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培养男子汉:教给孩子终生受用的生存技能和价值观
48215300000024

第24章 足迹、跟踪与发信号(1)

“我希望自己能够西行加入印第安人行列,那样我就不用学什么功课了”,有一位闷闷不乐的小男孩说。他肯定没有认识到文化基础知识的半点意义或重要性。

“你这样认识可就太不对了,”老师说,“因为印第安的年轻人也是在最早时期吸取了许多血的教训,才成就今天的才识的。不仅有血的教训,还受到了严厉的惩罚。挫折带给他们可怕的惩罚,甚至是‘什么时候赢了,就什么时候吃饭’,而他们的阅读课则比任何任务都更艰巨。”在阅读训练中,他们要学习的不是26个字母,而是1000种符号;不是打印在纸上的清晰文字,而是模糊不清、颜色黯淡、弯弯曲曲的描记线;不是在室内坐在舒适的椅子上,身边始终有一个颇有耐心的老师陪伴,而是在户外,在森林里,而且经常孤身一人,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天气。

就这样,他们吃力地解读着他们的特殊字母,读着这个地球上最古老的语句(这些语句古老得与之相比,连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尼普尔的圆筒形石刻和石器时代的山顶洞人的图画似乎都算是现代化的东西了)。这些语句便是尘埃、泥土或雪地中的痕迹。

“这些痕迹便是标记,每个猎手都必须学会准确无误地解读它们。无论它们清晰可辨还是模糊不清,是直线还是曲线,是简单涂抹还是配有许多莫名其妙的、千奇百怪的词句,他都必须能够迅速地读懂并理解它们,一点差错也不能出。

因为这些符号的成功终点,可能正是他们的猎物,为他们提供每日的食物。

“这便是印第安人的阅读课,这也是一种永不过时的生存技能。自然学家也应当掌握精通这种古代艺术。对于学习野兽世界的人来说,它的用处是无限的;没有它,他就不可能对丛林中人们的生活有深刻了解。”

野兽动物仍有很多

世上总是有很多野兽动物,其数量之多甚至连动物学家也想不到。这是一个不寻常的事实。例如,在纽约市方圆20英里范围内,就有足足50种不同类型的野兽动物(这还不包括鸟类、爬行动物和鱼类),而且其中至少有1/4的数量非常庞大。或者更具体地说,在大纽约即中心区范围内,起码生存着12种以上“兽,这其中又有一半是很常见的。

可能很多人不相信这种说法。他们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从来没有见过几种野兽动物呢?”答案是,在很久以前,“兽就吸取了一个沉痛的教训,即:人类是我们的死敌,要不惜一切代价躲开他们。而躲避人类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只在晚上才出来。人是一种白天活动的动物,在光线柔和而暗淡的环境下形同瞎子,而这样的环境恰恰是大多数“兽最喜欢的。

尽管许多动物一直将自己的活动限定在光线模糊而昏暗的时间里,但有相当多的动物白天也会四处活动,不过,为了避开最主要的敌人,它们也开始减少白天出门的时间,而且小心翼翼。

鉴于此,它们可以在我们眼皮底下尽情肆虐,甚至在不经我们允许的情况下啃着我们的书桌,而我们却对此浑然不知。它们来去自由,周围的一切都不了解它们的行踪。它们在白天现身,这一点可能早就遭到我们的怀疑,不过有一点则是猎人、诱捕者和自然学家都深信不疑的:不管这些野兽的四足动物去哪里,都会在身后留下有关它到过哪里、叫什么名称、来自何方、来的时间以及做过什么或想做什么的诸多记录,甚至包括从此地出发的时间和前进方向。它们通过古老的描述方法,将所有这些信息留在了地上。这些被称为足迹的“非连续线”中的每一条,都神奇却不完整地记录着相应野兽动物在相应时间段中的生活状态,自然学家只需要通过耐心地解读这些记录,就能从中得到有关该动物的大量信息,哪怕他从来都没有见过这种动物。

丛林中的“人在这方面要比文明人在行得多,因为娴熟掌握跟踪技能是他们的毕生追求,必须认真对待,而且他们也不必担心读书会损害自己的眼睛。与其他工作一样,用脑在跟踪中至关重要,但也不要忘记这样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到目前为止,享有“最出色的跟踪者”美誉的,是人类中最不开化的澳大利亚土著黑人。这不仅是因为他们的视力和专注程度已经相当发达,而且训练有素,而且还由于他们一直保留着文明人早已失去的灵敏嗅觉,甚至仅凭动物的气味就能跟踪一条新鲜的足迹。

很多人都低估一个聪明的跟踪者跟踪的能力。对他来说,每种动物的足迹都不只是一连串相似的脚印,而是对该动物留下足迹那一生命时期的生活状态、生存习惯、思想变化以及情绪波动的准确记载。它们实际上就是记录动物生平的“自传”中的各个章节(每种动物的“自传”都是不一样的),而且要不会欺骗你。我们或许会从这些“自传”得出错误的信息,但是如果真是这样,则犯错的是我们自己而不是动物本身;“自传”中的资料从不告假,只不过是我们误解了它们罢了。

何时学习跟踪技能

跟踪的最佳时机,对大多数人来说差不多也是唯一的机会,是大地一片白茫茫的时候。下完第一场雪之后,学习跟踪的人可以走出家门,很快便开始了解跟踪的神奇奥秘。他可能对许多动物的存在毫不了解,但这场雪为他揭示了它们的奥秘,雪中阅读动物的“自传”由此变得非常容易。

其实,当地上有积雪的时候,我们可以对森林中的四足动物展开全面了解。

我们经常可以从皑皑白雪中,惊奇地发现动物的隐私,譬如发现有只狐狸昨天晚上在我家的鸡舍附近转悠,有只貂甚至现在还躲在那堆木头底下,有只鹿渊是啊!

它那尖尖的脚印和绵羊的根本不一样,不会有错)从遥远的原始森林里跑到我们的丛林里来了。

如果你想成为一名合格的跟踪者,千万不要错过利用第一场雪跟踪的良机。

不过也不要忘了,如果头天晚上下雪,那么之后的第一个早上没有第二天早上更适合于跟踪。多数动物在暴风雪期间都会“躲起来”,让大雪掩盖它们已经暴露在地上的足迹;有些动物甚至会在大雪之后的一两天之内“闭门不出”,进入一个短暂的休眠期。但是,如果大雪之后是一个宁静而温暖的夜晚,则肯定会为我们提供开始研究动物足迹的大量千载难逢的时机。

怎样学习跟踪

学习跟踪的基础知识时,牢记下面这几条很重要:第一,没有哪两种动物会留下一模一样的足迹。不仅每种动物的足迹不同,甚至每个动物在生命的不同阶段,也会留下截然不同的足迹,这就如同每种生物的外貌各不相同一样。很显然,和人类形形色色一样,动物也彼此区别。由于动物的幼崽能认出谁是自己的母亲,母亲也能认出谁是自己的孩子,成年动物还能认出谁是自己的配偶,因此可以通过这些特征进行跟踪,而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动物留下的气味显然不可能达到跟踪的目的。

这方面还有一个简单的证据可谓尽人皆知:任何两个人都不可能有一样的指纹,而所有有生命的物体都有与自己相适应的特性,所有这些特点都可用于跟踪。

第二,足迹从动物出生之日起产生,只有等到它们死亡时才会结束。它们的这些生命密码,可能记录在看得见的脚印上,也可能记录在凭我们的感官才能得知的气味中。它可能只持续几个小时便消失,也可能微弱到专家借助最先进的设备都无法跟踪的程度,但有一点毫无疑问:无论该动物徒步行走到哪里,都会留下踪迹。

第三,动物的足迹随着冲动、行为或情绪的每一次重大变化而变化。

第四,每发现一处足迹,都可以确认一点:留下这些足迹的动物只要还活着,就必须位于足迹的尽头。只要你能够跟踪,那么找到该动物就只是个时间问题。

在出发之前先要确认它前进的方向,许多学习跟踪的菜鸟就是因为与动物前进的方向背道而驰,从而浪费了大量宝贵时间。

第五,学习跟踪时,必须在脑子里估计到各种可能性。有时候,某一种足迹看上去像另一种动物留下的,所以这里的问题就是,“在这种地方出现哪种动物的可能性最大呢?”

如果我们在印度看到了美洲虎的足迹,就应当知道那是美洲豹留下的;如果在科罗拉多州看到了美洲豹的足迹,就应当确信自己发现了美洲狮留下的记号。

百老汇大街上留下的狼的踪迹,无疑是只体形庞大的狗的杰作,而在落基山脉地区看到了瑞士救护犬的踪迹,而方圆20英里都不会有这种狗生存,那么很可能在事后会判断那是一只银狐的脚留下的印记。所以说,要想确认地上的标记,你就必须了解附近地区可能存在的所有动物。

每个猎手都对这几条耳熟能详。多数“蛮人都是猎手,而印第安男孩很小时就掌握的一条经验,便是了解身边各种“兽的足迹特点。这些都是世上最古老、最古老的文字。

第一次尝试

让我们走进美国东北部某州的森林里。那里刚刚下了一场适合于跟踪的大雪。让我们去学学森林“字母表”中的几个字母。

可以肯定的是,我们至少可以看到两种动物,即短尾鼯和拉布拉多白足鼠。

我们以相同比例将它们的足迹画左面图1和图2上。

图3是田鼠的足迹,与短尾鼯的脚印并非完全不像,因为田鼠用足行走,属于在地面活动的动物,而白足鼠则更喜欢跳跃。图4中显示的假面地鼠的足迹如装饰带般精致;除非太阳照得很低,否则我们几乎看不到。同时,你又不可能把它们拍成照片或者浇铸成满意的模型,不过这张草图还是足以让我们辨认出它来。

田鼠属于溪边低地上生活于草丛中的动物,如果越过这些低地,前往宽阔而流动的水源附近,或许就可看到麝鼠奇特的足迹。麝鼠前脚有5个脚趾,后脚则只有4个脚趾,而且尾巴不仅长,还有脊骨,这些都会鲜明地体现在足迹上。麝鼠缓慢行走时,尾巴留下的记号差不多是笔直的,而一旦快跑,留下的痕迹就是随速度而变化的波浪线。

麝鼠是一种勇敢的动物,可谓生命不息、战斗不止,但它却非常害怕另一种在溪边陆地生活的动物——水貂。水貂的足迹也在图中显示了。这种动物的个体留下的足迹如155页图1所示。该图中的水貂正在跳跃,两只前脚并在一起,两只后脚则提前着地,连尾巴留下的痕迹也显示出来了。不过,尽管这种动物每只脚都有5个脚趾,但在每个足迹上却只显示出4个。水貂是可怜的莫莉棉尾兔的天敌,我曾经不止一次目睹水貂无情地追逐棉尾兔的记载。这其中的一次经历,非常合适作为例子,用于我们当前的研究。

跟踪的故事

这是1900年的冬天,我和我经商的兄弟在尼加拉瓜河中的戈斯兰岛并排站着。他问我:“这是怎么回事呢?你我在美洲大陆的这块大地上生活了20多年,却从来没有见识过你经常提起的那些动物的奇特生活。”“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你从不研究足迹”,我回答,“现在看看地上的脚印。

从那里面可以读出一整段历史。”

“我是看到了一些可能是由某些动物留下的足迹。”他答道。

“这是一只棉尾兔的脚印”,我回答,“现在,不妨读读它生活的这一章节。瞧,它差不多沿着一条直线行走,就像在走一条非常熟悉的路。从它悠闲的步态看,它似乎漫不经心,毫无警觉,因为它的每一组脚印都间隔8~10英寸。不过再看看这里,与其他地方连起来看,就能发现一些别的东西。”

“哦,是这里了。另一只棉尾兔吧。”

“不是,这个新足迹比前面的更小,其前腿差不多是配对的,说明这种动物会爬树,这表示它的脚趾上可能有护垫,前面还有个记号,显然表示它有一条长长的尾巴,这些东西再加上其体形和居住地,就可以清晰地判明它的身份。这是一只水貂的足迹。瞧!它已经发现野兔的踪迹,并且知道那些踪迹是新留下的,于是就跟在后面。现在,它的跳跃幅度加大了,但是野兔的步幅却没有变化,这说明后者根本没有意识到后面有跟踪者。”

大约走过了100码距离,这一对足迹将我们带到一堆很大的木头前面,并且两只动物都钻进了这木头。跟踪者尾随着猎物进入了这堆排放密集的覆盖物之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确认猎物没有从洞穴的另一端钻出去。我们仔细地围着木头堆转了一圈,发现并没有足迹从其他地方引出来。

“现在”,我说,“如果你愿意费点力气搬来这堆木头,会发现里面会有那只野兔被狼吞虎咽之后剩下的一半骨头,以及那头水貂自己。此时,它肯定正蜷着身子睡大觉呢。”

由于那堆木头很沉,并且我的结论多少有些不言而喻,所以我兄弟便默认了我对这段小插曲的解读。

狗的足迹,前脚与后脚(比例为实际大小的1/2)

猫的足迹,前脚与后脚(比例为实际大小的1/2)

麝鼠的足迹(比例为实际大小的1/3)

了解冬眠的动物

尽管在寒冷的雪天有许多东西值得研究和解读,但我们现在也无法一个不漏地描述生活在丛林中的所有四足动物,因为有些动物在雪天根本不出来,而是整个冬季都多多少少在睡眠。

因此,我们在真正称得上严寒的气候中,几乎见不到花栗鼠或美洲旱獭的足迹;而且据我所知,也从来没有人能在雪地中发现林跳鼠或泥龟的踪迹。这些动物我们只能在泥泞或尘土中跟踪。当然,它们的足迹无法像雪地里的动物足迹那样可以跟踪很远,原因很简单,因为泥泞和尘土不可能覆盖整个地区,不过这些足迹通常也同样清晰可辨,而且在有些情况下记录的信息更多。

怎样制作足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