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二战秘史之闪击!闪击!
48209300000013

第13章 波兰骑兵

斯米格威·雷兹元帅接到这样的回信估计很郁闷。原来,他一直苦苦所期待的军事援助,居然是连炮兵都没准备好的法国陆军。

而法国人实际是怎么做的呢?

是的,法国军队确实发动了进攻,但推进了几公里后就停了下来,理由倒是很充分:“给予德国人撤退的时间。”

然后,有些地段的法国军队,或者根本不算军队,而仅仅是几个巡逻兵,攻陷了几座德国村庄,把那里的德国哨兵成功赶跑,并放火焚烧了哨塔。在取得如此“辉煌”的战果后,大摇大摆地回到了自己的阵地。

在更多的地段上双方是没有战斗的。据两国记者回忆:双方军队在距离不远的地方做工事,枪放在地上,在休息的时候还互相点头微笑。呵呵,就差互相敬烟了。

“战争在三个星期内就会结束。”百姓和普通军人都是这样说。

英国将军富勒更是不无悲观地说:“在东方的战斗不断传来噩耗的情况下,世界上最强大的法国陆军,对峙的不过是46个不满员的德国师,而且全是步兵师,却毫无作为,躲在钢筋水泥的工事背后静静坐着。眼看着一个堂吉诃德式的盟友被人消灭了。”

其实,早在战争爆发之前,法国统帅就对波兰副总参谋长说过“要到大概不到两年以后……1941年至1942年之间,才可能发动一场真正的攻势”。他还说:“前提是要在能得到英国和美国的援助的基础上。”

……两年后……估计波兰已经化成灰了。忽悠死人是不偿命的,看来万事只能靠自己了。

这时候的斯米格威·雷兹元帅又痛苦地发现,原来集结预备队反攻是件很困难的事情。电话是往往打不通的,就算侥幸能打通,手下的报告则是:“运输工具已在空袭中被毁,只不过没关系,我们能走到前线去。”(挺乐观的家伙。)

得,等你们走到前线,估计黄花菜都凉了。

看来只有用最后的撒手锏了,这些部队的集结速度是不会受到影响,并很快就能形成战斗力——骑兵部队。

此时,波兰骑兵总数为10万。

也就是说,这是个很可观的数目。

德国装甲部队长驱直入,把步兵远远地甩在了后面,所以深入波兰防线后方的军队并不多。

斯米格威·雷兹元帅认为,只要击毁了这些孤军深入的敌军单位,前线的部队就能顺利撤下来。于是,在河川后面建立一条以波兰首都华沙为中心的新防线。

之前,斯米格威·雷兹元帅已经下达了前线作战部队撤退的命令。后方的预备队与新组建的要塞部队,已进驻这条围绕波兰中部地段的“河川防线”。现在,他们能依靠的就只剩下这条河流众多的天然屏障,只要前线的部队能顺利撤下,并巩固这条防线,守住它似乎还是很有希望的。

因为这条防线很短,只有300多公里长,能发挥内线作战的优势,抵消非机械化部队行动缓慢的弱点,并且,波兰境内大部分河流都在这里交汇,德国机械化部队将会受到地形上的很大限制。

所以,这时候运用骑兵进行奇袭,延缓德军进攻,为前线部队的后撤争取时间显得尤为重要。

骑兵的集结果然相当迅速,并很快向突入境内的德国军队发动了猛烈的进攻。

波兰骑兵也不全是傻子,在进攻之前就有人质疑:“敌人都是坦克,我们用军刀长矛恐怕是打不过吧?”

骑兵军官却说:“这些装甲不过是些用锡板做成的伪装物,是用来吓唬人的。”

骑士们得到了这样的保证后,信心大增,于是蜂拥而上。

第一次遭遇波兰骑兵的,也正是隶属北路集团军群的古德里安19装甲军。这个部队刚刚完成对波兰走廊的包围作战,正在布尔达河沿岸休整。

盛夏的阳光洒在宽广的布尔达河上,这些年轻的德国士兵经过数天的苦战,已经好几天没有舒舒服服地休息过了。他们要么三五成群地蹲在树下围着吃午饭,要么就躺在小树林中惬意地打个温暖的小盹儿。

古德里安将军是个急性子,还好,此时他正在别处视察,士兵都知道,等他们的军长一回来,肯定又得下达新的进攻命令。所以,他们得抓紧这难得的时光,好好休息一番。

经过周密侦察,波兰骑兵抓准了这个好时机,他们策马扬鞭,向毫无准备的德军发起了进攻。只见漫天尘土间,波兰骑兵吆喝着,骑着骏马,快速地向德军坦克集群发动冲锋。

面对这些突如其来的中世纪式骑士,德军大吃一惊,但很快就清醒过来。他们慌忙跳上自己的坦克,毫不留情地用坦克炮和机枪向波军扫射。

波兰骑兵数量众多,战马训练有素,但是炮弹的轰炸声依旧使它们惊慌失措,不听使唤。一开始还列布整齐的波兰骑兵顿时乱成一团,那些还没来得及休息的德国士兵估计是出于愤怒,大胆地驾驶坦克用履带去碾压波军……

其实,传说中的波兰骑兵使用马刀砍坦克是不存在的。在骑兵的进攻中,也只有军官才能使用马刀,多数的波兰骑兵使用的武器是长矛。

这种武器必须横放腋下,利用马匹高速的奔跑向敌人进行撞击,可以想象,那些侥幸能够接近坦克的波兰骑兵,使用长矛高速撞击钢板后的惨相……

当古德里安视察完毕,回到指挥部时,惊奇地发现他的那些文职幕僚都头戴钢盔,神色慌张地在架设战防炮。将军很惊讶地询问:“这是在干什么?”幕僚们告诉他,波兰骑兵正在向我们这里挺进,指挥部人员不够,怕是抵挡不了如此突袭,所以全体动员共筑工事。

19装甲军的参谋长也把波兰骑兵下午的进攻,向古德里安将军作了一个简短的汇报。将军只是淡淡一笑:骑兵打坦克,真是新鲜。

古德里安并不把这事儿放在心上,视察了一整天也够累了,他径直走进指挥部,打算小睡一会儿,以便有精神迎接下一次的战斗。

刚一睡下,古德里安就被电话铃声所吵醒,一名师长语气局促地向古德里安报告说:“由于波兰骑兵的袭击,我们被迫要撤退了!”

面对这样啼笑皆非的报告,古德里安将军差点笑出声来,他好一会儿都没有开口,缓了半天神才提高声音反唇相讥:“你是否听说过一个德意志的‘榴弹兵’师会被敌方的骑兵赶跑?”

军官是个机灵鬼,他听出军长语带讥讽,连忙就在电话里说:“保证守住现有阵地。”

最后,这个师也确实守住了阵地,波兰骑兵又不是傻子,遭到德国装甲部队如此“虐待”,早就打消了一切反击的念头。

所以不难发现,10万波兰骑兵所造成的心理影响,比实际意义还要巨大得多。德国战地记者更是得意扬扬,向全世界发表了“骑兵打坦克”的作战经过,借以凸显德军的强大。

此时,波兰战役已经接近尾声。国境线上的波兰军队在一次次合围中被消灭。能侥幸逃脱的部队是极少数的,能逃脱的士兵为了跑得快,甚至把武器都扔掉了。

9月16日,彻底绝望的波兰政府越过边界,逃到罗马尼亚的一个小村庄。

此举正好给东面虎视眈眈已久的苏联政府一个很好的口实。

其实在8月23日,德国就与苏联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并且,斯大林同志预祝:希特勒先生在“被迫”的自卫还击战中取得辉煌的胜利。私底下,双方还签订了共同瓜分波兰的秘密议定书。

斯大林同志是个要面子的人,无理由入侵波兰也太没理由了。所以在德国军队取得如此辉煌战果的情况下,苏联红军仍旧陈兵边界,按兵不动——他们还在为一个体面的借口绞尽脑汁呢!

现在,波兰政府既然已经跑到了国外,终于使苏联找到了“体面”出兵波兰的借口。

苏联政府宣称:“由于波兰政府不复存在,因此《苏波互不侵犯条约》不再有效。”“为了保护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少数民族的利益”,苏联决定进驻波兰东部地区。9月17日凌晨,苏联白俄罗斯方面军和乌克兰方面军分别在科瓦廖夫大将和铁木辛哥大将的率领下,越过波兰东部边界向西推进。

苏联兵倒是很有头脑的。在经过波兰边界岗哨的时候就欺骗说:“我们是来帮你们打德国人的。”不明真相的波兰边防军战士也不辨真伪,就这样让苏军大摇大摆地把坦克开了进去。

结果是让波兰士兵感到沮丧的,因为这些苏联士兵随后就解除了他们的武装,并把他们投入到了战俘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