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二战秘史之闪击!闪击!
48209300000097

第97章 捅刀子的意大利

德军在法国的胜利让墨索里尼坐立不安。他感觉到,此时再不参战,就会丧失分享果实的机会。当英军残部在敦刻尔克开始登船的时候,墨索里尼一咬牙,一跺脚。

参战!

因此,他在5月30日写信给希特勒说,参战的日期将是6月5日。希特勒立即回答说:“深受感动。”

感动个屁!希特勒私下对将军们说:“这封信证明,在政治问题上,我必须对意大利人多加小心。很明显,墨索里尼把此事看做是在罗马大街上散步一般。开始时,他们胆小如鼠,不敢参战;现在呢,他们却迫不及待,想分享战利品来了。”

6月5日是德军第二阶段攻势的日子。如果意大利当天宣战的话,这很可能使世界舆论认为,是意大利的“第二战线”最终打垮了法国,而不是“红色计划”。因此,希特勒建议墨索里尼把日期推迟3天。他说:“等把残余的法国空军击溃,你们的战斗就会更容易些。”墨索里尼也不客气——他推迟了5天。

对于这个蠢蠢欲动的意大利,同盟国方面又是什么反应呢?

自然,意大利倒向德国,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不过,丘吉尔与墨索里尼私交甚密,他也曾规劝过墨索里尼不要轻举妄动。因为丘吉尔坚信,希特勒只不过是小人得志罢了,一旦美国参战,局势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他也毫不掩饰这种想法。在一封写给墨索里尼的信中,丘吉尔就用威胁加劝告的方式,来试探意大利的态度。这封信也曾在欧洲的报刊上发表过,这也算是同盟国对意大利最后公开的呼吁。

信的全文如下:

英国首相致墨索里尼先生

现在我已出任首相并兼任国防大臣,回顾我们在罗马的会晤,我甚愿越过这似乎在迅速扩大的鸿沟,对你这位意大利民族领袖申述我的友好之意。制止在英意两国人民之间,造成血流成河的局面,是否为时已晚呢?我们两国之间的不和,无疑将使我们互相残杀、两败俱伤,并使地中海上空密布乌云。如果你硬要这么做,其结果必然如此;但是我声明,我从来不是伟大的意大利的敌人,心眼里从来没有想过要和意大利的立法者作对。目前在欧洲激烈进行的大战,其趋势若何尚难预言,但是我确信,无论大陆上发生什么事情,英国一定要像过去那样坚持到底,即便单独作战,也要坚持,我有几分把握,相信我们将获得美国甚至美洲所有各国日益增加的援助。

请你相信,我之所以发出这种庄严的呼吁,并不是因为我们力量软弱或心里恐惧,这一点将来会载诸史册的。凌驾于若干世纪以来所有其他种种要求之上的,是这样一种呼声:拉丁文明和基督教文明的共同继承者切莫陷入你死我活的斗争中。请倾听这一点,在可怕的信号发出以前,我以一切荣誉和尊敬恳求你。我们绝不要发出这样的信号。

墨索里尼的回信很冷淡。唯一的优点是,他把话说得很直接。

墨索里尼致英国首相

我之所以回答你的来信,是为了告诉你,你一定知道,使我们两国处于敌对阵营的历史和重大原因。不必追溯得太远,我愿提醒你,贵国政府1935年在日内瓦率先提出要对意大利进行制裁,当时意大利不过是为了要在非洲的阳光下获得一小块空间(埃塞俄比亚),它丝毫未损害贵国或其他国家的利益和领土。我也愿提醒你看看,意大利在它自己的领海里受人奴役的真实情况。如果贵国政府对德宣战,是为了给你的签字增添荣誉,那么,你就应当明白,无论发生什么事情,我们对意德条约的荣誉感和尊严感,也将指导意大利今天和明天的政策。

接到这封回信之后,丘吉尔明白,意大利的参战已经不可避免。他后来写道:一个新的敌人将像饿狼似的从南方扑来。用什么办法来诱使墨索里尼改变主意呢?

而且,丘吉尔特别担心法国政府的处境。在他看来,由于德军不断胜利,以雷诺总理为首的主战派,已经岌岌可危。在一次谈话中,雷诺总理就曾悲凉地对丘吉尔说道:“法国有退出战争的可能。我本人是想打下去的,但是,我这个位置也许不久之后,就会被另外一个性格不同的人来代替。”他口中的另外一个性格的人,自然指的是贝当。

所以,意大利参战,无论是在军事还是政治上,对同盟国都是一个严重打击。于是,这两个老家伙私下一合计,便想出了一个主意——割地求和。

对丘吉尔而言,这应该是一个非常屈辱的决定。希特勒无论怎样狂扁自己,丘吉尔也从没想过割地求和。但在意大利问题上,他让步了。

丘吉尔开出的条件很宽大,他甚至说:只要意大利的要求不算太过分,我们英国政府都可以接受——一副闭目待宰的表情。同时,法国政府也愿意在突尼斯问题上做出让步。

根据雷诺的建议,丘吉尔还特别找来了罗斯福总统从中调解。

可是,墨索里尼根本不甩他们,甚至连罗斯福总统的访意之行,也被这个意大利独裁者极端粗暴地拒绝了。

这应该是墨索里尼最风光的日子了,3个世界大国越是跪倒在他脚下苦苦哀求,他越是不可一世。很明显,根据同盟国当前的处境来看,只要墨索里尼想要的东西,都可以亲自去拿,或者由希特勒送给他。在快要死亡的人面前,还有谈判的必要吗?换句话说,能轻易抢来的东西,何必再经过谈判呢?

6月9日,法国大使馆门口便迎来了意大利人送来的礼物——最后通牒。当那个趾高气扬的意大利外交官将要跨进法国使馆的时候,法国人却把他撵了出去。一位法国官员悲愤交集地对他说道:“从今天开始,你们将发现德国人是很难侍候的主子!”

6月10日,墨索里尼宣布,意大利正式向法国宣战。

当天晚上,罗斯福总统发表了一篇演说。丘吉尔后来回忆:约在午夜时分,我和一部分军官在海军部作战室收听这篇演说。他强烈地谴责意大利,说:“1940年6月10日这一天,手持匕首的人将匕首刺进了他的邻人的后背。”这时室内发出了一阵满意的叫声。我不知道在即将来到的总统选举中美籍意大利人的投票如何,但是我知道罗斯福是一位很有经验的政治家,为了实现他的决心,他是从来不怕风险的。这是一篇很漂亮的演说,它充满了情感,并给我们带来了希望的信息。

此时,意大利已经在法国边境集结了一个集团军,共22个师,32.5万人,约3 000门火炮和迫击炮。而法国早已把边境上的精锐部队撤走,堵塞德军的进攻去了。因此,仅留下6个装备极差的要塞师。

面对如此羸弱的敌人,意大利军队却迟迟不肯发动进攻。德国人急了,他们搞不明白意大利人为何如此消极。约德尔甚至亲自跑去意大利使馆过问此事。这位将军说话一向都是直来直去的。他直接问:“为什么意大利人老不行动,你能向我解释此事吗?”

意大利驻柏林大使阿尔菲利的回答是掷地有声的。

他说:“因为前线下着大雨!”

嗨,可爱的意大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