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清末之复国大业
4810000000004

第4章 解危

郑克坚听了江南大营被攻破,正苦恼不已苦思对策时,德尔泰则房中苦思如何写一篇花团锦簇的文章,如何把自己的功绩加进去,如何把功绩写大。

两个这一夜都没睡好的人一清早就再次见面。

“郑将军你看这是我昨晚苦思一夜写的奏折。”德尔泰把奏折递给郑克坚。

郑克坚只略微看了一遍,里面基本还是事实的,毕竟这次可是真的重创太平军,太平军损失惨重什么必要再夸大其词了。只有一点就是德尔泰把自己写的太漂亮了,什么冒死出城、什么运筹帷幄、什么冲锋陷阵,这些郑克坚也就由他了,他再怎么写自己的功劳怎么也跑不掉的。

“德大人辛苦了,我看就马上向朝庭报捷吧。”

“好,用八百里加急送京城。”

“那好,德大人我这还有事就不留你了。”

“郑将军你忙,我这就把捷报送出去。”

···

郑克坚府府衙召集营以上军官议事。

“诸位,刚传来消息江南大营在前天午时被发匪攻破了。”

大家听了一愣,接着就议论起来。

郑克坚拍了一下桌子叫道:“安静,吵什么。发匪的主帅是伪翼王石达开,此人用兵神出鬼没,在不久前他还打败了曾国藩的湘军攻占了武汉。现在又攻破了朝庭苦心营建两年的江南大营,此人乃朝庭心腹大敌。”

下面一个营长就说道:“有什么了不起,发匪都是不堪一击的。”

“放肆,你以为你了不起啊,你才打了一战就天下无敌了,骄兵必败都不懂吗。有洋枪洋炮就把别人不放在眼里了,如何这样洋人来个几万我大清不就灭亡了吗。”

王成业一看是自己的下属,对着这个营长说:“全军军事会议有你说话的份吗,给我闭上嘴。”

郑克坚摆摆手道:“王团长,不是不让他说话而不能把别人都当窝囊废了,要记住不管在什么时候都不能小看敌人。好了,大家看江南大营一破镇江就是发匪攻打江南的必经之地,他们可以绕过镇江经句容或溧水直接进攻常州或无锡,这样我军就可能被围在镇江。”

“军长那我撤吧,撤到无锡或苏州。”

郑克坚心里也想撤,可不能刚向朝庭报捷自己就撤出镇江,这样咸丰心里还不知道怎么想。

“敌人还没来就撤,那我们在镇江打什么。我们不能撤出镇江但也不能死守让发匪把我们给围了。”

王成业看着地图道:“军长,如果发匪真的绕镇江围上来就只有北面的江北大营,可隔长江我们没有水师,早知道就把那些洋船带来了。”

“洋船能进长江吗。我们水师也要想办法渡江,要渡江就要有船所以现在就要把所有的船集中起来。吴文诚、陈立辉你二人现在分东西把沿江的船都给集中到京口渡口。”

“是。”

“第三团驻扎京口,守住渡口看管船只,只许进不许出。”

“是。”

“好,让士兵们好好休息,又是赶路又是打战这几天也累坏了,趁发匪还没有给我养足精神。”

···

话说台勇正在养精蓄锐,在紫禁城的咸丰可是一日三叹,一个坏消息接着一个。从年初石达开在湖口、九江两次大败湘军水师接着在攻占武汉又在江西樟树大败湘军,湘军几遭灭顶之灾。前日又传来江南大营被攻破,江南尽陷啊,江南尽陷啊。

在大清中枢乾清宫里,大清的最高领导层,大清的皇帝咸丰,几个御前大臣、军机大臣载垣、端华、景寿、肃顺、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谈论着前方战事和内政,一片的焦火烂额。

这时杜翰从袖中抽出一份奏折,“皇上,这是闽浙总督副将和泰的奏折。”

咸丰从太监手里接过也没看就问道:“说了些什么?”

“和泰去了台湾,查了一下私下查了一下情况,奏折上说台湾的情况很严重了。台湾知府郑子安,不但私开台境办洋务留洋人而且还说这郑子安让他儿子办团练用洋人练兵装备都是洋枪洋炮,恐意图不轨。”

咸丰一下站起来,随手摔了杯子,“大胆,他想干什么,反了不成,给联革职查办。”

肃顺说道:“陛下,现在要清楚这台湾绿营的清况。”

杜翰接口道:“奏折上也提了绿营,台湾绿营总兵林明杰是郑子安保举的,恐怕也同流合污了。”

咸丰一下坐回龙椅:“肃顺,你说这该怎么办。”

“陛下,事情不好处理啊。现在前方战事吃紧闽浙两省也是受发匪扰乱,台湾又是海外一隅,怕是有心也无力啊。”

穆****:“陛下对这等居心不良的小人绝不能姑息,无论如何也要快刀斩乱麻。”

焦佑瀛道:“如何快刀斩乱麻,只怕把他们逼急了事情反而不好。”

穆荫反唇相讥:“难道还要养虎为患,这郑子安干的条条都是死罪。”

肃顺说道:“陛下,当下剿灭发匪才是最紧要之事,其可再添乱。”

“好了,不要吵了。”咸丰生气叫停他们,每件事都要争来争去,争咸丰心烦气躁的。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自己当个皇帝怎么就这么难呢。

“这台湾的事联看还是从快处置,就是···”

咸丰话还没完一个军机章京就是匆慌的进来,咸丰心里一慌每次这样都没好事。

咸丰怒道:“慌慌张张的什么。”

“陛下,捷报、捷报,大捷啊。”

咸丰都快忘了捷字怎么写的了。

“陛下,这是镇江副将德尔泰的八百里加急奏折。”

杜翰拿过奏折呈给咸丰,咸丰立即翻开奏折看,脸上既有喜色也有诧异,看完奏折把它传给下面的大臣。

几个一起看了德尔泰的奏折,呈回咸丰。

“都说这是怎么回事,什么时候台勇都到江南了。”

穆荫回话道:“陛下,现在主要是这镇江是不是真的。这奏折上说台勇只有五千却在野战中对三四万发匪歼敌过万而且还从发匪手里夺回的镇江。这也太不可思议了吧。”

肃顺道:“陛下,战果可能没这么大,可打赢了定不会假。这可是在镇江城下众目睽睽的如何能谎报。”

焦佑瀛接口说:“是啊陛下,这镇江副将德尔泰说到台勇,想来台勇到江南对发匪开战定不会假。”

领待卫内大臣载垣端坐着说:“皇上,数月来我军连受败绩,士气不振,有此大捷可提振士气、鼓舞军心。”

咸丰点点头道:“郑亲王说的有理。”

杜翰道:“可这台勇乃郑子安私开台境,私请洋人建军。”

肃顺道:“只要心中有朝庭,是保大清的又有何妨。”

咸丰站走到案前说:“台湾的事就到此为止吧,镇江大捷在明日朝会宣布,好了联累了大家也回各部吧。”

···

第二天在太和殿里咸丰对外宣布了镇江大捷,并对有功之臣进行封赏。一个太监宣读咸丰的诏书:“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镇江步军副将德尔泰、台湾团练练总郑克坚,因在镇江誓死守城重创发匪灭匪万余人,功在社稷。封镇江步军副将德尔泰升步军协尉之职,受爵骑都尉。封台勇团练练总郑克坚剿匪有功受镇江同知、爵恩骑尉,其它人等一应俱赏。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

在昨天傍晚,咸丰吃完饭在乾清宫休息,太监总管崔天和轻轻的走进来说:“陛下,扬州织造府(清朝时的情报机构)的密折。”

咸丰睁了一下眼道:“你念吧。”

崔天和把奏折念了一遍,扬州织造府的密探把台勇的镇江之战密报给了咸丰。

“这么说镇江真的是大捷了。”

“这密折上说的和德尔泰的奏折差不多,看来镇江是大捷。”

“去宣肃顺和焦佑瀛马上进宫。”

“是。”

半个时辰后肃顺和焦佑瀛来到乾清宫。

“参见陛下。”

“好了,起来吧,看坐。”

“谢陛下。”

“这是扬州织造府的密折,你们看看。”

肃顺和焦佑瀛浏览了一下折子,肃顺道:“没想到,没想到啊,这台湾团练真的能取得镇江大捷。”

咸丰说:“那你们说说明日朝会要怎么封赏。”

······

所以就有了刚才的封赏。

朝会之后,朝庭的诏书快马送往镇江。而这时郑克坚正应对太平军的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