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两性关系善解家人心情.爱心家庭心理学
48196800000051

第51章 怎样让婆婆对你有感恩之心

心理学家曾做过两张计算机软件绘制的心率图,一张的曲线忽高忽低,变化非常混乱,另一张的曲线却像波浪一样有规律地起伏,显得优美、和谐。据说,前者是计算机在人焦虑、愤怒状态下实时绘制的,后者则是人在愉悦、感激的状态下绘制的。可见,感恩不仅仅可以使他人感受到温暖,增加人与人之间的良性互动,使社会更加和谐,对我们自身的健康也有益。

儿媳妇如懂得培养婆婆的感恩之心,将对婆媳间关系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

晓晓结婚后第三年才不得不和婆婆生活在一起,因为公公的去世。刚开始和婆婆相处,晓晓心里很没底,因为公公刚刚去世,而婆婆在乡下又是人人赞颂、有口皆碑的。这点可以从为公公办丧事、送他老人家去火葬场的情形看出来。真的可用人山人海来形容。而且晓晓还从三姑、六婆、姨妈、姑姐的口中得知婆婆大方、热心为人、仗义疏财的事。特别是婆婆的两个女儿,也就是晓晓的两个大姑子,乡里学校扩建、村里建祠堂,她们出的钱最多,因此也使老人感觉脸上很光彩。在婆婆来晓晓家住的时候,大姑子就告诫晓晓以后要善待她妈妈,二大姑子还说,如果跟她妈妈都难相处的人,那个人也好不到哪里去。言下之意,如果晓晓跟婆婆相处不好,就是个坏女人。还没在一起住,就说这些话,令晓晓心里很不爽。

但是人都来了,就要好好相处在一起吧?

从今往后,想着就要和一个被人歌功颂德、在乡亲面前充满了优越感的婆婆相处一辈子,晓晓的心里真的忐忑不安。做菜时晓晓尽量按着她的口味来做,看电视她爱看哪个台就看哪个台的,反正事事顺着她。后来这种气氛还是被打破了,晓晓因为丈夫做事虎头蛇尾而生气地责怪丈夫的时候,婆婆听见了,以为晓晓在骂自己,很生气地指责晓晓不孝顺,说儿子娶了老婆不要妈。刚开始就这样对她,等她老了以后还不知要怎样虐待她。还说要不是她的女儿,他们能有这么好,还骂了一些难以启齿不堪入耳的粗话。晓晓很难过,看来婆婆有两个有钱的女儿,就不把自己看在眼里了!但是晓晓镇静了自己,说自己的老公不孝顺,晓晓不承认,得让老太太懂得感恩才行。

于是,晓晓开始分析自己的道理了:公公生病住院多久,老公就请假多久,办理后事全是老公一个人。那两个孝顺女儿又没事做,天天在家打麻将,更可恨的是在为公公(她们老爸)守灵的夜晚,竟然在灵堂里打扑克赌钱,气得老公把扑克撕了,两个大姑子还振振有词地说老公脾气大。晓晓把这些说出来后,婆婆无言以对。也觉得儿子和儿媳妇对自己还不错,也没有什么好挑剔的。

但是这件事后,晓晓就开始懂得用一颗感恩之心对待婆婆了,比如婆婆对自己的好,她都经常念叨着。当然每当这个时候婆婆也会回应晓晓,念叨的自然是自己的好。晓晓也是比较爽快的人,在婆婆的问题上,从来都是有理讲清楚,没理的事自然不做,和婆婆之间如果有个拌嘴什么的,都不带记仇的。事实上,晓晓是非常感激婆婆的,俗话说得好,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自从婆婆来后,晓晓的确省心了不少。她老人家除了肚量小、爱听奉承话之外。其他也没什么,要知道她老人家在乡下可是过惯了人上人的生活,热闹惯了的,在深圳,晓晓和老公上班,儿子上幼儿园,剩她一个人在家,无人聊天,也怪可怜的。

所谓感恩,说到底就是将心比心。和婆婆之间的交往就是如此,当你用一颗善良的心去对待身边的一切,包括婆婆的时候,婆婆自然可以体会得到。即使婆婆体会不到,你也可以告诉婆婆你的心情。至于你对婆婆所做的那些事情,婆婆自然会感激你。相反,如果你不顾一切地和婆婆争吵,你们之间的伤害也是互相的,这样只能让你增加痛苦的滋味。

心理学家认为,人是一种具有极强的自私心理的高级动物,也就是说,只要有人存在的地方,就会有争斗。这种争斗大到集团利益,小到个人利益,包括人与人之间也总是在不停地“搏杀”。这种搏杀既有真刀真枪的以命厮杀,也有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斗智斗勇的竞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与自己不是同一个利益集团的人,对你不好,自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所以,只要和婆婆之间没有严重的本质矛盾,就应懂得以感恩之心去面对,这种“报之以李”的做法,婆婆还是非常容易接受的。

生活中,你或许经常听到一些抱怨之声,再或者是亲人之间的互相挑衅,这些会破坏你的感恩之心。比如你明明对婆婆很好,婆婆和你也没有什么争执。但是你的小叔子突然对你说,婆婆背后说你舍不得给她买衣服,你会不会觉得很委屈?你会想:这个老太太,有什么事不能跟我说,怎么在背后嘀咕人家?

面对这件事,你千万不可怒火冲天地找婆婆对峙,一笑了之是最好的办法。如果你实在想不明白,可给婆婆买件衣服,然后以开玩笑的方式把小叔子的话说出来。如果婆婆确实说过这样的话,她会感觉不好意思,同时为你的大度而感恩。

孔老夫子提倡“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以德报德,就是要学会感恩。感恩不仅是一个正常人应该拥有的品质,而且于人于己都是有利的。心怀感恩,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可以消除自己心中的愤懑,也可以促进家庭和社会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