老爷,这人说是台湾团练的。”

“台湾团练?什么台湾团练,哪来的台湾团练跑上海来干什么。”

衙役说:“大人,那港口来可能就这什么台湾团练。”

县令一愣,“把人带进来吧。”

郑必定见到上海县令说:“县令大人,我们是从台湾来的团练,刚要上海请大人帮些忙。”

“你们怎么也通报一下,突然就到这上海来了。”

“大人事情比较突然还请大人见谅。”

“那有什么事说吧。”

“我们在海上行了两天刚到上海想大人安排个地方驻扎。”

“你们有多少人?”

“五千人。”

“什么五千人,我这小县哪来的地方让你们驻扎。”

“那就请大人和我家大人去说吧。”

这上海县令还不清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哪里肯去,“我这正好有事还请你家大人来一趟吧。”

“我家大人事务烦忙还请大人前去。”

一旁的师爷的师爷问道:“你家大人是何官职?”

“我家大人没有官职。”

上海县令道:“既然没有官职那就应该让他来见我。好了你去吧我这还有事。”

郑必定转身离去。

过了半天,又个衙役来报:“大人,那台湾团练把黄浦江边仓库给占了。”

“什么,占了仓库。”

“他们想干什么?”

“他们说他们要征用这些地方,不过他占都是空仓库。”

“空仓库,他占空仓库做什么。”

师爷在一旁说道:“老爷,现时这些兵哪里有说理的,不过看来他们还没有太放肆,大人还是去看看吧。”

“走去看看,这是哪来的匪兵。”

···

“站住你们是什么人,这里已被我台勇接管。”一队台勇拦住了上海县令。

“我是上海县令,让你们长官出来说话。”

“你们等着我去通报。”

一会之后郑克坚出来,“县令大人有失远迎还请见谅,里面请。”郑克坚把上海县令请进一所房子。

“县令大人不知贵姓啊?”

“我姓于,叫兴堂。不知将军贵姓?”于兴堂一脸的怒色答道。

“我姓郑叫克坚是台湾团练的练总也台湾知府的儿子,来的冒昧还请大人见谅啊。”郑克坚则是脸上堆笑。

“郑练总不知你突然带来我上海干什么?”

“自然是来剿匪的。”

“剿匪来我上海干什么,我上海又没有剿可剿。”

“大人误会了,我台湾乃海岛,要剿匪当然要登陆了。上海乃大港一来登陆方便,二来也离匪近,只是来的匆忙不曾打招呼县令大人勿怪。”郑克坚一劲的说好话。团练不是正规军地方上文武官员根本就不会鸟他,因为现在自己也要向朝庭表示自己所以不宜再和官员发生冲突。

“那好,既然是剿匪我也无话可说,不过贵军占仓库却是为何

“在海上颠簸了两天,将士找个地方休息,东西也要地方存不是,大人我用的都是空仓。”郑克坚说完从怀里掏出几张银票塞给于兴堂,于兴堂笑笑的放出怀中。

“大人多有打扰,见谅见谅。”

于兴堂这时也高兴的说:“好说,好说,都是为朝庭效力吗。只有不知将军准备呆多久?”

“休息一两,补些东西就走。”

“好,好,那将军你忙,我就先走了,有事差人说一声。”

郑克坚又亲自送他出去。

送走了于兴堂,跟在后面的郑必胜(这时郑必胜当任警卫营营长)不高兴的说道:“军长,为什么要给他钱,我们可都缺着。”

“现在还不宜多事,以后让他连本带息的吐出来。好了,你去叫后勤处长高大章过来。”

“是。”

···

“高大章你马上带人去县城采买各种物资。”

“是,军长。”

···

台勇在上海休息了两日,补足各种物资后,郑克坚决定明天就出发。在晚上郑克坚召开一次营以上的会议。这次会议主要的议题就是下一步全军行动的计划。

郑克坚站在上首指着地图说道:“发匪的西征军在伪翼王石达开的率领下二月一日破湘军水师,攻克湖口、九江。三月三日攻克黄梅。三月十六日破湖广总督杨霈的广济大营又连下黄州、汉阳。四月三日攻克武昌。发匪的西征大获全胜,四月十六日发匪的大军已回转南京(清朝称江宁、太平军称天京)攻江南大营解南京之围。由于我军初入江南所以情况不是很清楚只能零星的得到这些信息,而现时的情况并不明了但我们还是基本判断发匪正在猛攻江南大营。因此我决定以下几件事:一、在苏州建立情报处因为苏州目前是江苏的首府情报会集。林飞章任情报处处长。”

林飞章站起来可不敢答应:“军长,情报怎么做我可不知道,这让我怎么干。”

“是啊,情报大家都不知怎么做所以你只好勉为其难,你的连全部转为情报处,其它的人员你自己找。一边做一边学吗。”

“这,我怕误了军事。”

“好了,这是命令。”

“是。”

“二、高大章你留在上海,后勤处留一半在这里,我再留下一个营的人。在这里建立后勤站接收、采买物资。”

“是。”

“三、侦察连要探查大军前方二十里左右十里的情况。”

侦察连连长陈以和站起立正道:“是。”

“命令,明日七点全军出发。”

“是。”军官们立正回答。

次日清早,全军出发,经过五天的行军绕过苏州抵达无锡。

···

就在郑克坚领着台勇在情况一团雾水情况不明向西开进时,太平军在秦日纲等率太平军南渡之后,四月12日,太平军大败高资清军,并击毙吉尔杭阿(一说吉自杀)。13日,太平军围攻九华山,清军见主帅已死,不战自溃,三十余座营盘全部瓦解,提督余万清负伤后逃往京岘山大营。16日夜,太平军从地道攻入京岘山清军西营,守敌早已溃逃。次日,太平军继续进攻东营。由于镇江告急,向荣派署江宁将军福兴和总兵张国梁率马步兵三千人自龙潭出发,经上塘、河阳绕至镇江以东的丹徒镇,于四月20日向围攻京岘山的太平军进攻。秦日纲等见防守龙潭的清军主力已前来镇江,不积极打击援兵,反而尽弃九华山营垒,于13日经高资、下蜀、龙潭返抵天京东北的燕子矶、观音门,给镇江的防御带来了不利影响。

当秦日纲等率军东援镇江之际,石达开率领的二三万太平军于1855年四月2日占领安徽宁国府(今宣城),11日克芜湖,18日进攻秣陵关。向荣见江南大营受到威胁,急忙派总兵张国梁率部前往阻截。这时的形势对太平军十分有利。江南大营原有兵力二三万人,由于太平军东援镇江和进攻江北大营时向荣已从江南大营抽兵往援,石达开部取道皖南回京时,向荣又分调清军数千进行防堵,因而其部队被迫分布于孝陵卫、镇江、广德、溧水、宁国等宽广的地区,各处兵力都很薄弱。向荣在向咸丰奏折中诉苦说:“臣军精锐,尽已调出,存营不满五千,除去疲病守营,出队仅一千余人……。”

向荣为了要求迅即增兵,难免夸大其词,但江南大营兵力空虚,确是实情。

为了调动清军,石达开采取声东击西的战法,令其南路部队于四月23日攻占溧水。“溧水咫尺东坝,接连溧阳,均系入苏常要道而屏蔽苏、常,是江南大营的主要任务之一,太平军攻占溧水,向荣认为“大局攸关”,立即调兵遣将:令江长贵部一千四百人由句容前往堵截,“先遏内犯之路”;令明安泰部“星夜拔队,由湖熟赶往援剿”;并由大营抽调亲军千名、义勇五百名“先往助仗”,随后又令得力干将张国梁选带精兵,“驰往统领督剿”,“迅图克复”。这样一来,天京附近的清军兵力更形空虚。而南京以东的镇江是连接苏州、上海的战略要地此时只剩三千兵力,如果太平军攻镇江向荣已无兵可调,镇江一旦被太平军攻占江南则尽陷太平军之手。

在江南大营的向荣一听说无锡来了一只五千人的台勇团练虽不知底细也只好火速传令台勇急驰镇江协防。

向荣的传令兵奔入台勇军中:“将军,江苏巡抚向荣令,令台勇急赴镇江协防。”

郑克坚接了令,问传令兵一些战况。江南大营的形势已十分危急,太平军正猛攻不止。秦日纲的太平军刚返抵天京东北的燕子矶、观音门,镇江的形势已危如累卵。

郑克坚给五两银子传令兵说:“你马上回报向大人,我部马上驰援镇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