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家庭医疗保健推拿按摩实用手册
48181800000040

第40章 妇科常见疾病按摩推拿法(2)

二、中医的病因病理

本病属中医学“月经前后诸证”范畴,本病起源于肝肾。女子的肝为先天,其中以肝为主,肝病易犯脾,而肝血又须肾精滋养,起于肝肾,累及心脾,情志不舒,郁结伤肝,肝失条达,失疏泄,乳络不畅,行经乳房胀痛,肝郁化火,上扰清窍,则头晕、头痛、烦燥失眠等。体质虚弱,阴血不足,久病,房劳,虚热内生致行经发热。素体脾虚,不能运化水谷精微,则反聚为湿浊,下注而泄泻,水湿泛溢肌肤而浮肿等。

【临床表现】

典型症状于月经来潮前7-14天开始,于经前2-3天加重,有个别严重者持续时间较长,常见思想不集中,烦燥,易怒,头痛,胸闷,心前区压迫感或咳嗽,流涕,鼻堵,口腔粘膜溃疡等,进食少无食欲,腹胀,腹泻,月经紊乱,尿频,尿痛,性欲异常或乳房胀痛,关节肿痛等。

【中医辩证】

1.气滞血瘀型经行不畅,色紫暗有块,经行小腹胀痛,经量增,块下痛减,经前常伴乳房胀痛,胸肋胀满,烦急易怒,舌质暗或有瘀斑瘀点,脉沉弦。

2.寒凝血瘀经色暗有块,行经腹坠胀痛,小腹凉,得热则舒,四肢不温,面色苍白。舌质暗或有瘀点,舌苔薄白,脉沉细涩。

3.气虚血瘀患者神疲乏力,倦急,腹胀大便稀溏,肛门坠痛时欲登厕,有瘀血症状,舌淡肿大,或有齿痕,脉沉软无力。

4.郁热血瘀除血瘀症状,伴有经期发热,口干喜饮,大便秘结,舌质红,舌苔黄腻,脉细数。

【推拿治疗】治宜理气治血,益气宁宫。

嘱患者仰卧位,施术者用一手掌于中下腹按顺时针方向进行推摩3-5分钟,要用力均匀,略下沉即可。再按揉中脘,关元,气海,气冲穴各1分钟。然后归回中下腹,轻揉按摩,施以震颤法,使下腹腔及盆腔器官均有震动且有温热感。然后嘱患者翻身呈俯卧位,施术者用一指禅推法,循膀胱经自上而下反复操作5-7遍,重点推揉膈俞,脾俞,肾俞。然后摩擦腰骶部,以使腹部透热为度,最后点揉足三里,血海,阳陵泉内外,合谷穴各1分钟,每日一次,7日为一疗程。

【预防与护理】本病是多由情志所伤,应避免精神紧张,保持轻松愉快之心情。经前预防发病之症状,要积极治疗,注意饮食规律,限制盐摄入量,增加蔬菜、豆类等食品,注意劳逸结合,加强锻炼,增强体质。

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由于子宫内膜组织于子宫腔以外部位生长所引起的病症。

【病因病理】

一、西医的病因病理

子宫内膜异位症为良性病变,但是有远处转移和种植能力。一般认为月经期脱落的子宫内膜碎屑随经血逆流,经输卵管进入腹腔种植于卵巢表面和盆腔其它部位,并于该处继续生长蔓延,形成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或由于手术操作时子宫内膜移植于坏口处,或体腔上皮化生,在肠、阴道、膈、脐、腹股沟、疝囊上边化生,这些组织在反复经血内流、慢性炎症刺激或卵巢激素刺激的作用下,被激活而转化为子宫内膜等。

二、中医的病因病理

根据其临床表现,子宫内膜异位症属痛经、不孕、月经不调之范畴,主要由于瘀血凝结胞宫,瘀滞流注于经脉、脏腑形成子宫内膜异位症。其原因与精神因素、寒凝气滞及身体虚弱有关。瘀血凝滞,不通则痛,瘀久形成结节肿块,所以瘀血是此病之关键。

【临床表现】

痛经为主要表现症状,特征为继发性和渐进性加重,经期小腹腰部不适,进行性加剧。有周期性直肠刺激症状,肛门坠胀,时有便意。后穹窿,子宫骶骨韧带或子宫的狭部有触痛性结节。月经失调,不孕也为常见症状之一,附件粘连色块伴色膜结节,输卵管通畅,行经前后附件上肿块有明显大小之变化。

【中医辩证】

1.肝气郁结行经前情绪不稳定,心烦易怒,乳房肿痛,胸闷肋胀,经后诸症减轻,月经量多,经期提前,有时伴头痛,失眠,口干苦,舌质红舌苔薄白,脉弦或弦数。

2.肝肾阳虚经期午后潮热,五心烦热,经行量少,色红,经前头痛眩晕,烦躁。少寐,两目干涩,乳房肿痛,腰酸腿软,舌红少舌苔,脉细数。

3.脾肾阳虚行经面浮肢肿,月经推迟,量少、色淡或行经量多、色淡质红,腹胀、进食少、无食欲,腰膝酸软,神疲乏力,肢冷,小便短少,舌淡舌苔薄白,脉沉缓或沉弱。

【推拿治疗】疏肝解郁,理气化痰,养心宁神。

嘱患者取坐位,施术者立其体侧,用五指拿顶法在头顶部操作6-8遍。再用拇指点按风池,天柱穴各30秒。之后再按揉左右之肺俞,心俞,膈俞穴,每穴1分钟。然后嘱其双手交叉放在前面桌子上,前额枕在双前臂上,推拿者立其体侧偏后,在背部膀胱经,第一侧线和督脉经上用小鱼际擦法,每线上擦10—15下,治疗结束。每日一次,7日为一疗程。

【预防与护理】

避免月经期不必要的女科盆腔检查,手术尽量避开经期,人流吸宫时,宫腔内负压不可突然降低,以防脱膜碎屑倒流入盆腔。及时矫正生殖器官的器质性病变,使患者尽量避免心情忧伤。情绪乐观,树立治愈疾病的信心,如有妇科出血及时送医院救治。

子宫脱垂

子宫脱垂即子宫从正常位置沿阴道下降,子宫颈外口达坐骨棘水平以下,甚者子宫同阴道前后壁一起脱出阴道外口。

【病因病理】

一、西医的病因病理:

子宫脱垂常见于多产劳动妇女,或因分娩损伤,不合理的接生,产后过早参加体力劳动,长时间站立,蹲着劳动和慢性咳嗽,长期便秘,腹泻,腹腔内占位性大肿瘤等增加腹压的因素,使支持子宫的韧带松驰和其它多种原因所致。

二、中医的病因病理

中医学称之谓“阴挺”,因体力虚弱中气下陷,冲任不能固摄,或湿热下注所致。

【临床表现】

阴部有物下坠,轻者反常腰酸,下腹有重坠感,较重者宫颈脱出阴道口外,重者宫颈及宫体全部脱出阴道以外,阴道分泌物增多,有尿急尿频、排尿困难,月经不规则,卵巢增大等现象。检查膀胱直肠膨出者常伴全身无力、心慌等。

【中医辩证】

1.气虚型子宫脱垂在活动和体力劳动时加重,卧床后可自行消失,严重者块物脱出不能回纳,影响活动,伴白带增多,质色白等。患者精神倦急,乏力,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小便频数,舌苔白,脉虚。

2.肾虚型子宫脱垂,阴部胀坠,甚者脱出不收,阴道干涩不适,伴腰酸腿软,头晕耳鸣,小腹坠胀,小便频数或遗尿,舌质淡红,脉急沉弱或沉细。

3.湿热型子宫脱出后,表现溃疡,阴部肿胀疼痛,黄水淋漓不断,有异味,伴身热,心烦,小便短赤而灼热,口苦咽干,舌苔腻,脉象滑数。

【推拿治疗】治宜补中益气,升阳固脱。

嘱患者取仰卧位,施术者站其身旁,先用手掌着力反复进行轻揉按摩腹部,并反复自小腹向上推揉,力量要柔和,可使子宫有上提的感觉。再用中指点揉气海,中极,归来,血海等穴。然后嘱患者翻身俯卧,施术者用手掌按揉腰骶部7-8遍,痛点部位多施手法。再用拇指点揉肾俞,命门,秩边,承扶等穴,各约半分钟。如膀胱膨出者弹拨大腿内侧的筋腱3-5次,按压曲骨穴。直肠膨出者按压会阴穴和腰俞穴。每日一次,10日为一疗程,各疗程之间休息3天。

【预防与护理】

加强锻炼,增强体质,计划生育,少生优生,采用新法接生,保证产后休息,三个月内不宜过重劳累和久蹲,积极治疗引起子宫脱垂的其它疾病。治疗期间注意休息,避免重体力劳动,禁房事。

带下

本病是指妇女阴道分泌物比正常时增多而言,白带一般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生理性白带为透明粘液,量少,无局部刺激症状,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病理性白带由生殖系统炎症、肿瘤引起,称为带下。

【病因病理】

一、西医的病因病理

带下病理组织一般由于子宫糜烂,阴道炎,盆腔炎,肿瘤,生殖器官感染等使这些器官或组织病理性分泌物或渗出物增多,随正常的白带流出,形成一种粘腻浊物,并伴有腰酸腰痛等症状,使正常的白带发生量、质、色的变化。

二、中医的病因病理

中医学称之为带下病,因气血亏损,湿热下注,致带脉失约,冲任失调。

【临床表现】主要表现白带增多或色泽,气味,质量发生变化,或伴有局部症状或全身性症状,不同疾病引起的白带也不一样。

1.黄水样白带大多由于病变组织坏死所致,常见粘膜下子宫肌瘤,子宫颈瘤,输卵管癌等症。

2.血性白带白带发红如血,应警惕恶性肿瘤的可能性,但是有些良性肿瘤也可出现血性白带。另如老年性阴道炎,宫颈炎症息肉,宫内节育器及粘膜下子宫肌瘤等也可引起血性白带。

3.脓性白带色黄或黄绿如脓样,有臭味,大多由感染引起。

4.脓血性白带为阿米巴性阴道炎的特征。

5.豆腐渣样白带是由于霉菌感染引起的霉菌性阴道炎所致。

【中医辩证】

1.脾虚由于脾虚湿聚,伤及任带二脉,症见带下白色,质薄,面色光白,膝冷乏力,腹胀,大便稀溏,舌淡舌苔薄腻,脉濡数。

2.肾气不足偏阳虚多见白带量多,质稀,淋漓不断,腰膝如折,小腹冷感,小便频,舌苔薄白。偏阴虚多见带下量少,色黄伴阴痒,五心烦热,失眠,腰痛,舌红,脉细数。

3.湿热下注白带量多,黄绿如脓,粘稠,呈泡沫状,阴痒或小腹痛,咽平溲赤,低热,舌红舌苔黄,脉滑数。

【推拿治疗】益补脾益肾,利湿止带。

嘱病人仰卧,推拿者站于其身旁,光用手掌用力,反复按揉腹部以调补神阙。再用中指着力,反复揉按气海,关元,中极穴,每穴0.5-1分钟。然后揉拿大腿内侧15-20次,用拇指点按血海,阴陵泉,三阴交穴。紧接着嘱病人翻身呈俯卧位,施术者用拇指着力,点按命门,肾俞,长强穴,每穴各1分钟。再用双手掌搓腰骶部3-5分钟,使其温热之感传至小腹。每日一次,每10日为一疗程。

【预防与护理】了解经期卫生知识,合理调节饮食,坚持锻炼增强体质,如带下脓血或腥臭,要认真检查,排除恶性病变,对症治疗。

盆腔炎

盆腔炎是指妇女内生殖系统(包括子宫,输卵管及卵巢)盆腔结缔组织及盆腔腹膜的炎症。

【病因病理】

一、西医的病因病理

盆腔炎大多由于人工流产,分娩妇科手术,经期同房等感染所致,少数可由邻近器官炎症的直接蔓延,如阑尾炎,膀胱炎,或其它病位的感染病灶,经血液循环传播而致,如结核病及化脓性扁桃体炎的急性期治疗不彻底或因体质差、病情迁延而转为慢性炎症。

二、中医的病因病理

中医学认为体质虚弱或行经产后胞络空虚,邪毒乘虚内侵,湿毒蕴结下焦,与气血相搏,正邪交争,营卫不和,热毒壅盛,形成急性盆腔炎症。表现为高热,下腹拒按,痛等症状,如迁延日久,余邪未尽,瘀积脘中致脏腑功能失调,冲任受损,从而引起月经不调,带下量多,色黄臭,湿重于热。

【临床表现】

急性盆腔炎,一般多有发热,寒战,食欲不振,下腹痛拒按,甚至全腹剧痛,阴道分泌物黄浊臭秽,尿频急痛症状,治疗不彻底转成慢性常有下腹坠胀,腰骶痛,白带多,月经失调,不孕史等。

【中医辩证】

1.下焦湿热低热时好时坏,腰酸腹痛,经前或经期劳累后加重,月经不规则,月经量多,带下失调,味臭,尿黄大便干,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数。

2.热毒壅盛高热寒战,腹痛拒按,带下黄浊秽臭,口干舌燥,恶心呕吐,舌质红舌苔黄,脉滑数。

3.气滞血瘀小腹痛如针刺或长期隐痛,痛处不移,月经不调,经色紫黑有块,白带增多,头晕倦急,舌质暗紫,有瘀斑。

4.寒凝气滞小腹冷痛,腰骶酸痛,畏寒肢冷,经血量少、色暗,带下清稀、量多,舌质淡或有瘀点,舌苔白腻,脉沉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