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清末之复国大业
4810000000068

第68章 乘船渡海

过了许久杜宜可道:“郑大人进京恐怕不是为了提亲吧,只不过你需要一个进京的借口。如果是这样我可以同意和你一起进京,如果郑大人不是还有其它的事就为了提亲那算了吧。”

郑克坚直楞楞的看着她,奇怪的问:“为什么?”

“我在上海学了几个月,看了一些洋人的书觉得天下真不太一样。我也听一些老师说起台湾真想什么时候去台湾看看。郑大人,除了打战我对你做其它的事很佩服因此如果你有其它的事进京的话我是愿意帮忙的,但是如果是为了我你就不要去找难堪了。”

郑克坚一直以为杜宜可很通情达理可怎么也没想到她会通情达理到这个地步,要知道在这个时代女子的名节重于生命,如果杜宜可跟自己进京之前的传言就基本坐实了。可她居然愿意为自己的事和自己进京,郑克坚即是感慨又是羞愧。一横心道:“杜小姐,我进京有两件事:一要举存一个人选,二要上杜府提亲,两件缺一不可。”

杜宜可笑道:“那件事更重要?”

第一件是为了国家,第二件是为自己,两件都很重要但是实话说第一件还是更重要一点。

“第一件。”

“好,我答应和你进京,不过我一个要求。”

郑克坚很高兴她答应了,就说:“你说吧,别说一个你的十个八个都没问题。”

“你的第一件必需做到否则我这趟路就白走了。”

“如果我做不到呢?”

“那我也就不回上海了。”

“啊!!”

在上海安排了事宜最重要还扩军,大战连连,军队还是太少虽然现在有江北大营,但这些还跟自己不是同一条心的。只有自己牢牢抓在手里的军队才放心。跟随去皖北会战的军校训导队虽然没有参加战斗但近距离的接触了战争比他们在学校里学上几年都管用,现在这些人再简单的学习就可以进入军队了,征完兵正是时候。

除了扩军当然还是军火了,一边大量购买军火一边扩建上海机器制造局,下一次战可能很快就要到来更重要的是现在开始他就要为第二次鸦片战争储备弹药,到时恐怕就进口不了了。

两天后在上海的码头,这次进京时间很急陈远航把他从台湾坐在船让郑克坚乘去天津,他自己坐商船回台湾。临行时郑克坚叮嘱他如果台湾知府的位到不了手他也要控制,到时不惜一切手段,可以争取他、可以架空他、甚至可以暗杀掉。陈远航点点头,现在的台湾他还控的住,地方官大多都是自己人,留在台湾的绿营、台勇五千人都由他直接掌控。朝庭想派一个人接管台湾没有他的配合就什么事也别想做。

郑克坚、陈纪达、杜宜可和警卫队登上海船扬帆起航。

郑克坚几人站在船头,看着又是风帆又是吐着黑烟的蒸汽帆船很感兴趣。他把船长找来,一看这个船长也就二十来岁,年纪这么轻。

“报告,校长找我。”

郑克坚奇怪的问:“你怎么叫我校长啊?”

“军长,我是校长派去西方留学的第一批,去年回台湾的。”

“喔,有留学回来的了。”

“是的,校长。去年我们第一批有六人同时回来的,后来又回来了三十一人,今年应该有更多的人回来。”

陈远航和他说过有一些从西方回来的,不过他原以为只少数的几个没想到这么多人。

“那你在西方学什么,在哪里学?”

“我到了英国,被安排进英国皇家海军学院学习。学的是海军指挥系。”

“喔,还是高才生,只是我们国内现在还没有海军不过不会太久了,海军一定要办而且要快办,我们一个泱泱大国有如此大的海洋没有海军可不行。”

“是的,校长。陈先生也在台湾筹备海军,现在有几条训练舰。这艘也是训练舰之一。”

“好,好。都说说你们从西方都学了些什么?”

“我们有五个学海军的,去年包括我在两个回来,还学机器制造的、军工生产的、医学、经济等等,我听说还三个在学什么政治。”

“好,好啊,学习的门类很多,这很好。一个国家的强大并不是单纯的靠军队而是靠它的整体实力,英国海军能纵横四海就是因为他们有强大的工业实力,有人才做基础。说了这么久了还不知你叫什么呢。”

“报告校长,我叫于定南。”

“走带我们参观参观,这艘船。”郑克坚很感兴趣为什么风帆和蒸汽并用。

从驾驶室到锅炉房,从顶层的瞭望台到测绘室,郑克坚很认真的看。有不明白的他就问于定南,于定南认真的回答。

回到了甲板,郑克坚问:“为什么不都用蒸汽还要风帆呢?”

“因为蒸汽耗煤太大所以用风帆辅助,而且涡轮机动不足。”

“有没有办法解决这些问题?”

“现在还没有,不过西方有很多人在研究但蒸汽代替风帆这是必然的。”

“我看这艘船还是木制的而英国人的军舰都包上一层铁甲,为什么我们没有。”

“我们这艘船是向英国人买的商船,商船都木制的只有军舰包一层铁甲而且英国有全部都铁甲的战舰,当然那还是个试验品。”

“我看铁甲舰也必将代替木制船,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啊。”

两人一直谈着直到水手来叫吃饭。

一连几天郑克坚都和于定南谈论着西方的各种话是,于定南没想到郑克坚从未去过西方的了解不比自己差而且他各种事物的发展方向有很深的见识。就算自己的专业舰艇这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技术他也有很多分析,都是符合发展轨迹的。

杜宜可这几天一直跟在郑克坚身边,她没想到他居然懂的这么多,虽然自己大多时候没听懂不过从于定南的眼里可以看出他说的话令这个从西洋回来的人都佩服。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啊?

船上的几天过的很快,郑克坚已能看见大沽口了。

···

一大群人登上岸。

“你们是什么人?”几个清兵上来,“洋船是不能到天津的。”看他们不是洋人就喝道。

郑克坚笑问道:“有这条规矩?我们是进京的,南方乱匪横行只能走海路了。”

“走海路,你说走就走啊。跟我们去衙门,好好的天朝人不做,去当洋夷的奴才。”

郑必胜上前大声嚷道:“谁是洋夷的奴才了。”

清兵一见敢对他嚷就上前要抓郑克坚的胸,郑必胜一手推开他:“放肆,这是江苏巡府郑克坚大人。你想请他去你们衙门做什么?”

清兵们一愣,清庭封疆大吏,从二品的官员不过这人也太年轻了吧二十出头就巡府了。清兵虽然有些不太信不过也不敢再糊为了,一个上前问道:“你们可有凭证?”

郑必胜拿出官印,清兵不敢放肆了忙放行。

郑克坚对他们说道:“这艘船是我的,告诉你们大人一声。”

“是。”

也不多废话,郑克坚等进京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