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二战秘史之闪击!闪击!
48209300000029

第29章 “施佩伯爵号”最终结局

1939年12月16日早晨,也就是“施佩伯爵号”限时出港的前一天。在那个脸有愠色的海军总司令雷德尔元帅主持下,德国海军的首脑们聚集在一起,就“施佩伯爵号”事件商量对策。现在,留给兰斯多夫上校的,似乎仅有三条路可以选择了。

1.接受乌拉圭当局拘留。

2.“施佩伯爵号”做战斗突围,航驶到邻近国——阿根廷。据说,阿根廷是亲德的,在那里,可以得到更好的待遇。

3.自沉战舰,并破坏舰上一切设施。

这些海军部的老先生,全都是不愿承担责任的老滑头。因为,就现在的处境看,以上三个选择,对“施佩伯爵号”都相当不利。

经过一个上午的“热烈”讨论,海军参谋部最终决定如下:授予兰斯多夫上校全权处理权。理由是:兰斯多夫乃现场指挥官,他比任何人都要了解情况。

下午1时,雷德尔乘车赶往总理府。他打算把海军部最终的裁决计划告知希特勒。恰巧,希特勒正从他那间宽敞的书房里钻出来,几个月以来,他都沉醉于那个伟大的、征服法兰西的计划当中,雷德尔已是很久没见到他了。

在这里,雷德尔元帅道出了他的真实想法,他认为:“军舰被乌拉圭政府扣留绝不可行!”这个“中立”政府是没有一点含金量的,他们肯定会把“施佩伯爵号”上的秘密武器转交给英国政府,英国人也是千方百计想要得到技术,特别是“施佩伯爵号”的战斗桅楼。突围如若无望,那么自沉战舰,破坏舰艇上一切设备,是最好的选择。

希特勒表示同意雷德尔的看法,但他更希望“施佩伯爵号”做战斗突围。在他那充满想象力的脑袋里,他盼望那些英勇的水兵奋力一搏,尝试突围,如有必要,与强敌奋战并光荣沉没。这是何等伟大……

希特勒就这样滔滔不绝地一直说下去,最后,他把一只手放在这个海军元帅肩头,满腹哀愁道:“海军元帅先生,我完全理解你的感情。相信我,对于这艘舰和士兵的命运,我和你一样感到痛心。可是这是战争,如果需要,一个人必须学会残酷。”

大洋彼岸,兰斯多夫上校此刻倒显得异常冷静。

首先,舰上的水兵们凑了一笔钱,在蒙得维的亚市中心区最豪华的公墓,为“施佩伯爵号”死难官兵举行了一个庄严肃穆的下葬仪式,曾经被俘虏的英国商船船员也参加了葬礼,并献上花圈致意。

尔后,这位神情凝重的海军上校,独自登上了战舰,对那些还在为“施佩伯爵号”做无偿修理的德国侨民表达了感谢。他表示:由于外交努力的失败,乌拉圭政府已经下达了最后通牒,17日下午6时,“施佩伯爵号”必须起航,不能再待在港内;修理工作,没必要再进行下去了。

17日下午3时,残破不堪的“施佩伯爵号”上,兰斯多夫上校向那些齐聚在指挥舱的军官,下达了他一生中最艰难、也是最痛心的决定——自行凿沉“施佩伯爵号”,他不愿意让1 000多名士兵,为这个毫无希望的突围,白白牺牲掉性命。

“施佩伯爵号”的命运就这样被决定了。

17日下午5时20分,“施佩伯爵号”将舰上海员的行李和供应品转移到港内德国商船上。6时整,兰斯多夫上校率领40多名船员驾驶“施佩伯爵号”拔锚起航,缓缓向港外移动,舰上两面大幅德国国旗迎风飘扬。

蒙得维的亚港口挤满了人,目送这艘残舰拔锚起航,很多人以为可以看到一场精彩的大战了,几乎全城市民都跑来看热闹。摄影机、望远镜,一应俱全。一家美国广播电台,不远万里,专程赶来做现场报道。标题是很招人眼球的:“施佩伯爵号”覆灭记!而那些住在乌拉圭的德国侨民,则神色凄凉,有的甚至忍不住哭出声来;站在港口另一边的是英国侨民,他们个个神采奕奕,幸灾乐祸地注视着这一切,如若有记者采访,他们就会神气十足地声称:要让全世界看看,强大的英国海军,是如何痛扁德国佬的!

在英、德两国,焦急的人们则拨准了广播收音机频道,静候无线电报告消息。希特勒也坐在收音机旁等待着“施佩伯爵号”最后一战的消息。可是,得到的消息让他昏厥——7时50分,当暮色掩盖普拉特河口时,“施佩伯爵号”内部预设的炸药陆续被引爆。战舰连续爆发出恐怖的爆炸声,它那38毫米厚的钢板被炸裂得粉碎,近20米高的熊熊烈焰飞舞在半空中,同时,舰上舱底活门也全部被打开,以加速下沉。剧烈爆炸所产生的轰鸣声,就连3海里以外的港口都听得见。而兰斯多夫上校等一行人,则登上救生艇。在火光映照之下,他泪流满面,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心爱的战舰沉入大海。

此时,哈伍德准将仍旧精神高度紧张地等待着“施佩伯爵号”突围。8时54分,一架英国水上侦察机证实:敌舰已经自毁。战斗警戒随之解除。

在“施佩伯爵号”自沉后,生还官兵被乌拉圭政府转送至阿根廷,而阿根廷当局并未如德国所期待的“比乌拉圭友善”,坚持拘留了这些官兵。唯一让人感到欣慰的是,阿根廷政府还是客客气气地接待了这些德国人,他们分散住进当地德国侨民家里,甚至还可以从阿根廷政府那里领取生活补贴(也就是最低生活保障金)。

而那个绝望的兰斯多夫上校在妥善处理完这些事情,并确定其所属官兵能受善意对待后,他明白,自己的使命完成了。

19日夜,兰斯多夫上校在他下榻的旅馆,给德国驻阿根廷大使写了一封信。他写道:从我炸毁“施佩伯爵号”那时候起,我就决心随我的战列舰而殉职了,我的水手们都很安全……

我现在,只能以自己的生命来证明,第三帝国的战斗人员是准备为国旗的荣誉而牺牲的。凿沉袖珍战列舰“施佩伯爵号”的行动,应该由我一个人负责……同时,我很乐意献出自己的生命,来洗刷任何可能玷污我们国旗的耻辱。我对我的国家、我的元首以及未来的事业,抱着坚定的信念,我将以这样的心情,面对我的命运。

最后,他摊开一面德国海军军旗,用一支左轮手枪,对准了自己的太阳穴……

兰斯多夫上校的遗体最终被运回柏林,成千上万的柏林市民参加了他的葬礼。同时,他高尚的骑士风度也受到了敌人的尊重。

哈伍德准将因此战功,以后官运亨通,官至地中海舰队司令,最终因健康欠佳,于1945年11月退役。

普拉特海战中,英国官兵受各式奖章者达数十人之多,而3艘巡洋舰之舰长中,除了最拼命的“埃克塞特号”舰长贝尔官运较差外,其余两人终至将军之位。

有些“施佩伯爵号”的官兵成功逃出阿根廷,并最终回到德国。这些经验丰富的官兵,大部分被分配到新战列舰——“俾斯麦号”任职,并最终随该舰的沉没而葬身大海。

1 000多名“施佩伯爵号”官兵住进当地德国侨民家中,并形成了小规模的德国人聚居区,有的至今尚存。

战争结束后,阿根廷政府与红十字会共同组织了遣返,但仍有350人决定留下。而且,他们时常举行老兵聚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老兵也大多离世。

“埃克塞特号”由于受创太重,曾有人建议将其就地拆除,但时任海军大臣的丘吉尔坚持他的“英雄舰”必须安全回国修理,之后继续服役。在极其严密的护航之下,该舰得以顺利返国,并受到了英国居民的热烈欢迎。丘吉尔本人也亲临现场,站在那支离破碎的甲板上,向他的勇敢的官兵致敬。

“埃克塞特号”经过近一年的修复,最终被派遣至英国远东舰队,于1942年3月1日的爪哇岛海战中,被日军重型巡洋舰及驱逐舰击沉;二战结束后,为纪念该英雄舰,一艘导弹驱逐舰被命名为“埃克塞特号”,该舰曾于2004年6月访问过中国香港,以及内地的青岛。

普拉特海战中的轻型巡洋舰“阿溪里号”,日后转战地中海战区,且战功卓绝,还曾参加了诺曼底登陆战役。

哈伍德准将的旗舰“埃阿斯号”则转战太平洋战区,并于战后转移至印度海军,直至1978年才停役拆解。值得一提的是,“埃阿斯号”曾于1950年参演了美国电影“普拉特河口之役”的拍摄工作,并于片中扮演自己,而里面的“坏人”角色则由美国的一艘重型巡洋舰扮演;那艘倒霉的,在风暴中受损的“坎伯兰号”则继续尴尬下去,它也在片中扮演自己(凑个热闹),但没有炮塔(已成训练舰的缘故)。

最后是“施佩伯爵号”。

该舰引爆自沉后,燃烧了4天4夜,但大部分舰身仍浮在水面,后来英国情报单位利用各种渠道,参与了“施佩伯爵号”抢救工作,并把有用的设备运回英国。

近年,有人尝试打捞“施佩伯爵号”,并打算在蒙得维的亚将其改造为博物馆。他们已在最近一次打捞行动中捞出了一具300公斤重的青铜雄鹰——那是“施佩伯爵号”的舰首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