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穆朗玛峰
喜马拉雅山脉中有50多座海拔7000米以上的高峰,有16座8000米以上的,如希夏邦马峰和干城章嘉峰等。“喜马拉雅”在藏语中的意思是“冰雪之乡”。那里被冰雪覆盖,冰峰一座座,就像一把把倚天的宝剑,冰川一条条,就像蜿蜒曲折的银蛇。最高耸的是我国与尼泊尔边界上的珠穆朗玛峰,它海拔8844.43米,是世界最高峰。
藏语“珠穆”的意思是女神,“朗玛”的意思是“第三”。因为珠穆朗玛峰附近还有4座山峰,珠峰的为止是“第三”,所以就叫了这个名字。珠穆朗玛峰的高度还会随时间推移,因为地理板块运动而不断地增高。虽然珠穆朗玛峰是世界的第一高峰,但是,峰顶并不是离地心最远的,最远的是南美洲的钦博拉索山。珠穆朗玛峰的高大巍峨,对当地乃至整个世界都有着影响。
年轻的珠穆朗玛
研究发现,整个喜马拉雅山脉连带它的主峰——珠穆朗玛峰,全部是从南半球经国印度板块的推挤,飘洋2400千米来到这里的。在漂洋的同时,又因受到欧亚板块反作用力的阻挡,使得珠穆朗玛峰慢慢抬高升起。虽然在山南和山北有很多断层,帮助消除了相当一部分地球内部的应力,但最后它还是被抬升为世界第一高峰。当然,在抬升过程中也有来自地球内部向上穿越的花岗岩岩浆的顶托作用。现在我们所看到的珠峰的“颈部”(海拔8700米“第二台阶”)和顶部全属于奥陶纪灰岩,事实上8500米上的都是奥陶纪灰岩。珠峰“身体”部分来自于地球里面的花岗岩以及变质岩,以片麻岩和眼球状片麻岩为主,它们都是原始的沉积岩,因为遭到国花岗岩的侵入,再加上区域地质事件,原来的性质发生了改变。东绒布冰川一面,以深灰黑色的岩石为主,那些也是片麻岩。人们去西绒布冰川考察就能见到大量的发黄色岩石,那些是花岗岩。
珠穆朗玛峰冰雪世界的代表是冰塔林,它还是珠峰以及喜马拉雅山北面最有特色的冰川。低纬度气候干燥而海拔较高的地区,因为太阳入射角度较高,辐射能够从冰川的上面一直射进冰川的裂隙中,从上而下的消融发生了,将冰塔林显得高耸陡峭,冰塔林因此也就成了林。任何一个条件不能满足,纬度偏高或太阳入射角偏小或者冰川面是从侧面开始融化的这样所形成的冰塔林不会高且陡峭。珠峰北面具备了前面提到的多有条件,所以,那里的冰塔林高且美。
不断上升的珠峰
珠穆朗玛峰周围呈辐射状地伸展着许多条规模巨大的山谷冰川,长度在10千米以上的有18条,末端约3600~5400米。北坡的中绒布冰川、西绒布冰川、东绒布冰川以及30多条中小型支冰川组成的冰川群是最著名的。
珠穆朗玛峰附近5000平方千米内有冰川覆盖的约1600平方千米。很多大冰川的冰舌区礼还有冰塔林的而存在。此外,古冰川活动遗迹如冰川槽形谷地、冰川、冰水侵蚀堆积平台、侧碛和终碛垄等在这里也屡见不鲜。峰顶的寒冻受风化较强烈,岩石嶙峋,有危立高耸的角峰和刃脊,还遍布着岩屑坡和石海。土壤的表层因反复的融冻形成了特殊的冰缘地貌现象如石环、石栏等。
珠穆朗玛峰属于典型断块上升型的山峰。在前寒武纪变质岩系的基底与上覆沉积的岩系之间的是冲掩断层带,早古生代地层就是顺着该带从北向南推覆到元古代地层上的。峰体的上部是奥陶纪早期或者寒武一奥陶纪的钙质岩系,峰顶是灰色的结晶石灰岩,峰体的下部是寒武纪的泥质岩系,还有侵入的花岗岩体和混合岩脉。岩层向北倾斜,倾角较平缓。自始新世中期结束,珠穆朗玛峰开始急剧上升,上新世晚期到现在上升了约3000米。而且,因印度板块与亚洲板块按每年5.08 厘米的速度相互靠近、挤压,也使喜马拉雅山脉不断上升,每年约升高1.27厘米。
珠峰的气候如何
珠穆朗玛峰山体是金字塔状的,上面有冰川,最长可达26千米。山峰终年被冰雪所覆盖,地形非常陡峭,是登山运动瞩目的地方。
珠峰地区和它附近的高峰气候多变,一天之内也是变化莫测,一年四季之简直变化无常了。基本来说,每年6月初至9月中旬为雨季,此时强烈的东南季风造成暴雨频繁,云雾弥漫。到了11月中旬和第二年2月中旬,因为受强劲的西北寒流影响,山峰温度可降至零下60℃,平均气温在-40℃至-50℃之间。而每年的3月初至5月末,这里是风季过度至雨季的春季,9月初到10月末是雨季往至风季过度的秋季。这段时间可能会有几天的天气较好,所以是登山的最佳季节。
高原奇观——珠穆朗玛峰旗云
远眺珠穆朗玛峰,珠峰显得神奇而美丽,无论是云雾之中的山峦奇峰,还是耀眼夺目的冰雪世界,都会引起人们莫大的兴趣。但还是飘浮在峰顶的云彩随能引起人们的兴趣。云彩就如同峰顶上飘扬着的旗帜,所以有了“旗帜云”或“旗状云”的形象称呼。
珠穆朗玛峰上方的旗云形态万千,时而如同一面旗帜迎风招展,时而又如同波涛汹涌的海浪,时而又成了上升袅娜炊烟;一会像万里奔腾的骏马,一会儿又像轻舞的面纱。这些搜为珠穆朗玛峰增添了绚丽、壮观的色彩,说它是世界一大自然奇观不足为过。
经验丰富的气象工作者与登山队员常会据云飘动的位置以及高度,推断峰顶高空的风力,旗云飘动的地点越向上掀,表明风力越小;越往下倾,风力越大;若是与峰顶平齐,风力几乎是9级;若旗云由峰顶东南侧往西北移,说明高空吹东南风,低压系统将要到来,低压过境就出现降雪。
旗云变换能反映高空气流的变动情况,所以珠穆朗玛峰的旗云还有“世界上最高的风向标”的美称。
延伸阅读——绒布寺
绒布寺位于珠穆朗玛峰下绒布沟东西侧的“卓玛”(度母)山顶,海拔5800米,地势高峻寒冷,是世上寺庙中海拔最高的。
绒布寺始建实在1899年,是红教喇嘛阿旺丹增罗布创建的,当时的海拔是4980米。尽管不是很古老,但却世上海拔最高的寺庙,景色独特,所以很著名。这里曾经住着僧尼500多名,现在仅剩下50多名了。
绒布寺是依山而建,一共5层,现在使用的只有两层。据说当初把寺庙建得如此之高,主要是图清静,方便休息。这儿信奉宁玛派,玛尼堆是当地的佛教信徒为自己祈求好运用的。
若从北坡攀登珠穆朗玛峰,绒布寺是本营。站在这里眺望南面,能看到像一座巨大金字塔的珠峰山体屹立在群峰之间。天气晴朗之时,还能看到山顶乳白色的云团,就像一面白色的旗帜上空飘扬,是“世界上最高的旗云”,属于世界一大奇观。
绒布寺脚下的绒布河是冰水河流,是由珠峰北坡的3大冰川(东绒布冰川、中绒布冰川、西绒布冰川)的部分泉水汇集而成。
绒布寺距珠穆朗玛峰峰顶约20余千米,自古以来,藏族人民就把珠峰尊为神明。西藏佛教噶举派祖师——米拉日巴曾经在珠峰的山洞中修行了9年。
阿尔卑斯山
欧洲最高大的山脉阿尔卑斯山脉在欧洲南部,弧形向东西延伸。山脉约长1200多千米,平均海拔在3000米左右,勃朗峰是最高峰,海拔4807米。该山雄伟幽美,很多高峰有终年积雪,是西欧自然地理区中最著名景观。
山脉的形成原因
阿尔卑斯山脉属于古地中海。1.8亿年前,因为板块运动,北大西洋扩大,南面的非洲板块往北推进,古地中海下的岩层受到挤压弯曲,向上拱起,造成了非洲与欧洲间发生相对运动,阿尔卑斯山系就这样形成了。阿尔卑斯发生造山运动之时,一种褶皱与断层相结合的大型构造——推覆体又形成了,一些巨大岩体就被掀起,移动了几十千米,将其它岩体之覆盖住,大型水平状的平卧褶皱就形成了。推覆体构造的典型代表是西阿尔卑斯山。
阿尔卑斯山脉在更新世时是欧洲最大的山地冰川,覆盖的冰雪厚达1000多米。除了少数高峰露出冰面,构成岛状山峰之外,还发育着各种类型冰川地貌,特别是冰蚀地貌。许多山峰岩石嶙峋,角锋尖锐,挺拔峻峭,并形成多种冰蚀崖、U形谷、冰斗、悬谷、冰蚀湖等地貌。现在,这里还有1200多条现代冰川,总面积约4000平方千米,其中以中阿尔卑斯山麓瑞士西南的阿莱奇冰川最大,长约22.5千米,面积约130平方千米。
除了主山系外,阿尔卑斯山还另外有4条支脉伸向中南欧各地:山脉主干往西南方延伸的那个是比利牛斯山脉,往南延伸的那个是亚平宁山脉,往东南方延伸的那个是迪纳拉山脉,往东方延伸的那个是喀尔巴阡山脉。山脉分成3段,西阿尔卑斯山从地中海岸起,经过法国东南部与意大利西北部,一直到瑞士大圣伯纳德山口,是山系中最窄的,同时也是高峰最为集中的一段,这段中位于法国与意大利边界的勃朗峰在整个山脉是最高的。中阿尔卑斯山在大圣伯纳德山口与博登湖之间,宽度是3段中最大的,著名的有马特峰、蒙特罗莎峰。东阿尔卑斯山在博登湖的东面,海拔比西中两段都低。
阿尔卑斯山的气候环境
阿尔卑斯山脉所在的地方及各山脉的海拔、方位不同,所以不仅不同的小山脉之间气候不同,而且某一特定小山脉范围的气候也可能极不相同。所以阿尔卑斯山脉的气候作为了中欧温带大陆性气候与南欧亚热带气候的分界,山地气候冬凉夏暖。大致每升高200米,温度就下降1℃,海拔2000米处年平均气温为0℃。
阿尔卑斯山地区湿度大,年降水量约1200~2000毫米,海拔3000米左右的地方是最大的降水带,边缘的年降水量与山脉内部的年降水量差异很大。海拔3200米以上的地方终年积雪。
阿尔卑斯山区常有焚风出现,从而引起冰雪迅速融化或雪崩,造成灾害。焚风能持续2~3天,风向因气旋轨迹不同而不同,有的为南-北向,有的是北-南向。这种焚风的气团在爬上山顶过程中会被冷却,此时就会带来降雨或降雪,并延缓其冷却速度。当这种比较干燥的空气在背风面降落时,空气由于压缩而按常速变暖,所以,空气比开始流动时海拔高度相同地方的温度略高。受到影响地方的雪会迅速地消失。
雪崩也是阿尔卑斯山经常有的自然现象之一。在每年的11月末到6月初这段时间内,雪崩经常出现,不仅会造成山脉大面积毁坏,还会将大量岩石从山坡带到谷底,是侵蚀作用的重要催化剂。
阿尔卑斯山的植被呈现出很明显的垂直方向变化,分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和森林带,下部的为混交林,上部的为针叶林;森林带以上的是高山草甸带,这之上的多是裸露的岩石与终年积雪的山峰。在山区居住的居民是不同种族的,西部是拉丁民族,东部的是日耳曼民族。此外,这里还栖息着各种动植物,代表的有阿尔卑斯大角山羊、山兔、雷鸟、小羚羊和土拨鼠等。
美丽的风景
景色的迷人阿尔卑斯山是世界闻名的风景区与旅游胜地,人们称之为“大自然的宫殿”、“真正的地貌陈列馆”。山地冰川呈现出一派极地风光,是登山、滑雪、旅游和探险的胜地。
阿尔卑斯山区覆盖着厚达1000米的冰盖,发育着各种类型的冰川地貌,尤以冰蚀地貌为代表,突出冰面的高峰很少,形成了岛状山峰。最大的冰川是在中阿尔卑斯山麓瑞士西南的阿莱奇,长约22.5千米,面积达130平方千米。
阿尔卑斯山地还因冰川作用形成了许多湖泊,其中莱芒湖是最大的湖泊,此外还有马焦雷湖、博登湖、科莫湖四森林州湖、苏黎世湖等。
中、西阿尔卑斯山的风景也很美,有现代化的旅馆、滑雪坡以及登山吊椅等等。山麓和谷地之间还有的很多村镇。那里有山有水,景色优美,有大量游客去旅游观光。
延伸阅读——勃朗峰
海拔4810.90米勃朗峰不仅是阿尔卑斯山脉的最高点,还是西欧的最高峰,在法语中,勃朗峰的意思是“银白色山峰”。
勃朗峰在法国与意大利的边境,从小圣伯纳德山口往北延伸了约48千米,最宽的地方达16千米,其中海拔过4000米的山峰有9座,如莫迪、艾吉耶、多伦、韦尔特等。
勃朗峰的山体是由结晶岩层组成的,地势很高,因为常年受到西风影响,所以降水量较大。冬季还很有丰富的降雪,夏季也不会融化,所以终年白雪皑皑的,覆盖其上的冰川约有200平方千米。勃朗峰西北坡法国一侧有著名的梅德冰川,意大利一侧还有米阿杰与布伦瓦等大型的冰川。
勃朗峰是有名的登山运动胜地,不仅有雄伟大的山峰,还有旖旎的风光,是阿尔卑斯山脉中最大的旅游中心,现代设施也很完备有空中缆车等。勃朗峰下还筑有公路隧道,起自法国的沙漠尼山谷到意大利的库马约尔,长11.6千米,1958年和1959年,法、意两国先后从两端开凿,到1962年的8月会合,1965年就建成、通车了,这样一来巴黎到罗马的里程就缩短了约220千米。
黄山
黄山在我国安徽省黄山市,面积1078平方千米,为“三山五岳”中“三山”之一。黄山风景清新秀丽,云海、温泉、奇松、怪石、冬雪素称黄山“五绝”,令海内外游人叹为观止。黄山有82峰,有的崔嵬雄浑,有的又峻峭秀丽,错落相交,如同巧成,以三大主峰(天都峰、莲花峰和光明顶)为中心往外铺展开去,跌落的成了深壑幽谷,隆起的则成了峰峦峭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