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课外雅致生活-午夜的激情,爵士乐
48295300000028

第28章 约翰·麦克劳夫伦

带电的爵士即融合爵士浪潮,是一种爵士乐的即兴演奏和摇滚乐的力量与节奏的结合,许多被冠以融合派爵士乐之名的音乐事实上成为了一种混合型的爵士乐,其中夹杂有轻松的流行音乐,节奏布鲁斯音乐以及其他音乐种类的因素。

在爵士乐大师迈尔士·戴维斯周围,曾经有许多的音乐精英与之合作并受其影响,“融合”吉他大师约翰·麦克劳夫伦就是其中之一,他可以算是一位将融合乐发扬光大的音乐者。

很多音乐人都爱用“融合”这个词来标榜自己,但约翰·麦克劳夫伦却从不喜欢这样。他曾经说过:“我敬慕爵士乐,我所作的就是将我喜欢的其他音乐形式与之结合。融合从何而来,又去向何处?谁是正宗的,谁又不是?其实全是胡说八道。”

对于未来的发展,麦克劳夫伦保持着很开放的态度,就像30年前的迈尔士·戴维斯一样。“迈尔士并不知道他将去往何处,我对自己也同样不清楚,我只是向前走”,他说,“当人凭着本能和想像向前走时,会不可避免的和其他人交织到一起。难道人的道路不是这样的吗?我不知道还有其他的路可走。”

音乐融合体被看之为融合爵士音乐。麦克劳夫伦从11岁时开始学习吉他,最初他从一些布鲁斯和摇摆吉他手那获得了不少启发。20世纪60年代,他曾与阿利克斯·科内,格拉汉姆·邦德,古特·汉普尔(奶油乐队的鼓手)和其他乐手合作过,与古特·汉普尔一起玩了半年的自由爵士。1969年,麦克劳夫伦移居纽约,结识了迈尔士·戴维斯,参与录制了迈尔士的经典专集《牢骚佳酿》和《以沉默方式》。1971年,他组建了迈哈维什鲁大乐队,音乐风格偏于摇滚,尤其融入了当时英国流行的以贝司和鼓为主调的风格,却带有大量非常成熟的爵士即兴,成为最具爆炸性的爵士摇滚乐队。在发行了三张很有影响力的专辑之后(《后院起火》《火鸟》和《无与永恒之间》),乐队于1973年解散。1975年,麦克劳夫伦又组建了一只以印度音乐为核心的乐队——沙克梯,开始弹奏原声吉他,他在音乐风格上的这种出人意料的迅速转变让音乐界感到惊讶。

音乐大师的必经之路。所有乐手几乎都经历过组建乐队的阶段,集体的合作是音乐家们最好的载体,沙克梯乐队维持了三年,那时,世界音乐这个概念还刚处于幼年阶段,沙克梯的音乐就已经在这个领域造成了有力的冲击。从那时起,麦克劳夫伦便徘徊在电吉他和原声吉他的演奏风格之间,他组建了另一支乐队“一人直理乐队”,又与另两位原声吉他大师阿·迪类那和帕卡·德·鲁克尔组成三重奏,演奏西班牙风格的音乐。20世纪80年代中期,又参与了迈尔士·戴维斯的专辑的录制,并与著名的萨克斯演奏者比尔·艾文斯重新组合了麦克劳夫伦大乐队。迈尔士·戴维斯始终保持着迈尔士·戴维斯的激情,在爵士乐风格和音色的调色板上不断调和出新的色彩。

来自美国的约翰·麦克劳夫伦被一致公认为是摇摆爵士运动中最佳的吉他手,是一位将“融合”乐发扬光大的音乐者。在迈尔士·戴维斯的乐队中,约翰·麦克劳夫伦将吉他的失真音色带入到了爵士乐领域。他对印度传统音乐有着很深的研究,擅长在不寻常的调式中使用和弦音阶,再加上丰富想像,约翰·麦克劳夫伦使得“融合”音乐在当时深受LSD影响的文化中也占有了重要的位置。1997年发行的唱片,约翰·麦克劳夫伦与他的管弦乐队远离了过去狂热的跃进感与对未来的探索,而是让人感受到一颗成熟思考与预感性强的心灵。毫无疑问,这是一个超动力状态下独自赛跑的伟大音乐人。他的音乐架构仍注重表演者间螺旋似的互动感,乐器配备的效果已达到了令人吃惊的地步。鼓手邓尼斯·恰姆伯斯的地位是至关重要的,他所富有的惊人威信与储备强大的音乐表现力使其演奏出的节奏、色彩与表演重点充满了感情,令整个乐队能够在瞬间爆发与停止。