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一个文人的地产江湖
48185900000035

第35章 开发商缺德么

2006年社会对房地产的指责声已经到达一个新的顶点,而且这种指责已经泛社会化了。大众媒体不厌其烦地传播房地产商的“暴利”、“黑幕”,房地产商似乎成为这些概念的代名词,房地产业也逐渐被“妖魔化”。更富戏剧性的是,只要将房地产商视为死敌的人仿佛都能一夜走红,成为“大众英雄”与“社会良心”,至于他们的真实职业与身份,他们的学识与道德水准,大概也无人探究。在很多人眼里,房地产开发商就是破坏和谐社会的第一元凶,赚取民众财富的第一祸首,事实真是这样吗?

对开发商抱怨连连的人中,有些可能是和房地产开发商或者物业公司发生过这样或那样的纠纷而怀恨在心,不吐不快,而更多的人则是根本都还没跟开发商打过交道的、未来的房地产的消费者,一概抱怨现在房价太高和房地产行业存在太多的黑幕和暴利,更有的是直截了当的破口大骂开发商“黑心”、“没有社会道德”云云。所谓“褒贬是买家”,这些张口骂开发商的人往往就是房地产行业的客户或准客户,都是对房地产有着强烈需求的人,骂得越凶,需求越强。因此,任志强以前一说“为富人盖房子”就犯了众怒也就很好理解了,老任淋场“板砖雨”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但平心静气地一想,市场经济里销售面对的不就是有效客户群体么,也就是有消费需求又有消费能力的人,说白一点就是想买房又买得起的人。任何商品交易都是如此,一句大实话而已,却成就了房地产全行业的“板砖雨”。

对房地产质疑的起因源于经济过热与房价“偏高”。大致的逻辑推理是这样的:经济过热源于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而房地产投资又占到固定资产投资相当的比例,有的大城市甚至能占到40~50%,房地产开发是当然的罪魁祸首了。这个“暴利阶层”疯狂的开发,不仅大量占用了土地,而且推高了房价,制造了腐败,导致贫富差距更加扩大,社会更不和谐。登峰造极的更有易先生的成名作“房地产商结盟说”、“房地产商胁迫说”。一时间,仿佛真寻到经济过热、社会不公的原罪,于是群情激愤,人人喊打。

按照常理,没人买得起的东西,显然也不会有人买,而房价之所以是现在这个水平,是因为有足够多的人出这个价。穷人的确买不起房,但这不是开发商的错。永远有人买不起房子。即使在福利分房时代,也有许多人分不到房。房子有限,总是有人得到有人得不到。贫穷本来就意味着较低的支付能力,说穷人买不起房,到底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呢?是说政府应该让所有的人都买房吗?那么除了每人免费发一套房,似乎没有别的办法,因为永远有更穷的人。

当代主流经济学认为:人是追求效用最大化的,人是理性的——这就是著名的“经济人”假设。虽然长期以来,“经济人”假设遭到了不少质疑和反诘,主流经济学也对其做了修补和完善,但“经济人”的“趋利避害”是永恒不变的人性,却从未被主流经济学怀疑过。毫无疑问,市场经济的合理性和必然性正是建立在人性“趋利避害”的基础之上,没有“趋利避害”的人性,市场经济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显然,“开发商要自觉服从宏观调控大局”的呼吁和要求,对开发商提出了的一种“道德人”要求。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用道德水准去衡量市场规则,既不明智,也不可能。在社会经济未形成成熟完善的纯市场机制时,要求市场所形成的规则完全公开透明和完全竞争化是不现实的。在一个健全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公共权力是社会道德责任理所当然的倡导者和建设者。撇开公共权力的道德意识而指望逐利的市场成员来建构道德,显然也是难以保障的。何况商人的本性就是需要社会共识的道德与信用来加以约束的。

对于开发商的一般道德,我们可以这么样理解:办好一个房地产企业,开发好一片土地,建设好一个社区,尽可能的获得利润,对社会是有利也符合创办企业的规律。企业好,解决就业就好,员工的工作收入就有保障,家庭就和谐,父母兄弟姐妹都幸福。政府呢,得到的税收就高,就有更多资金用来提供公共产品,扶贫济困,进行社会财富的二次分配,这有何不好?这就是守法的地产商的道德所在和对社会的贡献。

其实中国房地产的问题,归根结底就是起步太晚、发展太快,供不应求的市场惯坏了一些开发商,使他们中的部分人养成了骄奢之气,在具体的市场交易中,对合作伙伴和消费者不够尊重,招致怨气丛生。此外,作为一个历史短暂的行业,经验和知识的积累都稍嫌不足,而房地产多涉及复杂交易,纠纷也是在所难免。但应该看到,整体的行业开发水平与道德水准都在提高,人们的居住条件普遍都得到了大幅改善。这要感谢改革开放,要感谢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经济政策,要感谢政府、民众、专家学者对地产商的宽容和期待。在这个意义上,获得暴利是有悖道德底线的,也就是说,地产商们要讲良心、讲道德,要回报社会、回报民众。不要把企业战略只是设立在以“逐利”或者说“逐最高的利”的层面上,这是饮鸩止渴。人长大了,要孝敬父母,尊老爱幼。企业大了,要懂得报恩,行善积德,这才是长期发展之正道。

所以真正能将着眼点放在社会需求与社会发展高度上的开发商必定是已经达到了一般道德水准之上的各种企业指标要求都比较成熟的企业,实践中往往表现为开发实力雄厚、经验丰富的品牌开发商,我们寄希望于他们。希望他们能用实际行动为整个行业做出垂范,用实际行动来解答这一令人尴尬的伪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