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感动中国的100位道德榜样人物
4815400000061

第61章 国际主义的伟大战士——杨根思

第六十章国际主义的伟大战士——杨根思

【模范档案】

杨根思,男,汉族,江苏省泰兴市人,中共党员。生于1922年,1944年入伍,生前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0军58师172团3连连长。1950年11月,在坚守长津湖畔1071.1高地东南侧小高岭战斗中,杨根思率领三排打退美军8次进攻,在最后只剩下他一人时,他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敌群,与敌人同归于尽,年仅28岁。

【无上荣誉】

1952年5月9日,被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追记特等功,授予“特级英雄”光荣称号,并将杨根思所在连队命名为“杨根思连”,三排命名为“杨根界排”。

1953年6月25日,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务委员会授予杨根思“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一级国旗勋章、金星奖章。

1955年,泰兴县人民政府亦在其家乡修建“杨根思烈士祠”,后改名为“杨根思烈士陵园”。

2009年9月14日,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高尚人生】

一心跟着党走

1922年杨根思出生在江苏省泰兴县一个农民家庭里。很小的时候他就在上海资本家的工厂做童工,失业回乡后又给地主家做“牛倌”。他对对旧社会充满仇恨,得知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是人民的队伍,就下定决心跟党走。1944年,他光荣地成为新四军的一名战士。入伍后,坚信只要时刻遵守党的决议、指示,就“不相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由于表现突出,1945年11月,杨根思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作战中,他机智勇敢,曾在围歼泰安守敌的战斗中,用18颗手榴弹夺取制高点;在鲁南郭里集战斗中,三次把拉雷投到敌地堡前;在齐村战斗中,他连续爆破守敌碉堡群;在淮海战役第三阶段,他奉命率1个加强排攻击夏砦国民党守军,机智地摧毁1组暗堡群,还俘虏了近一个排的敌人。

靠着过硬的军事才能,他先后多次荣立大功、小功,被评为战斗模范,还荣获了“爆破大王”、“华东一级人民英雄”、“华东三级人民英雄”等光荣称号。1950年,身为连长的杨根思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战斗英雄代表大会,受到毛主席的亲切接见。

上了阵地就没想着活着回去

1950年10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11月,在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分割围歼咸镜南道美军战斗中,时任志愿军某部连长的杨根思奉命带1个排扼守下碣隅里外围1071.1高地东南小高岭。该高地扼制公路,是下碣隅里被围之美军向古土里南撤的必经之路,绝不能让一个敌军逃脱。

在飞机狂轰滥炸的掩护下,美军陆战第1师开始向小高岭进攻。杨根思沉着指挥,勇敢应战,连续打退数倍于我军的美军的8次进攻。战至上午10时,弹药已经耗尽,他带领战士们用刺刀、枪托、铁锹、石块与美军拼杀,最后全排仅剩他和两名伤员,仍坚守着阵地。

急于逃命的敌人仍疯狂地往上扑,而此时增援部队尚在途中。杨根思平静地把最后一个炸药包放在自己跟前,对那两个伤员说:“你们下去,把重机枪带下去,不能留给美国鬼子。”“连长,你……”伤员们不想扔下自己的连长。“这是命令!”杨根思斩钉截铁。“是!”伤员哽咽着给杨根思行了个庄重的军礼,拖着重机枪爬下了阵地。

敌军冲上来四十多人。杨根思站起来一把拉着了导火索,导火索哧哧地冒着烟,纵身冲进敌群,一下被惊呆了的美军还没有回过神来,就随着惊天动地的爆炸声毙命。杨根思与敌人同归于尽。

共产主义的伟大战士

杨根思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位特等功臣和特级战斗英雄(“特级英雄”称号——我军至今仅有杨根思和黄继光获得过这一级别的荣誉),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位“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题词赞誉他是“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子,国际主义的伟大战士,志愿军的模范指挥员”。

1955年泰兴县人民政府亦在其家乡修建“杨根思烈士祠”,后改名为“杨根思烈士陵园”。杨根思塑像威严屹立,后两侧为6个陈列室,有烈士生平事迹、烈士遗物以及朝鲜赠送的奖旗、勋章和金日成馈赠的礼品等。陵园内有“杨根思烈士碑”,碑文为陈毅元帅手书。陵园最深处为杨根思烈士衣冠冢,后山上栽有青松翠柏,郁郁葱葱。全陵园花草芬芳,绿树成荫,碧水环绕,环境幽静庄严。

【精神传递】

“不相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这是杨根思在朝鲜战场上立下的战斗誓言。几十年来,杨根思的三不相信精神得到了完美继承和发扬。每一个加入“杨根思连”的战士都能感受到老连长杨根思在朝鲜战场上奋不顾身与敌人拼搏到底的精神,这种精神成为他们积极训练的不竭动力。他们永远会向老连长杨根思学习,做一名祖国最需要的好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