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两性关系善解家人心情.爱心家庭心理学
48196800000002

第2章 他喜欢这种家庭模式吗

“家和万事兴”。谁不希望自己的家庭充满欢乐呢?但是,家不是一个人的,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随着人的年龄增长,越来越多的人,特别是男人,不愿意在家庭生活中过多地表露自己的心理,而男人一旦进入了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他们就会有一些相应的心理变化。比如,就目前他所接触的家庭模式,他是否真的喜欢?作为男人的妻子,不要觉得这个家庭里只有你自己,了解丈夫是否喜欢这种家庭模式是非常必要的,而丈夫的种种言行及细节往往又体现着他们的心理变化。聪明的女人懂得把握丈夫的这些细节,打造一个你们双方都喜欢的家庭模式。

一、最常见家庭生活模式:丈夫 妻子 孩子

这样的家庭模式是社会的主流,它有着更多的稳定性和安全感,是所有需要安全、责任、温馨的人们的选择,也是大多数人的选择。在这种家庭模式中,男人处于一个很重要的角色,同时也是家里的主心骨,因此,他的所作所为将直接影响着整个家庭。

小王一家是个普通的家庭,夫妻上班、孩子上学。作为丈夫,小王可以说是一名充满责任心的男人,他无微不至地呵护着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夫妻之间相处的也十分融洽。每天早上,小王会按时送孩子去上学,目送孩子走进学校后,再去公司上班。下午会准时的去接孩子放学,风雨无阻。晚上,一家人会围着餐桌,边吃饭边谈论着自己身边所发生的事情,其乐融融。

这样的家庭,虽然平淡,却又不得不叫人羡慕。而这样的家庭需要男人有一定的责任心,同时又是真心从心里疼爱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如果这个男人没有这样的心理,那么就有可能导致家庭走向另一个极端。

小李结婚前有着一帮只知道在一起吃喝玩乐的朋友,结婚后依然和他们混在一起。妻子多次劝他,可是效果甚微。好在儿子的出生使小李稍微收敛了一些,下班以后会准时回家尽一下做父亲的义务。然而,妻子没能高兴几天,在儿子送到托儿所之后,小李又开始和那帮“狐朋狗友”混在一起了。妻子每天下了班就得马上去接孩子,回到家以后既要做饭,又要看孩子、做些家务。小李却在外面玩到很晚才回家,对家里的事几乎是不管不问。妻子忍无可忍,向法院提出了离婚。就这样,一个原本可以很幸福的家庭,因为小李的不负责任而瓦解了。

事实上,造成小王和小李家庭的不同变化,正是因为他们两个人心理上的不同。小王及时调整了自己的心理,认识到一个丈夫的义务,并且很认真的去履行这种义务。因此,他的家庭幸福而美满。相反,小李因为没有及时调整自己的心理,不知道自己在这种家庭模式里的位置,却仍然像以前一样过着自己喜欢的生活,这就注定了他的婚姻失败。

心理学家指出,男人在潜意识里有一种“儿童心态”,最典型的表现就是会对某些玩意儿(如看录像、玩电子游戏机或打扑克等)着迷。这是一种很普遍的心态,做妻子的,如果你不想把家庭轻易解散,最好的方式是对丈夫进行逐步地要求。比如只要丈夫的这种“不成熟”的玩耍行为没有出格,没有过分着迷,就应该持宽容的态度。因为这种玩耍行为可以使工作劳累的丈夫获得精神上的松弛,并丰富其生活内容。

二、最微妙的家庭模式:婆媳共处

和婆婆住在一起的生活模式是一种非常微妙的家庭模式,尤其是婆媳之间,相处得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家庭的和睦。

曾经在电视上看到过这么一个故事。讲的是儿子在结婚后,婆婆也随之走进了小夫妻的家庭。刚开始生活,儿媳妇对婆婆很好,婆婆也保留着对儿子的关爱。可时间长了,媳妇却发现,自己的婆婆越来越多地走进了他们的私生活。先是在家里洗丈夫的内衣裤,晚上会经常敲敲他们的门,提醒儿子盖好被,后来更是在没通知他们的情况下打扫了他们的房间。慢慢地,妻子有些无法接受了,由刚开始的委曲求全,变成了终日对丈夫的大吵大闹。丈夫此时也生气了,他找到了自己的妈妈对峙,结果婆婆委屈地道出了原委:原来只是出于对儿子的一种关爱,才做了那些事,并没有要干涉他们生活的意思。事情虽讲明了,但夫妻之间以前那种温馨的气氛始终是没有了,婆媳之间也再没有以前那么融洽了,家庭气氛也变得冷淡了。

也许你会说,如果儿媳妇能够客观一点,就不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婆媳之间一旦发生摩擦,不管孰是孰非,为难的肯定是夹在中间的丈夫。聪明的媳妇懂得忍让,懂得主动回避矛盾,不将矛盾恶化。而故事中的丈夫之所以那么快地和自己的妈妈对峙,则是一种追根究底的心理,这种心理不一定是针对自己的妈妈,有时也是做给媳妇看的。其实,这种家庭模式要相处好也很容易,只要媳妇对婆婆表现出充分的尊重,婆婆又不倚老卖老,丈夫摆正心态,懂得调解,一切都可迎刃而解。

对此,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在这种家庭里面,一个不可不说的角色:儿子。婆媳之间的矛盾大多都是由儿子而起的,聪明的儿媳妇会利用好丈夫的“中间人”作用,比如说婆婆有什么事需要做的,可以叫丈夫交给自己去做;还有记住婆婆的生日,为婆婆送上一份生日礼物,不求贵重,只要让婆婆高兴就好。当婆媳之间出现矛盾的时候,儿子不失为一个最好的调解剂,婆媳之间缺少足够的了解,儿子正好可以弥补这个空隙。因此,当婆婆利用妈妈的身份向儿子说明一些事情的时候,或许有很多矛盾都可以迎刃而解。这种家庭模式一旦固定下来,男人在这个家庭里的角色可以说是十分复杂的。只有婆媳相处的融洽了,营造出家的温馨,才会让他喜欢上这种生活模式。

三、最前卫的家庭模式:丁克家庭

丁克家庭是一种无子女的婚姻家庭,即双份收入,不要孩子。组建这种家庭,最重要的就是要双方都同意这种想法。

王某夫妇刚结婚时他们也像一对普通夫妻一样,想要一个小孩,但是一次同学聚会的时候,王某同学的夫人抱着一个两岁的小孩,从早上一直闹到了晚上,把王某给吓坏了,回去后跟妻子商量了大半天,最后还是决定不要孩子了。可后来见到别人的孩子又心里痒痒,但王某妻子的年龄已经大了,做个高龄产妇还是很危险的,所以还是只能做个丁克家庭了。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丁克家庭里面,男人或许可以做一个好丈夫,却永远做不了一个好父亲。当然,在决定组建丁克家庭的时候,有些男人可能谈不上很喜欢,却也不会很反对。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男人之所以想做丁克一族,无非是为了省心。但是,这种家庭模式往往存在着巨大的隐患,那就是当你想要孩子的时候,妻子就无法满足他的愿望了。因此,女人在面对这种选择的时候一定要冷静,分析自己的丈夫是否真的喜欢这种家庭模式,千万不要为了一时的喜好而为将来种下隐患。正确地看待“丁克”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当你能够面对这些问题,而又能解决它们的时候,就勇敢的选择这种超前的家庭模式———丁克家庭吧!

四、最有隐患的家庭模式:全职太太

这种家庭的隐患最大,因为经济地位的失衡,加上全职太太与社会逐渐的脱节,最终会将导致精神和感情世界的不平等。

阿真的丈夫自己经营着一家小公司,收入还算可以。阿真怀孕后就辞去了工作,做起了“全职太太”。宝宝出生后,确实给这个小家庭带来了很多的欢乐。然而好景不长,随着公司的业务越来越大,丈夫渐渐地开始早出晚归,甚至夜不归宿,阿真感觉丈夫越来越看不上自己了,出于女人的敏感,她开始一次又一次的盘问丈夫的行踪,谁知惹来丈夫的误会。丈夫对阿真说:“你看你自己,自从做了全职太太之后,再也不像以前的你了,活得像一只寄生虫。”阿真听了十分伤心,也十分委曲:“我安心的在家养育孩子,有什么不对?我为这个家放弃了一切,最后却成了寄生虫?”却不知,正是这种思想,使她一心用在孩子身上,却忽略了自己的丈夫,才导致了夫妻感情的淡化。要知道,没有哪个丈夫一天到晚愿意只听柴米油盐的,那样很容易引发婚姻危机。

小玲也是一个全职太太,但她知道过多地封闭自己会和丈夫没有共同语言。于是她向丈夫“借”了一笔钱,开了一间茶馆,经营得有条不紊。丈夫会经常把客人带到这里来,促成生意的同时,丈夫得意地告诉客户:“这是我妻子开的茶馆!”心里感到极大的满足。每天晚上,小玲都会亲自做一桌饭菜等丈夫回家。有人曾问她:“你们这么有钱,怎么还回家做饭吃?”小玲会很高兴地说:“在家里和爱人一起吃饭是一种享受。”使得丈夫不得不为之感动。试问,这样一个出得厅堂、入得厨房的好妻子,哪个丈夫不将其视为珍宝呢?

由此可见,在不同的家庭模式里,男人接受与否,全看女人是否能理解丈夫的心理,同时弥补自己所处环境的不足了。不管面对哪种家庭模式,夫妻双方都要明白:婚姻不是约束,但却是对对方的一种承诺。因此,只有认识到自己应有的责任,并且能够担负起这种责任的时候,才能够对得起自己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